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电视剧对清朝平定青海叛乱之战,只作了概略描写。连敌兵长啥样都没出现,战争就结束了。雍正接到青海的捷报后,高兴得到太庙祭拜先祖,还称年羹尧是恩人。

年羹尧到底打了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他比前任抚远大将军十四阿哥的功劳谁大谁小?雍正称年羹尧为恩人,到底是说突噜嘴了,还是年的功劳真的大到了天上?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从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寻找答案。

一、青海叛乱的由来

年羹尧在青海打击的是蒙古汗王罗卜藏丹津。此人是什么来历呢?

罗卜藏丹津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首领。明末清初之际,和硕特部在顾实汗的带领之下西迁入青藏高原,并迅速打到拉萨,夺取了西藏的控制权。

年羹尧怎么认识雍正(雍正王朝青海之战的真相)(1)

当时明朝正被农民起义闹得焦头烂额,无力顾及西疆事务。和硕特部逐渐控制了今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部分地区。清朝建国后,前四十年一直忙于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也顾不上收拾和硕特部,和硕特部在青藏高原称霸了八十多年。

但是恶人更有恶人磨。清康熙年间,卫拉特蒙古四部的另一部准噶尔在天山南麓强大起来,其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发兵南下,击败和硕特部,杀死和硕特部的首领拉藏汗。和硕特部四分五裂,无力抵挡准噶尔,青藏高原上一片大乱。

二虎相争,为清朝控制青藏高原提供了良机。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和硕特部向清朝求救,康熙本欲亲征,但他当时年事已高,只好派皇十四子胤祯出征。清军入藏后与和硕特部一同将准噶尔人击败,其势力退回天山南北。

但和硕特部前门驱虎后门入狼,清军进入青藏高原后并没有撤出,而是一直在西藏维持着军事存在。之前双方商定出兵时,和硕特部提出的条件时,准噶尔退兵后,清廷要从和硕特部诸亲王中选一人接任汗位,继续控制西藏。但康熙皇帝不履行诺言,选新汗之事一拖再拖。

和硕特部这才明白上了清朝的当,但清军长驻于此,和硕特部不敢与清军公然对抗,其内部迅速分裂成了两派,其中一派认为,清朝实力比准噶尔更强,在他们手下肯定没有好日子过,不如与准噶尔联手,把清朝势力赶出青藏高原。另一派则视准噶尔如不共戴天之敌,更愿意在清朝管辖下苟安。两派针锋相对,互不妥协。

年羹尧怎么认识雍正(雍正王朝青海之战的真相)(2)

亲准噶尔派不断与策妄阿拉布坦勾结,清朝并非看不到,但因为当时康熙皇帝去世,清朝抚远大将军胤祯被召还京,清军主力也一同撤回,导致亲准噶尔派势力愈发壮大。

和硕特部亲王罗卜藏丹津企图借驱赶清军之机,争夺和硕特部的汗王之位,因此与准噶尔联系极为频繁。

清廷则针对性地支持另外一位亲王察罕丹津,以二王相争的方式,继续削弱和控制和硕特部。在这种形势之下,罗卜藏丹津狗急跳墙,趁清朝在青海兵力空虚,悍然发兵袭击察罕丹津。

这场叛乱发生在康雍之交,故而引起重大政治影响,能不能处理好青海西藏问题,实际上关联到雍正执政的根基。

二、雍正的冷招

康熙五十七年,皇十四子、贝子胤祯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率军进入西藏打击准噶尔部。

抚远大将军固然手握重兵,听起来十分威风,但胤祯是个年轻皇子,在西北全无政治和军事根基,他虽然掌握着西北最高军权,也打了几场胜仗,但却处处掣肘。

此话从何说起呢?

