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的晚上,在孩子的再三要求下,我们带领三个孩子,来到房顶,点燃孔明灯,放飞孔明灯。
“妈妈,为什么叫孔明灯啊?”孩子们好奇地问道。
“相传五代时,有一个莘七娘,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她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这种松脂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戴的帽子,所以把它称之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发明的。当年,诸葛亮被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大人耐心地解释给儿子听。
“孔明灯,又称许愿灯。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在放飞孔明灯时,可以手写下心愿,也可以许下心愿,来实现自己的心愿。”我又解释给孩子们。
孩子们听后非常开心。
孩子们知道孔明灯是许愿灯时,在点燃孔明灯时,孩子们在那认真观察,看到孔明灯被放飞那一刻,孩子们闭上双眼,嘴里念念有词,许下自己的心愿。
“妈妈,昨天放孔明灯时,我许下的心愿真的实现了。”早上起来,女儿兴奋地告诉我,“因为昨天爸爸喝醉了,很难受,昨晚放孔明灯时,我许的是让爸爸赶快好起来,早上起来后,爸爸真的好了起来。”
“妈妈告诉我,放飞一个孔明灯,许下一个好心愿!今年我可以实现很多愿望。”看到一个个被放飞的孔明灯,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