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三国时代中后期知名度最高的两位人物,诸葛亮和司马懿可以说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二人之间的斗智斗勇更是在诸多评书演义、戏曲影视中被演绎得精彩纷呈。但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中,两人虽然有过不少较量,但大多是蹲在各自防线里死扛硬耗浪费粮食,真正能够称得上正面对决的,就只有发生在231年的上邽之战。那么,这场谋略大师间的顶级博弈,究竟谁笑到最后了呢?
01
一切为了粮食
蜀汉建兴九年、曹魏太和五年(231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开始了自己的第四次北伐。对于汉军的到来,曹魏早有准备,魏明帝即令大司马曹真出兵迎敌。但不走运的是,三月曹真病逝,魏军只得临阵换将,将司马懿由荆州空降至雍、梁二州都督军事,抵御诸葛亮。
对汉军来说,他们的最大制约就是粮草供给。由于魏汉基本以秦岭为界,北伐的汉军不得不翻越秦岭天险来运送给养。在没有现代运输手段的古时,其效率之低可想而知。对于这点,身为智者的孔明岂能不知?所以,魏国在上邽(今在甘肃天水)一带的小麦就成为了汉军的目标。但是,司马懿不是好对付的。为了麻痹对手,孔明没有直奔上邽,而是对祁山(位于今甘肃礼县东、西汉水北侧)发起猛攻,以图将魏军主力吸引过来,而后再趁虚拿下上邽。
汉军的计划虽好,可司马懿毕竟不是吃素的。他深知汉军对于即将成熟的上邽小麦绝不会无动于衷,于是亲率大军进驻上邽,静候孔明的到来。然而,当祁山吃紧的消息传来时,司马懿还是忧虑不已。因为祁山若失,那么汉军进攻陇右的通道就将打开,这样对于曹魏的打击同样巨大。思索再三,司马懿还是率主力救援祁山,同时留下郭淮守上邽,以防汉军抢麦。
五月,司马懿行动了,这正是汉军最希望看到的。于是,诸葛亮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主力继续留下攻打祁山,自己则带一支精兵悄悄赶赴上邽。就这样,诸葛亮和司马懿擦肩而过,并利用魏军的大意很快击溃郭淮,夺取了上邽麦区。
02
一路追击
得知上邽丢了,司马懿并不惊慌,他对手下说:“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晋书.宣帝纪》)诸葛亮用兵谨慎,他一定会先设下营垒,而后才敢放心割麦。咱只需两天昼夜兼程,就能赶回去收拾他们。诚然,正如司马懿所说,魏军以骑兵为主,急行军的话不出两天,确实可以从祁山赶回上邽。但问题是,诸葛亮并没有像司马懿设计的那样,而是抓紧割麦,割完就跑。魏军好不容易赶到上邽,结果扑空了不说,麦子还被抢没了,这叫一个郁闷啊。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虽然气恼,但为安抚军心,他还是故作镇静,从容说道:“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晋书.宣帝纪》)咱们弟兄赶了两天路,十分疲惫,诸葛亮却不趁机来攻,反而撤了,这说明他也不过如此啊!
话虽这么说,但由于魏国半年多没有降水,关中一带也闹饥荒,所以上邽的麦子对他们来说比金子还贵重。于是,司马懿马上集合兵马追击诸葛亮,与诸葛亮在上邽东北几十公里外的汉阳郡形成对峙。由于担心汉军有埋伏,司马懿一直下令坚守营寨,不得攻击。有部将讥笑司马懿胆小,司马懿不得不派牛金作为诱饵,引诱诸葛出战。诸葛亮没有上当,与牛金所部象征性打了一下,就直接撤退了。司马一路追击到祁山,结果都没有遇到埋伏。
到了祁山,司马懿就不动了,下令扎营固守。而诸葛亮呢?他趁司马懿下营的时候,率军撤退到了卤城(今在甘肃礼县),而后派人向司马懿挑战。司马懿认为,大魏国力远超蜀汉,我只要坚守不战,汉军自然无计可施。就算他们抢了上邽的麦子,一旦吃完,蜀中粮食运不上来,那他们不是还得乖乖班师吗?于是,他下令官兵严守祁山各隘口,以防汉军进入陇右或关中,不得将令擅自出战者,杀无赦。
03
两山拼杀
司马懿虽不想战,但将领们大多不干了。张郃、魏平等多次请求出击,甚至嘲笑司马懿说:“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资治通鉴》)您怕诸葛亮就像怕老虎,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如此一来,军心动摇,司马懿不得不有所动作了。
当时卤城附近有两座山,一曰南山,一曰北山。诸葛亮让王平守南山,自己守北山。要收复卤城,魏军必须先夺取二山。司马懿让张郃分兵进攻南山,自己率军进攻北山。王平全力抵挡,连续打退魏军多次进攻,张郃毫无办法。但北山那边,司马懿很快就取得了胜利,将汉军打得落荒而逃。轻松得胜后,司马懿却起了疑:王平的偏师都能守住南山,诸葛亮的主力竟守不住北山?他下令停止追击,原地观察情况。看了许久,司马懿发现南山汉军的战斗力很是强悍——难不成诸葛亮忽悠我呢,他把主力放到了南山,北山只是偏师?真是这样,张郃岂不是危险了?
