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佳俊
编辑/艾利克斯
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出于巧合。
今年的韩国电影突出一个特点——
极限。
年度票房前三的影片,个个骨子里带着狠劲。
排名最靠前的。
一群默默无闻的“小警察”,竟然靠炸鸡卖出了韩国影史票房第一,观影人数第二的极限成绩。
排名第二,奉俊昊的《寄生虫》,不仅在全球票房大卖,更是获得了韩国影史上的第一座金棕榈。
紧接着就是今天要讲的第三名。
和第一的《极限职业》一样,它的名字听上去也很极限:
《极限逃生》
上映一个月,观影人次势如破竹地突破九百多万,票房紧紧咬着前面的《寄生虫》。
作为韩国本土暑期档的爆款,和年初的《极限职业》差不多,属于黑马影片。
投资小,演员阵容也不大。
导演李相槿,完完全全的新人,第一次拍摄自己的长片作品。
男主曹政奭(shi第四声),演技出色没错,但名字估计很多人念不全。
反倒是女主林允儿,依靠可人的外貌和庞大的粉丝,成为了影片最显眼的招牌。
莫非是一部流量电影?
并不准确。
相反,这更像是实力演员和偶像流量的一场翻身仗。
庆祝电影突破900万观影人次录的舞蹈视频
片名“极限逃生”,很明显是一部灾难片。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名字和皮克斯的“总动员”一样有些无聊,但有一点值得注意。
这里的「极限」未必是形容词,也有可能是名词。
整部电影表面上看是一部不折不扣披着灾难外衣的爽片,但里面包裹的核心依旧是小人物的成长。
即面对危险,不断地突破自己的极限。
主角永南。
自从毕业之后,就陷入了失业的深渊,只能靠啃老度日。
父母眼中,他是游手好闲的儿子;姐姐看来,他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小外甥心里,他是一个只会让自己觉得丢脸的舅舅。
永南倒也不是无所事事。
至少他对攀岩有着近乎痴迷的执着,一个标准的进杠男。
什么是进杠男?
就是孩子口中的戏称:进击的单杠男。
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去公园坚持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吊单杠,锻炼身体。
即便在姐姐看来,柜子里那些占地方的攀岩装备应该像垃圾一样赶紧扔掉,他也依旧视作珍宝。
前途无望,执迷不悟。
看起来,如此这般的永南理应在母亲七十大寿的生日聚会上成为大家眼中的笑话。
结果,出人意料。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一个和财团发生纠纷的化学实验人员,出于报复社会的心态,在城市里释放了极为致命的气体。
大街上的人群迅速陷入了恐慌,没有任何办法,只剩一个字:
跑。
而且得往上跑。
——剧透分割线——
酒店里参加聚会的亲朋好友后知后觉,永南第一个反应过来,呼吁大家赶紧先去天台。
不过,没人在乎。
反倒是德高望重的父亲认为现在的酒店太危险,建议大家应该往外逃。
毕竟没有人会听一个既没工作,又没地位的年轻人教训。
没想到,讽刺的打脸马上出现,每个人的手机都收到官方的信息:毒气泄漏,赶紧去附近的天台高处避难,并等待救援。
刚松一口气,紧接着又是危机。
临近天台,结果发现顶楼的安全门没有钥匙。
开门的方法只有两个,要么让人戴着防毒面具去一楼保安室拿钥匙(只能维持十几分钟),要么有人从天台外面开门,言下之意,需要有人从外面爬上去。
很显然,之前还被大家忽视,认为一无是处的永南仿佛即将成为大家的救星。
父母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依旧是不同意。
这里的反对和刚开始单纯的不信任相比,多了一层爱和担心。
但从内心,还是觉得儿子的能力应该不够,没必要冒险。
同样是在一旁,作为酒店工作人员的仪珠(林允儿 饰),此时此刻却不甘心只做爱情故事的佐料和花瓶,开始智商在线。
上一秒,她还和大家一样觉得危险,不同意永南砸碎玻璃从外面爬上天台。
下一秒,见劝阻无效,立马专业地从酒店找到了扣锁和粉笔(磨碎可以当镁粉使用),帮助这位以前一起攀岩的老同学。
好不容易,在众人的提心吊胆中上了天台。
现场又乱作一团,依旧是她急中生智,让大家打开手机围成求救的形状,等待救援。
直升机赶到,由于人数超载,作为酒店副店长的她又果断留下。
“让客人先走,是理所当然的。”
勇敢无私,舍已为人的女英雄?
别急,下一个镜头。
眼泪立马就不争气流了下来,背过身来,开始小声嘀咕:
“哎,我也想上去啊”
作为一部只有一百分钟的商业电影,《极限逃生》展现出来最大的特点,在我看来就是节奏感拿捏的恰到好处。
喜、怒、哀、乐,面面俱到。
只说一场印象深刻的戏,一起来看看,影片中的剧情是如何细致地影响观众情绪的。
首先是失落的酝酿。
面对毒气最后的扩散,永南和仪珠只差一步就可以到达对面的高塔,却发现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过去,似乎只能在原地等死(怒)。
紧接着,希望出现。
四处亮着闪光灯的无人机从雾中飞出,永南灵机一动,想到了办法,让无人机带着攀岩绳挂到对面的建筑物上。
然后开始紧张。
好不容易把绳子固定住,没想到滑翔的中间还穿插了一小段幽默(喜)。
笑声刚起,危机再现。
无人机那边的绳子开始松动,绝望的喊叫声中,两个人开始坠落(哀)。
最后,就在大家以为结束的时候,直升机的灯光四处搜索,两个人又奇迹般的生还(乐)。
像不像一台精心设计、完美无缺的机器,准确无误地按摩着每一个观众的内心。
该重就重,该轻就轻。
“精心设计”。
这个词对将电影看作艺术表达的观众来说似乎有一点不舒服。
回过头来再看文章开头提到的几部电影,其实都有类似的争议。
即便是获得大奖的《寄生虫》,被大家诟病最多的也是类型化,有明显的设计感。
但是,反观现实,尤其是我们的国内市场。
从《药神》、《流浪地球》到暑期同样大爆的《哪吒》,有一个道理我们早就应该清楚:
第一,国内的市场潜力是无穷的,三四十亿早就不是极限。第二,大家的要求没那么高,不需要你拍出什么了不起的经典,只是想在影院里看到一部物超所值,没有浪费两个小时的电影。
有那么难吗?
你看《极限职业》和《极限逃生》,分数也没多高,看完之后也能察觉出明显的缺点。经过沉淀,最终都稳定在了7.7分。
无论是风格、质量还是成功的过程。
如果说偶尔一部还可以说是黑马,接连以同样的方式出现就远远不是巧合了。
并不依靠短暂的灵光一现,而是扎扎实实提高自身电影行业的人员素质和制作标准。
我们目前最缺乏,在院线最想看到的,恰恰就是这些看起来并不是特别吸引人,但故事有趣、节奏准确、细节动人,制作完成度很高的普通类型片。
市场是公平的。爆款之所以能够成为爆款。
靠的是踏踏实实的用心,而非不怀好意的讨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