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制成化年间汉水改道由龟山北麓入江后,开始出现汉口,其后500多年来,由于两江交汇的水上交通之便及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汉口发展迅速,商贸繁盛,被誉为“楚中第一盛处”。明末清初时出现了“万商云集,商品争流”的繁华景象。

武汉的中华老字号(武汉这些老字号招牌和行话的来历你了解多少)(1)

武汉老城区

店标,是商铺的店面标识,人有人名,店有店号。除了一部分行商游贩外,每个店铺都有自己的店名,叫做“字号”,俗称“招牌”。招 牌不仅是商店的标识,还代表商店的名声、信誉、利 益,在现代社会里,它是一种无形资产,所以有“金字招牌”的说法。

武汉的中华老字号(武汉这些老字号招牌和行话的来历你了解多少)(2)

大汉口风貌

起店名与起人名一样,无一定成法,可以纪实,可以象形,可以抒情,可以言志,五花八 门,随心所欲。但由于习惯的影响和从众的作用,众多的招牌中又可寻岀某些规律来。

按照传统的命名法,商店的通名有店、铺、庄、 行、栈、楼、馆、园、局、社、号等,分别表示营业性质、商店规模。

武汉的中华老字号(武汉这些老字号招牌和行话的来历你了解多少)(3)

谦详益

专名则有以店主姓氏为主,有表示吉祥如意的,有具有纪念意义的,其中又有一些字属于 惯用,如,非常实在的“记”和十分雅致的斋、堂、居、村、亭、阁、轩等。

若属合伙经营,又常常在招牌中嵌进协、合、聚、同等字眼或另加协记、合记等字样。

专名和通名之间一般都要标明营业范围,如京货、杂货、酒、饭、钱、 药、刀剪、纸张等等,于是形成标准的店名,如“叶开泰药铺”、“谦祥益绸布店”、“曹正兴刀店”、“爱雅亭餐馆''等。

商店的招牌字数不多,但无一不反映店主的心理,并折射岀时代的风貌。

武汉的中华老字号(武汉这些老字号招牌和行话的来历你了解多少)(4)

老字号

在传统商业中,商店招牌多喜用吉祥字。有好事者曾将各地 招牌上的吉祥文字编成一首七言诗:“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泰(太)和茂盛同乾德(得),谦吉公仁协鼎光。聚益中通全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新春正合生成广,润发洪源厚幅长。”

武汉的中华老字号(武汉这些老字号招牌和行话的来历你了解多少)(5)

绸布票证

使用这些字作店名,具有两方面的效应:一是这些耀眼悦耳、象征吉 祥的文字,可以满足商店老板自身追求发财好运的精神需求;二是 可以招待更多具有趋吉心理,迷信吉祥字眼的顾客,增加商店的经 济效益。我们如果将武汉解放前的字号作一统计,十有八九走不 出这56个字的范围。

武汉的中华老字号(武汉这些老字号招牌和行话的来历你了解多少)(6)

老谦记

以传统金融业为例,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汉口票号、钱庄65个字号,仅有“惇孚”不在七言诗之列,但亦是吉祥字。其余各字号均有一二字或三字在该诗范围之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些字分别反映了商人的如下心理:兴、盛、丰、裕 等,表示希望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安、康、祥、泰等,表示祈求平安 幸福;永、恒、久、长等,表示生意持久不衰的愿望;德、义、仁、信等等 则表示商人讲求道德仁义、诚信不欺的商业道德规范。

武汉的中华老字号(武汉这些老字号招牌和行话的来历你了解多少)(7)

曹祥泰

如果分开行业加以考察,我们还可以了解不同行业商人的不同心理。譬如,近代药材铺的店名:久康、保和堂、济群堂、万鹤龄、 陈天保、吴寿康、济民堂、普润生、金同仁、天佑太、寿世堂、达仁堂、 仁寿康、杨寿丰(以上汉口)、济安堂、天保元、济强、延年堂、天保康 (以上武昌)、寿松堂、益世、王长春、万寿春、宝康(以上汉阳)等,反映了该行业商人博施济众,妙药回春,为民众解除病痛,使人延年益寿的良好愿望。

武汉的中华老字号(武汉这些老字号招牌和行话的来历你了解多少)(8)

叶开泰文化街区

而饭店酒楼的招牌会宾楼、悦宾楼、福庆和、爱 雅亭、会芳、聚仙、聚贤、致美等,反映了饭店老板迎合顾客希望福寿绵长的心理,以宾、仙、贤、美等名目取悦顾客的心态。

招牌使用吉祥文字是一种古老习俗的传承。在这种习俗中, 人们认为某些语言具有神秘的魔力,或通神鬼,或致祸福,因而产 生出一种趋吉避凶的心理,这种心理在商业活动中也有表现,招牌使用 吉祥文字就是这种心理的反映之一。

