2005年,我开始读《红楼梦》,便非常喜欢这部古典文学名著。不同的年龄,阅读这本书,我都会有新的收获。最近,疫情严重,闲来无事,我再次阅读《红楼梦》的通行本。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我又受到很大的启发——

伏波解读红楼梦故事(从红楼梦的角度)(1)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在《红楼梦》第二回,通过一位名叫“冷子兴”的古董商人之口,向大家演说了荣国府和宁国府的基本情况,让我们初步认识到贾家的发展现状、人员结构和奇闻异事等。

1. 发展现状

如今,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但是,从两府的门前走过,里面厅殿楼阁,还都峥嵘轩峻,后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哪里像个衰败之家?

冷子兴笑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然两府不像过去那样兴盛,但是跟平常的富贵人家相比,肯定强一点儿,到底气象不同。”随后,他总结出来贾家衰败的原因:第一,人口繁多,事务庞杂,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第二,日用排场费用,不能将就省俭,外面的架子没有倒,内囊却已经羞涩了;第三,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

2. 人员结构

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的弟兄。宁公居长,生四个儿子。宁公死后,贾代化袭官,养两个儿子。长子名贾敷,八九岁便死了;次子贾敬袭官,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贾敬有一子名贾珍,便把官让他袭了去,自己一心想作神仙。贾珍有一子,名叫贾蓉,才十六岁。这位“珍爷”哪里肯读书,把宁国府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

荣公死后,贾代善袭官,生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如今,贾赦袭官,贾政从小酷爱读书,原想通过科举考试当官。然而,贾代善临终的时候,皇上抚恤先臣,问他还有几子,立刻引见贾政。于是,额外赐贾政主事之衔,让他入部学习,现已升员外郎。

3. 奇闻异事

贾政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字叫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妻生子。后来,竟然一病死了!第二胎是一位小姐,出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为“宝玉”了!

大家都认为这个贾宝玉来历不小,对他充满希望,祖母爱如珍宝。周岁时,贾政想试一下他的志向,拿来许多物品让他抓取,谁知他伸手只要那些脂粉钗环。贾政大怒道:“将来肯定是酒色之徒!”如今,他已经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是聪明乖觉,经常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大家感觉好笑不好笑?

伏波解读红楼梦故事(从红楼梦的角度)(2)

1900年,慈禧太后为了躲避“八国联军”逃至西安。第二年,返回北京时,将各地进奉的贡品留下,包括漆器家具、丝绸、工艺品等。1909年,在西安市南院门,建立劝工陈列所,专门展示这些珍贵的物品,被称为“亮宝楼”。军阀混战,社会动荡,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劝工陈列所与碑林的陕西省图书馆等机构分分合合。1944年,最终重新整合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以后,伴随着考古发现,西安半坡博物馆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横空出世。同时,陕西省各个地方也开始建立博物馆,如宝鸡市博物馆、咸阳市博物馆、汉中市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历史类博物馆纷纷关闭,建成一批革命类博物馆,还经历了“县县办博物馆”的浪潮。在改革开放以后,陕西博物馆事业百废待兴,文博人才建设工作逐渐展开。1991年6月20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开放,成为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博物馆。

回望陕西文博行业的发展历史,赫赫扬扬,已过百载。最近十年,发展更快,好像“烈火烹油”和“鲜花着锦”之盛,陕西省内各种各样的大型博物馆不断拔地而起。但是,每一个文博人都明白,这些只是瞬间的繁华,任何事情逃不开“兴衰”二字。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周而复始,非人力所能改变。但是,如果能够吸取经验教训,在兴盛时筹划下将来衰败时的出路。或许,可以否极泰来——

1. 陕西博物馆发展现状

最近,受到疫情的影响,陕西博物馆的发展大不如前,整个行业已不是曾经的光景。2022年4月28日,陕西考古博物馆试行开放,建筑气势恢宏,文物展览精彩,引起很大关注。没有看到衰败的景象呀?

博物馆是文化的殿堂,也是一座城市的脸面,就算不比曾经的辉煌,普通人也很难察觉到。但是,作为陕西文博系统的工作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陕西文博行业面临的问题:第一,重大考古发现越来越少,博物馆藏文物征集困难,影响到博物馆发展的基础;第二,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设施不断齐全,花费日益增多;第三,博物馆工作人员庞大,有些人忙于政绩,有些人为了挣钱,有些人专心学问。但是,很少有人关心文博行业的前途命运。

2. 陕西文博人才的培养

目前,在陕西省内的高校之中,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开设有文博行业的相关专业。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博专业的老师,大多师出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所以这两所高校的师生大多关系密切。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成立于2006年,前身是1990年成立的文博学院,源自于1937年设立的历史学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立于2000年,由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地理研究所、唐史研究所和古籍整理研究所组成。

2002年,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的老师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开设文博系。2006年,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分裂为文化遗产学院和历史学院。从此以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要培养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人才,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主要培养考古与博物馆专业人才。

3. 霸气的90后“陕西文博一哥”

最近几年,陕西文博行业出了一个奇人。他从小生长在咸阳,了解陕西历史文化,热爱文物与博物馆。2008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物馆系本科。2012年,继续在这里获得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毕业以后,跑遍全国各地,参加过很多工作,结交了很多朋友。2016年,进入渭南市博物馆考古部工作,被大家誉为90后“陕西文博一哥”。

看到这样的简历,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人才吧?但是,他的言行举止,让人大跌眼镜。文博行业的工作者都非常低调,在公开场合之上,不肯多说一句话,生怕被别人耻笑。跟其他人不一样,他就喜欢乱说话,嘴上没有把门的。得罪很多人!

老师让他静下心来写一些学术文章,发表到重要刊物上,好提高自己的职称。他说那些都是仕途经济学问,还说某些专家学者是“禄蠹”,他要跟这样的人都划清界限。如今,他还没有什么学术成果,天天在网上发文章,博取大家的关注度。

其实,这样也就罢了!近年,他谈论自己的梦想,希望能够奋斗20年,当上陕西省文物局的局长。虽然此话不违法,但是让人很尴尬。大家会怎么看他?怎么看他的学校?怎么看他的单位?怎么看陕西文博行业?想一想,都感觉好笑……

伏波解读红楼梦故事(从红楼梦的角度)(3)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