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河南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一台黑白电视前,看着电视里的战火飞扬,忍不住红了眼眶。

儿子端着饭菜走进来的时候,正看到这一幕。老人连忙颤抖着手拭去眼角的湿润,又转头看向儿子,扯起一抹艰难的微笑。

"妈,你怎么了?"

儿子不是第一次看到母亲在看电视剧的时候落泪了,当初是因为父亲病逝,他不忍母亲一个人在家中孤单垂泪,这才购买了一台电视机。希望能打发打发老人的晚年生活。

但后来他发现,母亲总是会在看一些电视剧的时候,偷偷地落泪。

起初,他以为是母亲还陷落在父亲去世的悲伤中不能自拔,后来才发现母亲只有看一些解放片的时候,才会情绪失控。

就像今天,母亲又一次看着《大渡河》潸然泪下,男子看着母亲嘴角艰难的微笑,心中一痛,上前紧紧握着母亲的双手,终于问出了自己内心的疑问。

72岁老兵徒步寻妻现消息(一老妇到烈士陵园为丈夫扫墓)(1)

飞跃大渡河

"妈,要是不想看咱就不看了,你难受我心里也不舒坦。"

"看,得看 。"老人拍了拍儿子手,又看了看电视里的烽火连天,终于缓缓地说道,"这些,都是我走过的路啊。"

说完老人对着电视,似乎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男子震惊地瞪大了双眼,母亲这话什么意思?难道看上去平凡老实的母亲居然是一位红军战士?

然而母亲却似乎并不准备多说,男子回想起这么多年来,母亲似乎真的没有主动提起过自己的过往,只是知道老人名叫刘法玉,她的故乡在江西兴国,其余的都是一片空白。

为了解开母亲的心结,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男子决定悄悄联系江西的相关单位,看能不能查到一些关于母亲过往的经历。

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查,真挖出了不少被时光掩埋的秘密。

72岁老兵徒步寻妻现消息(一老妇到烈士陵园为丈夫扫墓)(2)

(江西兴国县)

老年还乡 烈士陵园遇逝去的”自己“

儿子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联系了江西兴国县的有关部门,结果在几经波折的打探下,居然真的让他有了新的发现。

“妈,兴国老家来信了。

这一天刘法玉还在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剧,儿子和媳妇儿却突然推门跑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封已经拆开的信,脸上洋溢着惊喜。

老人听到老家来信,原本浑浊的双眼瞬间清明了不少,她颤颤巍巍地站起身,开口想问什么却话到嘴边,不知道从何处说起。

“原来咱们老家的几位舅舅还在世,他们知道您在河南,这不给您来信了。”

儿媳妇上前扶住激动的老人,把信递给了老人。

老人已经看不清信上的字,但是看着这封来自故乡的家书,忍不住热泪盈眶,儿子知道母亲看不懂信上写了啥,便赶忙上前为她解释。

原来这么多年,老人以为经过战乱和时代的变迁,兴国老家应该早就人丁凋零,却没想到老人仍然有两个兄弟健在

当他们从江西有关单位得知刘法玉的儿子在寻找故乡亲人时,便立马与这素未谋面的外甥取得了联系。

72岁老兵徒步寻妻现消息(一老妇到烈士陵园为丈夫扫墓)(3)

刘法玉

刘法玉听完哪里还坐得住,之前以为世界上除了儿子在没有其他亲人,如今却发现兄弟尚在,她紧紧攥住儿子的手,眼中噙着泪花,反复地说道,“我要回家,回家。”

儿子和儿媳赶紧跟兴国老家的亲人联系好,又匆匆收拾了一些行囊,便踏上了返乡的旅程,这是刘法玉时隔50余年再次踏上兴国的土地。

刚刚下车,刘法玉就看到年迈的兄弟在车站外等待着她,半个世纪的离别再次见面,大家都有恍若隔世,几位老人就这样哭作一团,儿子和儿媳站在一旁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在大家都收住情绪后,家人们带着刘法玉逛了逛新时代的兴国城,承载着红色历史的县城如今焕然一新,发展之快,让刘法玉叹为观止。

只是在感叹完家乡发展之迅速后,刘法玉的神情里还是有一丝掩藏不住的落寞。

“我能看看永发吗?”