清朝的军事政治制度非常完善,抚远大将军这种职务是因事而设,不是常设之官,没有常统之务,所有兵员、经费、后勤补给,都由地方上专设机构提供。抚远大将军实际只掌握着军事指挥权。清廷驻青藏的军队,后勤供应全需陕西(当时甘肃尚未分省,处于陕西辖下)接济,实际上命脉全掌握在川陕总督手中。

年羹尧怎么认识雍正(雍正王朝青海之战的真相)(3)

但话又说回来,即使有这样的制度防范,胤祯贵为皇子,靠皇命之威,如果不是有人刻意牵制,他照样也能权倾西北。可惜的是,胤祯沉浸在抚远大将军的威仪之中,却没有察觉西北军政官员暗中调动的猫腻,终致处处受制,被川陕总督辖制的束手束脚。

那么这位川陕总督是谁呢?年羹尧。

年羹尧是雍正的门人,这一点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已有充分展现,此处不在赘言。康熙末年,四皇子雍亲王胤禛似乎就与年羹尧密谋,让他全力争取川陕总督的职务。

那么,年羹尧是怎样走到这个关键位置上呢?

年羹尧在康熙发起青藏战役的时候正在四川总督任上,他派出一支军队从川北进攻西藏,并招诱和硕特部的大小头目,让他们归顺清朝。年羹尧另率军队与朝廷派来的另一支军队延信所部,会同抚远大将军主力进攻拉萨。

康熙当时授予年羹尧定西将军之衔,这是一个相当诱人的军职,如果能在平定西藏之战中立功,年羹尧此后擢升近畿富省大省的督抚自不用说。

年羹尧怎么认识雍正(雍正王朝青海之战的真相)(4)

但如果年羹尧接受此职,四川总督一职就要另委他人。年羹尧出人意表地放弃了定西将军之职,改以护军的身份入藏平叛,仍保留了四川总督之职。

四川总督偏在西南,例来无法对中央构成什么有力的支持。年氏为什么有这样的选择?在年羹尧后来与雍正的奏折中不难发现,这一步看似自削实力冷招,实则是限制抚远大将军非常关键的一招,雍正与年眼盯长远,目标实则是川陕总督。

此后年羹尧不断向康熙上书,说川陕临近青海、西藏处的军镇宜择精明强干的守臣。康熙六十年年羹尧入京朝见皇帝,果然被授为川陕两省总督,一跃成为西部最有实力的疆臣。

十四阿哥虽有大军指挥之权,但论其实权,根本无法与川陕总督相提并论。

年羹尧一任川陕总督,立即向康熙奏请,从四川省内调来一批得力干将,以加强青海方向的武备事宜。同时,他又借着十四阿哥大军前移之机,声称从河东(即甘肃东部)运粮浪费太多,奏请十四阿哥在甘凉诸州就近征粮。

年羹尧所奏之事,于情于理于形势都无可非议,康熙皇帝自信年羹尧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大臣,不会也不敢有什么异想,也就没有深思,一概同意。这么一来,年羹尧就堂而皇之地掐死了抚远大将军十四阿哥的命脉,这位呼声甚高的阿哥,再难有机会与雍亲王争夺皇位了。

但这一步冷招,实际上是利于私斗而危于大局的。雍正即位之后,很快就遭遇了一场危机。

三、年羹尧平定叛乱

如前节所述,康熙派十四阿哥进兵西藏,通过一系列运筹,已将准噶尔部赶出西藏与青海。十四阿哥的主力部队不断前移,对和硕特部保持了极大的军事威慑。

罗卜藏丹津虽有怨言,但以和硕特部新败之余,万能与清军抗衡。

但由于年羹尧的牵制,十四阿哥在青海西藏再难有什么作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后,十四阿哥被召回京,军队也随之撤回大部,抚远大将军的事务暂由川陕总督年羹尧署理,清军在青海保持的军事压力骤然减小。

雍正元年,罗卜藏丹津正是趁此机会,发动了对察罕丹津的攻击。

青海之乱虽然只是青海蒙古的一场局部叛乱,但事关重大。

其一,青海位置关键,西蔽西藏,北通准噶尔,是稳定西陲的关键。但这一地区例来是蒙藏各族的聚居之地,宗教势力复杂,而且自然条件恶劣,不宜镇抚,也不适宜中原王朝的军队征伐。

青海发生叛乱,如果清廷应付不力,将会引起青藏高原乃至天山南北的连锁反应。雍正即位元年就发生这样的大事,可以说是对雍正权威的极大挑战。

其二,青海叛乱一定程度是雍正即位引发的。十四阿哥被召回,军事威慑中断,虽说直接原因是康熙驾崩,但朝野上下都知道,雍正在十四阿哥背后上下其手,玩弄权术解除了他的军权。由私斗而引发外乱,这在道义上说不过去。

