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文句多取自东晋葛洪(284-343)《抱朴子》“对俗”及“微旨”两篇,全文1277字,分总论、善行、恶行和结论4部份,共列举22项善行,155项恶行 《太上感应篇》最早见于宋代的文献南宋李石于1164年把《太上感应篇》收入他编辑的《乐善录》中名儒真德秀(1178-1235)曾为《太上感应篇》作序,宋理宗(1225-1264在位)在篇首御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字,并协助其出版与流通 《太上感应篇》 它提倡“积德累功,慈心于物”, 强调“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则体现了儒家伦理在儒家学说中,尤其强调五伦纲常,认为君臣、父子、夫妇的等级界限分明,而在《太上感应篇》中亦以“扰乱国政”,“违逆上命”、“用妻妾语”、“违父母训”、“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事,不敬其夫”作为恶行的准则可以说,《太上感应篇》实际上建立的是,以儒家道德规范和道释宗教规戒为标准的立身处世准则  《太上感应篇》充分体现了对鬼神权威的敬畏 该书认为天上、地上和人体内都有录人罪过、降祸福于人的神或鬼,如大地上的司过之神,天上的三台北斗神君和人身上的三尸神,它们对人的规范和约束是时刻存在的,人应该敬畏他们,对象征神鬼的日、月等物皆不可不敬,故而把“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都视作恶行;而“无故杀龟打蛇”也会引起“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太上感应篇分几部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太上感应篇分几部分

太上感应篇分几部分

《太上感应篇》文句多取自东晋葛洪(284-343)《抱朴子》“对俗”及“微旨”两篇,全文1277字,分总论、善行、恶行和结论4部份,共列举22项善行,155项恶行。 《太上感应篇》最早见于宋代的文献。南宋李石于1164年把《太上感应篇》收入他编辑的《乐善录》中。名儒真德秀(1178-1235)曾为《太上感应篇》作序,宋理宗(1225-1264在位)在篇首御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字,并协助其出版与流通。 《太上感应篇》 它提倡“积德累功,慈心于物”, 强调“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则体现了儒家伦理。在儒家学说中,尤其强调五伦纲常,认为君臣、父子、夫妇的等级界限分明,而在《太上感应篇》中亦以“扰乱国政”,“违逆上命”、“用妻妾语”、“违父母训”、“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事,不敬其夫”作为恶行的准则。可以说,《太上感应篇》实际上建立的是,以儒家道德规范和道释宗教规戒为标准的立身处世准则。  《太上感应篇》充分体现了对鬼神权威的敬畏 。该书认为天上、地上和人体内都有录人罪过、降祸福于人的神或鬼,如大地上的司过之神,天上的三台北斗神君和人身上的三尸神,它们对人的规范和约束是时刻存在的,人应该敬畏他们,对象征神鬼的日、月等物皆不可不敬,故而把“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都视作恶行;而“无故杀龟打蛇”也会引起“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