由于再三,刘法玉还是忍不住问道。

赖永发,是刘法玉的前夫,这一点儿子在之前就已经打探到了,这次回来,他也早就与当地民政局联系过,为赖永发扫墓本就是行程内的事儿。

72岁老兵徒步寻妻现消息(一老妇到烈士陵园为丈夫扫墓)(4)

第二天,儿子联系好了当地民政局,民政局知道烈士家属前来扫墓,早就安排了两位工作人员陪同刘法玉一家来到了当地的烈士陵园。

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他们很快来到了赖永发的陵墓前,看着“赖永发烈士之墓穴”,刘法玉忍不住伸出双手,轻轻抚摸着墓碑。

“这么多年,我来看你了。”刘法玉长叹一声,又环顾了四周,看着一排排的烈士墓碑,眼神中透出异常坚毅的光彩,“还有你们啊。”

儿子和儿媳想留一些时间给母亲独处,便慢悠悠走到了一边,儿媳没走几布,突然被一旁的墓碑吸引了全部目光,她停下脚步,再三确认墓碑上的字,忍不住叫出了声,

“这不是咱妈的名字吗?”

这一声惊叹立马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儿子搀扶着刘法玉来到墓碑前,看到上面赫然写着“刘法玉烈士之墓。”

所有人都惊呆了,只有老人颤抖着声音,带着哭腔说道,“是。这就是我。”

这一下,所有人都蒙了,转眼间,烈士居然“活了”!

而刘法玉此时才将这前因后果娓娓道来。

72岁老兵徒步寻妻现消息(一老妇到烈士陵园为丈夫扫墓)(5)

忆往昔 从童养媳到红军战士

1913年,刘法玉出生在一个家境贫寒的农家,父母兄长本就生活不富裕,她的出生让这个家更是雪上加霜。

家境贫寒加上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作祟,刘法玉在7岁的时候就被父母“卖”去了赖家做童养媳。

那段时光虽然已经远去,但是刘法玉却依旧记忆犹新,她说自己没有从亲生父母这里得到什么关怀,却在赖家得到了一直渴望的亲情。

赖永发比刘法玉年长一岁,却总是像个大哥哥一样,到哪里都带着她一起玩,有什么好东西也会跟她分享,虽然赖家日子也不富裕,却起码有个人能跟她一起分担。

在旧社会,她遇到赖永发,已经算非常之幸运了。

72岁老兵徒步寻妻现消息(一老妇到烈士陵园为丈夫扫墓)(6)

(旧社会童养媳)

赖永发与刘法玉携手从幼年走到青年,夫妻二人做什么都是有商有量的。

直到1930年,外出挖野菜的刘法玉在街头听到革命者的宣讲,第一次接触有关妇女运动的内容,虽然当时兴国县已经是一片红色海洋,但是一直忙于家庭的刘法玉并没有太多机会接触这些。

而这次宣讲彻底打开了刘法玉新世界的大门,她才知道原来在不知不觉间,一些事情已经在悄然改变,妇女也成了革命的重要力量。

刘法玉从此隔三差五便在农忙后,去跟村里的其他女性约好一起去听关于妇女运动的讲课,后来更是报名参加了当地的农会,由于当时封建思想深入人心,像刘法玉这样勇于突破和挑战封建传统的女性很难得,很快她就当上了村里的妇女队长。

1932年,工作优异的刘法玉被介绍正式加入了红军,因为兹事体大,刘法玉在加入红军后,将这件事告诉了丈夫赖永发

72岁老兵徒步寻妻现消息(一老妇到烈士陵园为丈夫扫墓)(7)

本以为丈夫会有因为自己的隐瞒而愤怒或者接受不了自己抛头露面加入红军。却没想到,赖永发在听完后,只是沉默了片刻,严肃地询问她,“你真的想好了?“

回答赖永发的是妻子坚毅的一句“是。”

看着刘法玉异常坚毅的眼神,赖永发突然笑了,其实只要是妻子深思熟虑后做的决定,他总是支持的,更何况是加入红军,这个念头也早在他的脑海中盘旋,却没想到妻子会比她更早提出。

“我支持你,不管你做什么选择。”

