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叔

李白最悲壮的一段话(天才最后的谢幕)(1)

公元757年,至德二载,从一连串失利中逐渐恢复过来的唐军,吹响了反击的号角。

在北方,名将李光弼和史思明在太原激战。

去年刚成为唐肃宗的太子李亨,同回纥达成同盟,借兵收复失地。

燕军内部出现分裂,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杀死。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此时的浔阳监狱里,却来了一名新犯人。

他叫李白,罪名是“附逆作乱”,死罪。

一、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公元756年,已经55岁的李白接到了一份来自永王李璘的邀请,希望他能在国家危难之际,站出来做点什么。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何况是一辈子都在追求报效国家的李白。

可是这个选择却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这一年,长安梦碎,玄宗出逃,马嵬坡下,贵妃殒命,太子皇帝,分道扬镳,几经波折,终入四川。

抛下长安百姓,仓皇出逃的皇帝不得不有所动作。

《旧唐书》记载:

“十五载六月,玄宗幸蜀,至汉中郡,下诏以璘为山南东路及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采访等使、江陵郡大都督,余如故。”

又过一个月,玄宗再次下诏,命诸王分镇天下,《旧唐书》记载:

“诏以皇太子讳充天下兵马元帅,都统朔方、河东、河北、平卢等节度兵马,收复两京;永王璘江陵府都督,统山南东路、黔中、江南西路等节度大使;盛王琦广陵郡大都督,统江南东路、淮南、河南等路节度大使;丰王珙武威郡都督,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路节度大使。”

皇太子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各王也分别统领兵马,蓄势待发。

李白最悲壮的一段话(天才最后的谢幕)(2)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太子李亨

当时盛王和丰王并未到任,分镇的权力实际就落到皇太子李亨和永王李璘的头上。

永王是玄宗第十六个儿子,母亲郭顺仪早逝,还是被太子李亨从小养大的。

假如一切顺利,永王会成为一个不错的纨绔子弟,有不多不少的钱,有不大不小的权力,不时闹出些不大不小的麻烦,以证明自己不大不小的存在,然后过完不咸不淡的一生。

李白最悲壮的一段话(天才最后的谢幕)(3)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永王

可是一场动乱突然把永王推到了权力的中心,也打乱了他人生的节奏。

三路节度使,江陵府都督,北方战乱,天下财税都在江南,足以募集一支强大的军队。

而此时,肃宗已经在灵武称帝,局势非常微妙。

永王在这个时候大肆招募人才,对任何有官场经验的人来说,都会思考一个问题:

应不应该站这个队?

可李白会想这些事情吗?

他的想法很简单,现在最大的敌人是谁?安禄山,史思明和燕军。

谁能去马上讨伐他们?肃宗在灵武龟缩,保存实力,而永王主张迅速反击,拯救长安百姓于水火之中。

这就是李白,做什么都是一飞冲天。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很快,肃宗的诏书就到了,让永王入蜀。

永王没有理睬,楼船向北驶去,李白发现,等着他们的不是燕军,而是自己的一位老朋友,此时已是扬州大都督长史、淮南节度使的高适。

二、是朋友也是对手

看到高适,李白想起了12年前的梁园。

那一年,李白被“赐金放还”,开始了他的漫游之旅。

在睢阳(今河南商丘),44岁的李白遇到了33岁的杜甫,以及45岁的高适。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三人同游梁园,那一天,天很蓝,风很轻,有少许云。

古吹台上,随风而来的是一阵悠扬的琴声,古琴老树旧园,撩拨起诗人们的心弦。

李白最悲壮的一段话(天才最后的谢幕)(4)

高适提议,凭吊怀古,不可无酒。杜甫和道,不可无酒,更不可无诗。

觥筹交错,开怀畅饮,说古论今,谈笑风生。

在梁园的一处墙壁上,李白留下了一首《梁园吟》。

黄昏时分,先前抚琴的女子路过此处,看见了墙上墨迹未干的诗句,久久不能离去。

园内下人看到刚粉的白墙又不知被谁涂成这样,正想擦拭,不料被女子拦住,不让任何人碰墙上的诗,这可令人为难。

谁知女子也是豪迈,当即花了一千两银子买下了这堵墙,惊动了整个商丘,也惊动了李白。

杜甫说道,这位小姐是已故宰相宗楚客的孙女,是梁园有名的才女,商丘有句民谣:

“今人难娶宗氏女,除非神仙下凡来。”

高适笑着说,宗小姐一曲凰求凤,难道李兄还要退隐山林吗?