想到这里,他马上下令,全军急行军,支援张郃。可就在这时,诸葛亮突然率一股汉军出现在北山附近,并大声喊道:“大都督,畏汉如虎,奈天下笑何?”此时,一个两难的抉择摆到了司马懿面前:诸葛亮主力在南山,他率偏师引我出战,我优势在握,何不趁机去捉诸葛亮?但若这样,张郃直面汉军主力,凶多吉少。如果我不理他,而是去和张郃两面夹击,消灭汉军主力,也是大功一件。可想要再找机会捉诸葛亮,那就难了!
究竟该怎么办?就在司马懿举棋不定之时,部将纷纷请战,表示愿生擒诸葛亮,请大都督下令。而且,司马懿经过观察,认为张郃所部暂时无虞,即便真被汉军主力包围,凭他的本事,坚持三五个时辰不成问题。机不可失,司马懿立即传令:大军一鼓作气杀下山去,谁先捉住诸葛亮,赏千金!
04
三路围攻
看见魏军杀来,诸葛亮不慌不忙,命汉军列阵迎战。由于魏军以骑兵为主,冲击力强;而汉军多为步兵,平地之上难免吃亏。但显然,这次诸葛亮是有备而来。汉军装备的蒲元刀,是三国时期最锋利的大刀,削铁如泥,短兵相接时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再配合上经过改良的强弩,锐不可当,一下子就杀死魏军一千余人。司马懿吃惊之余,急命魏平、戴陵率领预备队投入战场。魏军得到生力军助战,士气大涨。汉军就算再勇,毕竟人少,很快陷入困境。
农历五月,正值盛夏,天气炎热,官兵泼汗如水。就在两军牟足劲厮杀之时,突然一声震天响,魏延率领一支精兵杀到,直入魏军阵中。处于逆境中的汉军受到鼓舞,无不豁出命来拼死作战。司马懿看到形势不对,终于意识到:这果然是诸葛亮的主力,看来防守南山的王平部才是偏师,我中计了!然而,他撤退的命令还没来得及下达,又是两声巨响,吴班、高翔两路杀来,将魏军包围起来。汉军以蒲元刀队开道,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把魏军分割为几块,司马懿部和魏平、戴陵、费曜等部失去联系,陷入混乱。经过整整一天恶战,司马懿只和几位高级将领率少数亲兵杀出重围,其余几乎全灭。汉军得到的战利品包括五千副盔甲,三千一百张强弩,以及三千颗魏军军官的人头。
上邽之战(也称上邽-卤城之战),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唯一一次真刀真枪的正面交锋。此役,诸葛亮以缜密的谋划和大胆的行动完全掌握了主动,不仅将上邽之麦尽数收走,并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综合史料,魏军共投入十万,除去张郃部两万,其余均由司马懿指挥;蜀汉方面一共六万,王平部人数没有记载,但应该不会少于一万,诸葛亮部兵力大概在五万上下)重创魏军,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展露无遗。可惜的是,今天的我们已经习惯了用成败得失来评价人与事,故而没有能够消灭曹魏的诸葛亮北伐也就难以被人们肯定,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质疑也跟着多了起来。文章最后,笔者引用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一段话,来为一代名臣正名: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擒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昔子产治郑,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方之司马,不亦优乎!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林森 编辑:吃硬盘吧、小二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