赖永发的支持打消了刘法玉最后一点顾虑,她很感激丈夫的体贴和理解,这让她的人生有了更多的选择。

加入红军后刘法玉起初是负责红三军团三连的后勤保障工作,后来因为她优秀的工作表现,组织又将她调去了医疗部门,不久,刘法玉就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72岁老兵徒步寻妻现消息(一老妇到烈士陵园为丈夫扫墓)(8)

(红军医疗兵)

叹离别 战场硝烟吹响离歌

1934年,已经是一名优秀的医疗兵的刘法玉被派到红三军团驻扎,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这里,她居然见到了丈夫赖永发。

赖永发其实在刘法玉参加红军后没多久,也报名入伍。在大大小小的战事中也浴血奋斗了无数回,没想到再一次与妻子见面,竟是以医患关系。

刘法玉看着丈夫还未包扎的伤口,心中百感交集,但是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她熟练的为丈夫包扎着。

二人都相顾无言,虽然说小别胜新婚,但是在战场并没有多余的时间给他们诉说衷肠。

“你多保重,打完仗,一起回家。”刘法玉心中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为一句保重。

憨厚老实的赖永发此刻却像是偷吃了糖的小孩儿,笑得格外开心,他用力地点了点头,跟刘法玉达成约定。

然而这个约定最终还是落了空,11月,红三军团转入贵州的途中遭到伏击。激战后虽然红三军团最终击退敌军,却也死伤惨重。

而赖永发就牺牲在了这场战役之中。

72岁老兵徒步寻妻现消息(一老妇到烈士陵园为丈夫扫墓)(9)

刘法玉回忆起当初听闻赖永发牺牲的消息时,那从心底绵延而来的疼痛让她一生也无法忘怀。赖永发于她而言,是丈夫,是兄长,是战友,是至亲。

几个月前他们还约定了战争结束后携手归乡,如今却是阴阳两隔。而刘法玉甚至无法将他的遗体带回故乡,只能就地掩埋。

巨大的悲痛笼罩着她,虽然她依旧每天勤勤恳恳地奔走在营地之间,甚至比以前更卖力,即使战火纷飞,她也能挎着医疗箱,将炮火中的伤兵一个个扛回来。

但是组织知道,刘法玉心底划开了一道巨大的伤口,无法痊愈。

为了让刘法玉尽早从悲痛中走出,组织很快给她安排了一个新的任务——到武汉,联系地下党员曹医生,采购一批药物。

与她同去的还有一个医疗队的钟三秀,她们二人接到任务后,没有丝毫的懈怠,连夜换装,坐上了前往武汉的船。

72岁老兵徒步寻妻现消息(一老妇到烈士陵园为丈夫扫墓)(10)

(武汉)

到达武汉后,刘法玉与钟三秀装作进成看病的姐妹两,顺利度过了各个盘问的关卡,等到夜深人静时,她们顺利与曹医生在刘家庙医院接头。

刘法玉与钟三秀将药品清单递交给曹医生,曹医生大体看了一下清单,确定了药品,便嘱咐刘法玉和钟三秀到码头等他,他去取了药,码头集合,以免夜长梦多。

刘法玉和钟三秀一直在码头等到凌晨,因为其间一直有巡逻兵来来往往,她们便蹲在一堆纸箱旁一动也不敢动。

就在她们手脚因为缺血快要僵硬时,曹医生终于带着一包药匆匆赶来。

刘法玉二人清点好药物,便准备带着药品连夜撤离,却没想到此时正好迎上了一小队巡逻兵。曹医生见他们气势汹汹的朝这边走过来,心知不妙,掏出怀中的手枪对着对方便是几枪。

“你们快走,不要管我。”曹医生趁着对方慌乱的间隙,回头推了两个女生一把。

刘法玉握紧手中的包裹,知道此刻药品物资比他们的生命更重要,便拉着钟三秀一股脑往码头外跑去。

72岁老兵徒步寻妻现消息(一老妇到烈士陵园为丈夫扫墓)(11)

