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孩子成长的港湾一个温馨的家,存储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温度,可以时时刻刻让孩子获得可贵的精神食粮,助力孩子活得健康、阳光,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送给小朋友的生日贺卡制作方法?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送给小朋友的生日贺卡制作方法(生日收到孩子的手工贺卡)

送给小朋友的生日贺卡制作方法

家是孩子成长的港湾。

一个温馨的家,存储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温度,可以时时刻刻让孩子获得可贵的精神食粮,助力孩子活得健康、阳光。

缘起

接上幼儿园的女儿放学回家。

远远地,她看到我就飞奔过来,还往我手里递上亲手做的小花贺卡。

“妈妈,这是我送你的礼物,祝妈妈生日快乐。”

说着还凑上前来,轻轻吻我的脸颊。

这么暖心的话和如此贴心的举动,我的心里当时是比蜜还甜。

“谢谢你,宝贝。”

我蹲下来,温柔地抱抱她。

思考

我想,在每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收到几份礼物对于同胞们来说一定是不在话下的。

但是,能从孩子那里得到别有意义的礼物,才是最能让妈妈开心的事情吧。

虽然女儿才上幼儿园,而且她的这份手工贺卡可能还有点小小的瑕疵。但是,这是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认真设计并努力完成的,代表了孩子的一份心意,是无价的。

回到家后,我把这张贺卡存在自己平时放贵重资料的文件架上,以便能够随时都能看到它,提醒我女儿有多么爱我。

正题

在过去和女儿朝夕相处的五年多时间里,我努力地爱她,而她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爱我。

就像那张小小的贺卡,虽然只是几张小纸片的拼接,她对我的爱却是深厚的。

女儿常常说,妈妈,谢谢你把我和小弟生出来。

这正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感恩之情。

感恩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应。感恩是一种处事哲学,也是种生活态度。

常怀感恩之心,不管是之于孩子还是大人,都是生活于世的基本素养。

生为子女,我们要感恩父母

父母是生命的缔造者,也是从小陪伴孩子健康成长的工程师。

孩子的一生都要经历复杂的变化和挑战。父母在这个过程中无怨无悔地倾其所有,为孩子提供优渥的成长环境和条件,不仅仅表现在时间和财力上,更有精力上的付出。

这样的爱,成了让孩子得以负重前行的砝码。

这份爱,值得铭记于心。

作为学生,我们要感恩师长

把半辈子青春都奉献给贫困山区女子教育事业的张桂梅校长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不是因为当了全职太太的学生送来赞助费时那句“我培养你长大,你却当起了全职妈妈”的愤慨,而是因为她从面容姣好的少女慢慢熬成了枯瘦如柴的老婆婆。

为了督促学生们好好学习,即便身患十几种疾病也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教育岗位上,在接受表彰时需要被人推轮椅上台领奖。

好在这样的奉献,最终换来了1000多位女生的大好前途。

其实,现实中还有无数个张校长在默默挥洒着青春,为祖国辛勤培育花朵。

这样的培育之情,怎能相忘?

在个人社交圈里,我们要感恩同伴

当父母慢慢淡出孩子的生活,同伴的陪伴和相互扶持开始发挥作用。

这一点,对于青春期的父母来说应该是体会最深的。

虽然父母也在积极促进亲子沟通和交流,但是孩子有时候更倾向于和同伴诉说心里话。

这个时候,容易产生共同语言的同伴的鼓励和支持就成了孩子好好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生活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对社会我们也应该怀有感恩之心

脱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以后,我们就仿佛进入到一个大熔炉里,需要面对来自社会的各种考验和挑战。

整个社会关系网是由无数个个人社交圈融合而成的,在这张漫天大网里,我们既要具有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还要有解决糟糕情况的能力,要能够与人合作,还要能承担得起对社会的责任。

由于形形色色的社会规则和道德伦理的存在,我们既是施恩者,同时也成了受恩者。

对于别人的恩情,我们需要有感恩之心。

既然孩子终将也生活在多种社会关系中,那么,我们就要从小对他进行感恩教育。

教养孩子的实操中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做好榜样

我们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有什么样的孩子,就能判断出他有什么水平的父母。

所以,我们必须谨言慎行,时刻给孩子树立榜样,待人真诚,与人为善,受人恩惠就要当涌泉相报。

父母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当孩子品味出父母积极的处世之道,他就尽全力去效仿。

《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设立家庭感恩日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可以和孩子商量并确定每个月或者每周的某一天作为感恩彼此的日子。

在这一天,可以由孩子帮妈妈做做家务,体会妈妈照顾家庭的辛劳;也可以带孩子去爸爸工作单位,近距离感受爸爸工作的艰辛;也可以是孩子取得某些进步后全家去看场电影放松一下。

三、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业余时间,我们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志愿服务活动,例如一起植树,一起美化社区环境,或是给需要帮助的孩子和老人送去关怀,让孩子体会帮助他人的乐趣,增强他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培养孩子对社会的感恩之心。

四、注重家校共育

家庭教孩子自理,学校教孩子自立。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家校共育。

在家庭中,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教他基本的生活技能,如吃饭、走路、穿衣、如厕等,培养他对生活的热爱;

在学校,老师要因材施教,帮孩子获得丰富专业的科学知识,并且从道德品质层面教孩子保持正能量的姿态。

不仅如此,家庭和学校还要保持密切的联系,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一起陪孩子度过快乐成长期。

草感地恩,方得其葱郁;花感雨恩,方得其艳丽;己感彼恩,方得其壮大。

从小就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的孩子,可以很客观理智地对待周围的世界,也能更好地为人处事。所以,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同时也应该渗透到我们每一帧养育孩子的场景中。

共勉。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快来关注@妤婷的育儿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