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的古建筑(小村里走出来的古建筑复制大师)(1)

胡银玉和徒弟张国瑞在研究古建筑图纸

在佛教圣地五台山(山西),殊像寺是最有艺术特色的一座寺庙,特色在于那500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罗汉塑像和那尊高9.87米的文殊菩萨塑像;在太原市迎泽公园,有一座“藏经楼”,那些精美的雕花,令有人唏嘘不已……

这些精美的雕刻、塑像出自一位名叫胡银玉的古建筑高级复制大师之手。

日前,记者慕名采访了这位颇有几分传奇色彩的古建筑复制、仿制大师。胡银玉的工作室很乱,到处是设计图纸和书籍,还有正在制作的泥塑、木雕等作品。一头银发的胡老,憨厚的脸庞时常挂着和蔼的笑容。一口夹杂着定襄口音的普通话,向记者讲述了他几十年来潜心钻研古建筑领域中的复制、仿制、木雕等绝活的经历。

1963年,17岁的胡银玉走出校门,回到定襄宏道贾庄村,选择自学木匠手艺活。灵性加上悟性,再加上肯钻研,几年后,胡银玉在当地很快就小有名气,方圆几十里谁家盖房建屋,都会请胡银玉去设计施工。郝官福是当地一位有名的古建筑专家,曾参加过山西省民俗博物馆的建筑,他看到胡银玉心灵手巧,品行也不错,就有意把手艺传给他。1967年,正式收胡银玉为徒。自从有了正儿八经的师傅传授技艺,胡银玉的技艺日渐长进,进步很快。胡银玉回忆说,“文革”开始后,“破四旧”使许多文物古迹遭到破坏。胡银玉心里实在想不通,这么好的文化艺术品,怎么就成了“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有毒文化?胡银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就偷偷地描图或者拓下来,偷偷保存起来。“文革”结束后,科学、文艺、建筑等各个领域再次出现了繁荣的景象,胡银玉先后整理出了100多幅工艺品的资料。对自己在有意无意间保存了这些珍贵的资料,胡银玉倍感欣慰。

胡银玉直接参与的第一个古建筑重点工程是建设是太原市迎泽公园的藏经楼。藏经楼是山西太谷县的一个古建筑,上个世纪60年代初,由于破旧不堪,在当地不便于保护,有关部门决定拆建到太原市的迎泽公园。但是,由于受到“文革”的影响,藏经楼建设到一半时被迫停工。1976年,省里决定在全省选拔能工巧匠,继续完成藏经楼的建设,经过层层筛选,胡银玉凭着实力被选为藏经楼的木料雕刻师。两年后,藏经楼竣工。当时的山西省文物总店经理朱焰在参观完藏经楼后,决定选调胡银玉到省文物总店工作。三年后,因为工作业绩突出,经分管副省长特批,胡银玉正式调入省文物总店。如今,当人们参观藏经楼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感叹那精美的雕工。

山西是文物大省,尤以古建筑驰名中外。这给胡银玉提供了一个大舞台。他通过多年实践,在没有专业测绘仪器的情况下,创作出自己独特的“指测法”,简洁方便,经济实惠。他设计和制作的古建筑模型,比例准确、结构合理,门窗、梁架、斗拱均能自由拆卸组装。他设计雕刻的万荣县“飞云楼”,介休“袄神楼”等古建筑木雕刻模型,分别获模型制作奖、金牌奖、特别奖等。木雕模型在1990年、1992年,代表中国分别参加了德国、意大利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受到好评。他本人因此受到中央、省领导的接见。

1994年,胡银玉担任山西省文物总店三晋艺术开发部经理后,完成复原了多处较具规模的塑像和古建筑营造工程。他设计、筹划、指挥并参与了重修山西省重点保护的修复工程,其中包括:著名的五台山殊像寺大文殊殿明代泥彩塑像。历时4年,完成了坍塌300平方米“五百罗汉悬塑”及“大文殊群雕像”的重修。使这一中华瑰宝又重现昔日光彩。他还带领工作团队复原了太原市重点旅游区崛围山多福寺四个大殿的泥彩塑像、五台山清凉寺三大士殿全部塑像的复原工程。清凉寺创建于北魏,是五台山创建最早的寺庙之一,在“文革命”浩劫中毁尽。在得到爱心人士的资助后,胡银玉先后规划设计了中轴线上的“三大士殿”、“大雄宝殿”、“天王殿”,庙门部位的“钟楼”、“鼓楼”、“左右旁山门楼”、“青石铺院”,山门前方竖“汉白玉石雕幡杆”,进山口处巨型“汉白玉石雕牌坊”等古建筑的图纸、图案,并亲自督工监造。使千年古寺又重新矗立在五台山佛教圣地。

作为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胡银玉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为中国文物保护、佛教文化艺术与传统工艺美术的发扬光大做出了贡献。被中国轻工总会评为“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

古建筑的复制、仿制是一门绝技,但胡银玉不是一个保守的人,他更向往于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承下去。他带过的徒弟近百人,他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们。2011年,胡银玉和别人合著的《古建筑营造做法》正式出版。书中重点介绍了胡银玉40余年来设计、参与古建筑和雕塑工程中摸索到的做法。记录了一部分具体工程实例,公开了他绘制的部分施工图纸。胡银玉说,愿此书能为我国的古建筑建设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为我国的文化遗产起到收集传承的作用。目前,胡银玉和女弟子张国瑞编著的一本关于我国“四合院”民居建筑的书稿即将付梓。同期进行建筑的“四合院”也正在山西定襄县施工中。这本关于“四合院”建筑的书籍和实际建成的“四合院”,将为我国民居建设起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实用、完善、传承和指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