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王朝,从公元前1600年商汤吊民伐罪,灭夏建商,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吊民伐罪攻破商都,纣王帝辛亡自焚殉国,商王朝共传国556年,按《史记》所载,殷商王朝传17世31帝(包括被追封的商汤之长子,太甲之父太丁)。

在这期间,这个喜欢迁徙,迷信鬼神,也相信天命的商王朝出现过太甲、太戊这样的中兴明君,也出现过祖甲、武乙这样的乱国昏王;有过王室内部争权夺利引发的九世之乱,也有盘庚二迁其都明法尚德结束动荡的坚毅果决,更有高宗武丁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缔造的极盛之世。

只可惜盛极必衰,武丁之后的商王朝国势日衰,也没能再出现一位明君圣主挽救这种颓势。及至末帝商纣,更是成为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残暴之君,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许多人都知道纣王好酒婬乐,宠爱妲己,大兴宫室,建酒池肉林。他不但生活奢侈腐化,而且暴虐成性滥用酷刑。据说他以人食虎,制炮烙,剖孕腹,挖人心,动辄屠戮大臣,还制成肉干、肉酱以震慑臣民……

那么纣王帝辛真的是这么罪孽深重恶贯满盈吗?商王朝之灭亡真的就应该归咎于这个暴君吗?

我国知名历史学家,古史辨派创始人顾颉刚先生在《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一文中,列举纣罪行,《尚书》六项,战国增二十项,西汉增二十一项,东晋增十三项……流传的纣恶事实上是层累积叠发展的,时代愈近,纣罪愈多,也愈不可信。

而现在许多人所知道的纣之罪恶,主要归功于成书与明朝后期的《封神演义》,和当代层出不穷的相关影视娱乐事业。其可信度有多少,大家应该有自己的理解,我也不再多做赘言。

那么,真实历史中的纣王帝辛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帝辛名受,帝乙少子,子以母贵得封太子。据推算,纣王帝辛在位三十年,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75年到公元前1046年(夏商周断代史研究结果)。

《史记》载,纣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帝王世纪》亦载: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

由此可以窥见,帝辛的勇武和机敏是无可争辩。而一般来说,勇武和好战多为一体,至于聪明人,特别是那些生来就处于高位的聪明人,最是自视甚高,刚愎自用,也大多不喜听人劝谏。

毛泽东主席对于帝辛的评价则有其独特的见解: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趁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灭亡。

甲骨文研究也表明,帝辛多次征伐夷方,一场战争经常持续数月,甚至一年之久。

甚至在商王朝灭国前夕,武王伐纣能够取得胜利,也是因为商朝的主力军队在攸侯喜的带领下出征东夷而未归。

所以在牧野之战中,兵力不足的帝辛只得将一大批奴隶武装起来迎战周军。之后正如主席所说,商王的俘虏政策没有做好,使得战场上的奴隶军队反戈相向。

商军战败,亡国。穷途末路的纣王来到最华美的宫殿鹿台,身穿珠玉宝衣自焚而死。

中国数千年的家天下历史进程中,出现过大大小小无数的王朝,国君和帝王也算得上多如繁星。但是在王朝灭亡时,主动殉国的君王却屈指可数。

许多人知道商纣王,是因为他是与夏桀相提并论的亡国暴君,对他的死亡只有那种恶人终得诛的大快人心。却少有人想到,曾经胸怀大志征讨四方加强王权的纣王帝辛最大的错误,就是他是一个失败者。

成王败寇是历史的第一规则,成功者被人们追捧,失败者也被无数人鞭挞。但是相较于许多亡国之君,帝辛又是一个有尊严的失败者。作为君王,与国同葬,他为自己选择了最好的归宿。

当然,为国殉葬也改变不了帝辛是一个暴君的事实。他噬洒好色,刚愎自用,亲近小人,诛杀忠臣,视人民如草芥……

而历史也一次次告诉我们,这些帝王国君们,无沦他是机敏聪慧还是勇武善战,亦或是才高八斗智技百出,只要他的眼中没有普通百姓,没有一颗仁爱之心,再多的雄心壮志,也终会沦为独夫民贼,被人民的怒火彻底埋葬。

商纣王的残暴统治(有始有终的殷商王朝之纣王末路)(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