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资治通鉴》,看到了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诱降齐王之后把他在“松柏之间”饿死的故事在清明节就要到来的时候,聊聊传统墓葬文化,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清明节墓前为什么要种树?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清明节墓前为什么要种树(墓地为什么种植松柏)

清明节墓前为什么要种树

今天读《资治通鉴》,看到了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诱降齐王之后把他在“松柏之间”饿死的故事。在清明节就要到来的时候,聊聊传统墓葬文化。

原文是:“秦使人诱齐王,约封以五百里之地,齐王遂降。秦迁之共,处之松柏之间,饿而死。”用今天的话说,秦国大势已成,齐国也看到了将要败亡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秦国派人去诱降齐王,说你要是现在就投降的话,我可以给你500里方圆的封地,让你不至于太难看,齐王看大事不妙就降了。但是投降之后,秦国把齐王撵到了“共地”,安置在“松柏之间”,最后齐王饿死在那里了。

其他不说,首先要问将齐王安置在松柏之间,这与现在墓地种植松柏有什么关联呢?是现在墓地种植松柏传统的来源吗,还是当时已经形成了这个习俗?没有专门研究过的人大概是不清楚的。

在最早时期,古人的丧葬方式非常简单,或者用柴草把死者包裹起来扔到荒野中,或者扔到沟壑中,但是都不掩埋。《周易·系辞下》说:“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

后来有了“人有灵魂”的说法,就将死者埋入土坑,主要是避免鸟兽毁尸,让死者入土为安,这个土坑就是“墓”。但这个时候只有“墓”而没有“坟”,就是只埋葬但不垒土。《礼记·檀弓上》:“古者墓而不坟。”

再后来到了大概殷商时期,人们为了记住先人墓葬之处,就在“墓”上堆坟,主要是为了便于识别是谁的“墓”。大概就在这个时期开始在坟墓周围栽树,也是识别、标识的目的。《淮南子·齐俗训》:“殷人之礼,其社用石,祀门,葬树松……周人之礼,其社用栗,祀灶,葬树柏……”

为什么栽种松柏呢,可能当时人们已经发现了松柏四季常青,普遍认为在墓地种植松柏就寄予了对死者牵挂,表达着灵魂永生的美好愿望。所以到了秦灭六国的时候,在坟墓栽种松柏已经成了传统习俗。那么,秦国把齐王安置在共地的松柏之间就充满了恶意,就是要让齐王死在那里,这也体现了“诱降”的意思。

我们不说秦国的做法如何,就从这一件事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强大韧性,以及千百年不变的传承。这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中华民族之所以为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之所以为中华文明的根源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