武汉的中华老字号(武汉这些老字号招牌和行话的来历你了解多少)(9)

谈炎记水饺

汉口有名的谈炎记水饺馆, 最初取名是“谈言记”,后为图吉利,改“言”为“炎”,表示火上加火, 越烧越旺,预示生意兴旺发达。而小桃园煨汤馆,最初拟取名“小陶袁”,既嵌进两位合伙经营者的姓氏,又以谐音表示桃园结义的 意思。但由于迷信思想,怕只有三画的“小”字兆示生意只做得三 天,便将“小”字改为“筱”,今名是1979年以后才使用的。同样,邹紫光阁毛笔店原名“邹紫寅阁”,后听信人言,寅属虎,恐白虎当头 于店主不利,便改“寅”为“光”,以求光大门第。

清末以来,商店的这种传统命名方式虽然仍被普遍地采用,但由于社会的变迁和商人心理的变化,一些具有新思想的商人不再 遵守这古老的惯例。特别是新兴行业的新型商业企业,或受欧风影响 影响,或随时代进步,常常采用新名词为店名,使市面招牌耳目一新。

武汉的中华老字号(武汉这些老字号招牌和行话的来历你了解多少)(10)

老万成

辛亥革命前夕,武昌有一家由地摊发展起来的华洋百货店,在 取店名挂招牌时,没有从习俗用兴隆茂盛等字眼,而是借用了当时反映变革潮流最为时髦的一个名词“维新”为店名。民国时期新式 招牌越来越多,如,大陆商场、天真童装店、三友实业社、中国国货 公司,以及南洋、文风、文汇、璇宫、大时代、显真楼、品芳、中华等 等,大都反映了近现代文明进步的时代特色。

武汉的中华老字号(武汉这些老字号招牌和行话的来历你了解多少)(11)

福庆和

老武汉商业除店名有特色外,商业交易中也离不开行话。

俗话说“行有行规,店有店规”,还有“内行人不说外行话”,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矩和禁忌,在语言上就表现各种行业的行话和暗语。

谙熟隐语的行业人员在议价时往往用隐语代称数字。如菜贩,用“由、弟、人工、大、王、主、井、羊、非”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由”字只有一笔出头,故作“一”,“非”字有10笔出头,故作“十”,依此类推。

这些数字的代码在不同的行当都有不同的符号代替,如织布业用的是“明、暗、聚、宽、拐、变、夜、问、梢”;

水果行常用的是“牛、月、汪、则、中、和、壮、利、秋”;

小贩们则用“宾、文、善、作、成、安、沔柯、庆”来代表一到九的数字等等。

行业暗语如此盛行,以至于在茶馆里小贩们见面时,甲问乙:“今天怎么样?”乙回答说:“不好,只搞了‘文老'。”“文老”就是两块钱的意思。

也有的行业用手势隐语。如大牲畜的买卖行业,两个谈生意的人彼此将手伸进对方的长袖中,用手指的个数、指型表示价钱。也有的行业用算盘,双方默默无语,只是拨动算盘珠以表示价钱。这种只有买卖双方心中有数,而旁人无从知晓的生意,被老武汉人叫做“袖笼子里的生意”。

武汉的中华老字号(武汉这些老字号招牌和行话的来历你了解多少)(12)

四季美

在汉口旧时开办的众多鸡毛小店或饭馆,因前来光顾的多为下层人士:故被俗称为“阿饭馆”。这类饭馆跑堂的人多用隐语,如“哎…上座三位都要胭脂花,玉钵齐腰旋箍下咧!”这是招呼厨上的人下三个“半碗粉”。因为此类饭馆物美价廉,用头号大汤碗卖牛肉粉,一些女工吃不了,店堂兴起卖半碗,于是便有了这套暗语。

武汉的中华老字号(武汉这些老字号招牌和行话的来历你了解多少)(13)

德华楼

小酒馆跑堂的遇有顾客买一份卤鸡切丝、二两酒,就唱道:“一碟成丝的闯王登(省去一个‘基'字,即‘鸡'字),二两三三管客人(‘三三得九,九即‘酒)。”他们称鱼为“喜庆有余”,肉为“和气温”,把鱼头一联说成“吉庆有得酒醉花(隐带‘魁'字”。他们用大量的褒义词来恭维顾客,顾客听了自然心里高兴,乐意下次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