“千金买壁”的佳话就好像发生在昨天。

李白最悲壮的一段话(天才最后的谢幕)(5)

永王的行动被认为是有反意,可李白认为永王准备从扬州走海路直取幽州,在《永王东巡歌》里,他写道: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看起来是从扬州出发,经东海(今东海、黄海)、渤海海路直取幽州,捣毁敌军老巢。

然而高适不是这样想的,或者说肃宗不是这样想的。

在高适的策反攻势下,永王手下大将,季广琛倒向了肃宗。永王派人去追,季广琛撂下一句话,我感恩永王恩德,才会不与你们交战,假如再逼我,别怪我刀剑无情。

一个气球漏气的时候,绝不会一口一口地憋下去。

李白刚进牢里的时候,虽然很绝望,但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判死罪。

等反应过来,才想起写信求救,他给很多人写过信,包括高适。

高适并没有出手相助,这也许是另一个故事。

救李白的是郭子仪,《新唐书》记载: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李白曾经在并州救过郭子仪,这一次郭子仪拿自己的官职换李白一条命,此时的郭子仪已经是肃宗最仰仗的将领,李白逃过死罪,流放夜郎。

三、人生最后的舞台

夜郎,又称夜郎国,地处西南,偏僻而遥远,属蛮夷之地。

汉武帝对付南越国时,有意拉拢南越附近的夜郎国。却不想,夜郎国王还问使者,我们夜郎国和大汉,哪个更大呢?

这就是蒲松龄说的“夜郎自大”。

在唐代,夜郎还是那个偏远蛮夷之地。

李白曾经在好友王昌龄被贬到湖南怀化时,写过一首送别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自己却踏上了流放夜郎之路。

这一路他走的很慢,好像夜郎就是他人生的终点,你知道哪一天总会到来,可还是希望能慢一点。

从浔阳到江夏,从江夏到三峡,到了巫山,绝望中的李白迎来了人生的转机。

在张镐等人的奔走下,李白于公元759年被赦免。

在回江陵途中,李白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们听到最多的解读,都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遇赦后激动的心情,天无绝人之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轻快感。

当然,绝处逢生的喜悦自然是有的,可隐约也有另一种情绪。

就像一首老歌里唱的:

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

这一年,李白已经60岁了。

李白出生在中亚碎叶,从小跟着父亲到了四川,25岁那年,李白从江陵,开启了他出仕的道路。

江陵这个地方,就好像是李白初次的舞台,过了35年,经历过失败,经历过等待,他又站上了最初的舞台。

好像初次的舞台 听到第一声喝采

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

经过多少失败 经过多少等待

告诉自己要忍耐

三峡、巫山、白帝城,就像一幕幕往事,浮现在李白的眼前。

李白最悲壮的一段话(天才最后的谢幕)(6)

李白的诗名动天下,唐玄宗亲自召见过他,贺知章说他是“谪仙人”,这算不算成功?

可他从来没有为国家做过什么大事,被玄宗“赐金放还”,现在还成了附逆之人,这算不算失败?

他已经60岁了,还有没有未来?

江陵是最初的舞台,也是李白最后的舞台,正如歌里唱的:

孤独站在这舞台 听到掌声响起来

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

起风了,李白的船在江上,有那么一刻,他仿佛觉得船静止在江面上,两岸的山像《神仙图》里的过往的众仙,成群结队地来,孤孤单单地走。

山上有树、有草、有花、有猿猴,天上有云,巫山有雨,气氛渲染到浓处,仿佛一幕幕悲喜剧在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场接着一场,李白甚至看到了自己。

李白最悲壮的一段话(天才最后的谢幕)(7)

《妖猫传》里的李白

先生,快到了,是船夫来提醒李白。

哦,戏,演完了。

四、关于李白

纵观李白的一生,假如按结果来看,其实是很失败的。

在玄宗身边的时候不珍惜,到肃宗的时候又站错队,官也没正儿八经当过,更别谈什么治国平天下了。

有人说李白不懂做人,没有人生智慧,这在官场怎么吃得开?

没错,但凡李白能稍微拐拐弯,妥协那么一点,事故那么一点,圆滑那么一点,以他的才华,成就肯定比现在大。

但那还是李白吗?

李白这一辈子的终极追求,我觉得就一句话:

来要来得轰轰烈烈,走就走得潇潇洒洒。

出仕的目的不是高官厚禄,而是兼济天下,最好是挽国家于狂澜之中,扶社稷于将倾之时,等一切功业都完成,众人想要众星捧月的时候,哎,李白拍拍屁股就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李白最悲壮的一段话(天才最后的谢幕)(8)

关于李白,叶嘉莹先生有过这样的评价:

天才有两种。

一种是能忍世人所不能忍之羁束,而足可于现世中完成其拯拔世人之大业者。

另一种是不能忍世人所忍之羁束,虽其本身之天才亦足以光照千古,而却并不足以成就任何现世之功业者。

李白就是后者。

C叔的更多诗词故事:

他用一首诗带火一座城,却没人能读懂他的忧伤,张继《枫桥夜泊》

最成功的失败者,他用一首诗开启一个时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比孤独更孤独的是,做一个正直的“奸臣”,读柳宗元的《江雪》

在这首诗之后,再没人能写出更美的重逢,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李白最特别的告别,《赠汪伦》短短28个字,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

参考资料:

1、《李白流夜郎遇赦心态与诗歌研究》王晓阳

2、《试论李白杜甫高适的人生理想与政治智慧》亓凤珍

3、《永王璘案真相并释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邓小军

4、《千古一叹白帝城》张先鼎

5、《李白传》李长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