然而两个女孩子在陌生的城市,怎么能躲得过警察的追捕,她们跑出去没多远,闻声前来的警察就把她们团团围住。而曹医生,也在枪战中牺牲在了码头。

被捕后,刘法玉和钟三秀被严刑拷打,警察将各种酷刑在两个小姑娘身上都来了一遍,就为了逼问出红军的下落。

而他们却始终坚持自己只是拿了钱的跑腿的,不知道什么红军。无

论是刑讯还是利诱,她们始终不松口,最终警察也被她们惹毛了,放弃了从二人口中打探红军的下落。而是要将她们带到一个“好地方”

刘法玉知道对方是要将她们处理掉了,在生死关头,她反而更加平静了,只要能够保住组织,即使死,也值了。

不过变故就在悄然之间发生了,在警察要将她们拉出城处决时,却在途径一个山坡时遇到了当地的山匪,山匪二话不说开枪射杀了警察和司机,

刘法玉见突发变故,便跟钟三秀使了个眼色,她们看着外面高高的山坡,一咬牙,撞破玻璃,跳了出去。顺着山坡一路滚到山脚下。

72岁老兵徒步寻妻现消息(一老妇到烈士陵园为丈夫扫墓)(12)

(红军女战士)

当刘法玉再次醒来时,才发现自己被路过山脚下的樵夫救了,她赶忙向樵夫打探另一位战友钟三秀的情况,樵夫却茫然地摇了摇头,说,自己就只在山脚下看到了刘法玉一个人。

刘法玉的心瞬间沉了下去,她猜想钟三秀也许已经牺牲了。她一心想要赶紧回到队伍中,却因为跌落山崖伤了腿,只能先暂时在樵夫家修养。

日盼夜盼终于能够下地行走了,刘法玉一天也不想耽搁,辞别樵夫后,她便一边打探消息一边循着组织留下的痕迹寻找。然而却总是与大部队失之交臂。

一次次的希望迎来一次次的落空,1943年,刘法玉终于在湖北老河口病倒了。

一场大病让身无分文的刘法玉被迫终止了寻找组织的道路,病愈后,刘法玉决定留在当地的毛巾厂干活,先赚些工资,再考虑后面的事儿。

在毛巾厂干活的期间,刘法玉认识了他第二任丈夫,一个木匠。木匠听说她在寻找红军的下落时,心疼这个异常坚韧的女孩,便也为她留了心。

1948年,木匠听说自己的故乡河南镇平县来了红军,立马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刘法玉,二人收拾好了行囊便赶紧往镇平县赶了过去,但是跟前几次一样,当他们赶到时,红军再一次离开了。

刘法玉花了13年的时间寻找队伍,却始终追赶不上,这一次,她终于放弃了,如今大局基本定了,她的心也有了着落。她奔波的人生也终于能画上一个句号,于是她选择留在了河南与木匠结了婚生了孩子。

曾经的那段烽火往事,彻底被她珍藏在了记忆深处。

72岁老兵徒步寻妻现消息(一老妇到烈士陵园为丈夫扫墓)(13)

看今朝 恢复身份终归队

刘法玉的这些往事,引起了兴国县当地政府的重视。这个满头银发,穿着旧式的蓝布大襟外套的老太太难道真的是红军吗?

政府赶紧联系了当地一些归乡的老红军,想从他们寻找到突破口,而这一找,恰好找到了当时在武汉郊外一同跳车的钟三秀。

原来钟三秀并没有死,她也是在跳车后被人救下,不过她当时受伤不重,在寻找不到刘法玉后,钟三秀就赶紧追赶大队伍而去。

并且向组织汇报了武汉发生的一切。大家以为刘法玉已经牺牲,便在战争结束后,为她立了一道烈士陵墓。

当钟三秀看到垂垂老矣的刘法玉时,眼泪夺眶而出,她对着一旁的工作人员连连点头道,“她是刘法玉,她就是刘法玉啊!”

两位战友没想到时隔51年,她们还能重逢,刘法玉紧紧地握着钟三秀的手,泣不成声。

“组织没有忘记我啊,我终于找到组织了。”

寻找组织是刘法玉的执念,如今在她73岁高龄时,终于,她再次找到了她的组织。在场的众人都为这个红军女战士感到由衷的钦佩。

而国家知道这件事后,更是落实了刘法玉革命军人的相应待遇,恢复了她红军战士的名誉,这次,刘法玉真的找回了她的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