当时雍正初即位,朝野形势一片复杂,支持八阿哥、十四阿哥的王公大臣大有人在。如果军事事件不断扩大,肯定会引发雍正的统治危机。

因而,雍正皇帝对罗卜藏丹津之事绝不敢掉以轻心,也没有康熙皇帝应付裕如的政治空间,他只能快速、果断地平定叛乱,才能稳定朝野形势。

好在年羹尧统兵得力。

他调集川、陕、甘兵马,一边向青海进军,一边派使者常寿到罗卜藏丹津处宣谕圣旨,指责罗卜藏丹津叛乱,结果常寿被扣押,旋即被绑送准噶尔部。罗卜藏丹津企图以此证明他对清廷的坚决的反对之意,请求准噶尔出兵相助。

但准噶尔此时已与清朝改善关系,重心放在了向中亚发展,对青海蒙古不理不睬。

罗卜藏丹津号令整个青海蒙古,对甘州、凉州等地发动全面攻击,他自率主力进攻西宁附近两个要塞申中堡和镇海堡。镇海堡是通往西藏和柴达木的要道,清军只有700人,守备明显不足。青海蒙古军有五六千人,他们舍死忘生地进攻了三昼夜。

年羹尧迅速调集军队反击,还截留了从西藏撤回的部队,一同投入战斗。罗卜藏丹津苦战不能攻下镇海堡,率军撤退。据清朝塘报,此役歼灭青海蒙古六百余人,而清军只阵亡六人。

这个阵亡比固然夸张,但看得出来,清军的反应速度和战斗力还是相当可以的,弥补了此前守备兵力不足的失误。

此战之后,罗卜藏丹津不敢与清军硬抗,远远躲了开去,年羹尧一时无法抓住。但青海蒙古诸部蜂起叛乱,在广袤的战线上不断对清军据守的城池骚扰进攻,清军不胜其疲,如果一直以主力东西奔走,毫无疑问会被敌兵拖死。

针对这种情况,年羹尧忽出奇计,直接发兵进攻罗卜藏丹津在西宁西北的根据地。诸部蒙古军一闻老巢被袭,纷纷撤围回救,年羹尧集结重兵与蒙古军决战,将诸部打得溃不成军。

但此时已进入冬季,野外酷寒,不利于清军继续战斗。年羹尧遂按兵不动,准备待来春继续追剿罗卜藏丹津。

雍正焦虑万分,惟恐青海蒙古借此机会喘息,明年又再酿成大乱。所幸,雍正对年羹尧保持了充分的信任,对他说青海的局面全靠他了,怎么办全由大将军说了算。

年羹尧在西宁驻扎重兵,虽然引而不发,这份威慑也够大。青海蒙古诸王公不敢与之对抗,纷纷上书请降,就连罗卜藏丹津也服了软,把扣押的清朝使者常寿放了回来。年羹尧接受了很多王公的投降,但就是不允许罗卜藏丹津之降。

雍正二年初,雍正迫不及待地问年羹尧下一步的具体战略。年羹尧提出,待三、四月之间青草生发,粮秣充足,调集四路大军围剿罗卜藏丹津本部。

但雍正嫌太晚。年羹尧的部将、四川提督岳钟琪提出,目前青草不生,虽然清军不易补充粮草,蒙古人同样不利补充。不如趁罗卜藏丹津不备,以精兵五千远程奔袭,当可一举擒获贼首。

急不可耐的雍正帝同意了岳钟琪的方案,以岳钟琪为主将,率五千精锐突袭远在千里之外的罗卜藏丹津本部。岳钟琪昼夜兼程奋勇作战,打出了当年李靖、李勣消灭东突厥的气势,罗卜藏丹津虽居地利,却毫无还手之力,部下王公被擒无数,罗卜藏丹津仅以身免,不得不男扮女妆,从噶斯逃到了准噶尔。和硕特蒙古从此彻底被清朝治服,青海一省也牢固地纳入了清朝的统治范围。

这场大胜极大鼓舞了雍正帝。可以说,青海之乱的平定,不仅稳定了西北局势,还让雍正完成了其父康熙没能完成安定西北的大事,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年羹尧帮助雍正巩固了法统的威信。

他建立的功劳,也远远超出了十四阿哥胤祯,雍正称他为恩人,实不为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