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词技巧》| 歌词常用的修辞手法 章节中,小编为大家介绍了比喻、比拟、对比、对偶、设问、夸张、衬词、物候、拈连、排比、顶真、叠字12种修辞,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写歌词除了押韵还有什么技巧?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写歌词除了押韵还有什么技巧(作词人不可不知的歌词常用修辞手法)

写歌词除了押韵还有什么技巧

在《作词技巧》| 歌词常用的修辞手法 章节中,小编为大家介绍了比喻、比拟、对比、对偶、设问、夸张、衬词、物候、拈连、排比、顶真、叠字12种修辞。

今天再为大家讲“通感、双关、起兴”三种修辞后,修辞手法这个章节就讲完了。

1、歌词的通感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把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通过形象的语言沟通起来,表现心理复杂的感情世界,使读者的感觉转移,产生特别的审美体验。

简单地说,就是把某个感官的感觉移到另一个感官上,如把视觉形象写成听觉形象,让无形化为有形,使那些抽象无形、难以捕捉的事物变得形象化。如: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苏联歌曲《喀秋莎》)

句中把歌声形容为春天的阳光那样明媚,就是听觉通视觉和触觉(温度)。

恋爱就像放风筝,放纵的爱也会让天空划满伤痕。(郑华娟《太委屈》)

“爱”竟然会“让天空划满伤痕”,奇特的想象让人印象极为深刻。

歌词中采用通感的手法,可以取得奇特的效果,引起听众情感的强烈共鸣。

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石顺义《父老乡亲》)

“胡子”与“故事”,看似不合理的搭配,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词句更生动、更富诗意,别有一番风味。

说出那句真心的话吧,种下的爱情已该收获。(闻捷《吐鲁番情歌》)

收获是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但“收获”、“种下的爱情”就突破了常识,爱情变得像庄稼,可以“种下”,并且可以“收获”。前面分析过的李冰雪小朋友写的《种太阳》也是有异曲同工之美。

什么时候雨的温柔又来摇醒那沉睡的伤口。(吴奇隆《十字路口》)

“伤口”是沉睡的,似乎世间一切事物都可以烙上人的印记,而人的情性也可以转嫁到一切事物上:

你的微笑,编织了每一个奇妙。(谢宥慧、彭资闵《你的微笑》)

形容词“奇妙”名词化了,而且是“微笑”编织成的实实在在的物体。

2、歌词的双关

语意双关,指的是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

双关是一种表达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达一种意思的时候,暗地里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而后者才是表达者的真正用意。如:

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侨羽《牡丹之歌》)

表面上指的是植物的牡丹花,而暗中的意思是指女主人公牡丹的坎坷经历。这里就是:语双关,一箭双雕。

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也是语带双关,“槐花几时开”亦寓意着“情郎几时来”。

高高山上哟一树槐,手把栏杆噻望郎来。

娘问女儿啊你望啥子?我望槐花噻几时开。

再看王立平为电影《戴手铐的旅客》作词的主题歌《驼铃》: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

路漫漫,雾蒙蒙。革命生涯常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

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当心夜半北风寒,一路多保重。

送战友,踏征程。任重道远多艰辛,洒下―路驼铃声。

山叠嶂,水纵横,顶风逆水雄心在,不负人民养育情。

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待到春风传佳讯,我们再相逢。

歌中的许多词语都是双关语,如“路漫漫,雾蒙蒙”、“北风寒”、“山叠嶂,水纵横”意指当时恶劣的政治气候,“顶风逆水”、“春风传佳讯”是暗示斗争的决心,同对胜利的向往与期盼。

双关这种修辞方式,还有一种用法是利用谐音,表达另外一层意义。如: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这个“情”又是“晴”的谐音。

又如:

旗杆上头插鸡毛,好大的掸子!

“掸子”是“胆子”的谐音,实际说的是“好大的胆子”之意。

3、歌词的起兴

起兴就是先用一事物在开头出现,营造情景与氛围,再引出要描述的主要事物,进而引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如: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作品以“孔雀东南飞,五里―徘徊”起兴,暗喻出情人的生离死别,以及生活给爱情酿就的悲剧。

起兴所言的它物,制造了―种气氛,可起到烘托感情的作用。有时所言它物与所引起的内容无关.只起到为词定节奏、定音韵等作用。如以下几首歌词的开头: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石祥《什五的月亮》)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海默《敖包相会》)

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瞭哥哥。(路通《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

通常,起兴用在歌词开头的情况比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