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80后女教师扎根大山育桃李,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坚守40年的山村教师?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坚守40年的山村教师(扎根大山深处的80后女教师)

坚守40年的山村教师

原标题

80后女教师扎根大山育桃李

记者 谢白蓉 通讯员 黄慧 罗宗耀

在天门市皂市镇龙尾山上,有一个被早期开山创业的石油工人炸裂的山口,名叫炸山口。无数个深夜,总有一位女教师独自走过这一段漆黑的山口,每当此时,学校特意为她安装的一盏盏路灯就会被守山人“点亮”,劈开山口的黑暗,播撒团团光明。

她叫李煊琳,江汉油田教育集团一名80后女教师,远离繁华市井,坚守龙尾山学校8年,为孩子们带去知识的光明。4月8日,记者在江汉油田教育集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龙尾山学校,见到了这位充满智慧的女教师。

克服艰苦情系“龙尾”

“什么,你要去龙尾山学校?那个地方既偏远又艰苦,你这是何苦呢?”8年前,毕业于孝感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来到江汉油田教育集团工作的李煊琳向朋友们说起自己要前往的工作地时,朋友们纷纷发出疑问。

李煊琳有自己的想法。她自幼热爱教师工作,想用爱心和学到的知识回报社会。在朋友们不解的眼神中,2010年,她雇了一辆大卡车,离开在油田工作繁忙的丈夫,将自己、公公婆婆和1岁的孩子,连同所有家当装上,前往遥远的大山深处,开始了一段“龙尾”岁月。

抵达江汉油田教育集团龙尾山学校后,李煊琳成为龙尾山学校六年级语文教师、班主任。

李煊琳的宿舍是距离学校有一段路程的一个小区里的一个套间,只有一张铁床和简陋的水电设施。她和家人推开门窗,放入阳光,去除沉闷潮湿的味道,弄来了几张桌子和椅子,简单收拾一下,就是一个温馨的小家了。

山里的条件十分艰苦。热水器烧的是液化气,水温还经常达不到,一天早中晚各两小时供水,有时甚至几天都不来水。即便炎热的夏天,也只能靠存储的水来洗漱。夜间经常停电,公公婆婆照顾孩子,她则点着蜡烛备课。最难熬的还是阴冷的冬天,房间没有暖气,三九天呵气成霜,到了早上前一晚的毛巾被冻硬了,水盆结冰了。她苦笑一下,迎着阳光洗脸,继续生活。

“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看见教室里孩子们质朴、纯真、可爱的笑脸,就会忘掉生活的烦恼。”李煊琳说道。

既是教师也是“妈妈”

龙尾山学校的学生过去以油田三机厂职工的子女为主,由于三机厂外迁和家属区回迁,常住人口越来越少,学生也变为周边农村的学龄儿童。这些孩子多为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许多孩子性格孤僻、自卑敏感,李煊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不少留守儿童疏于管教,导致学习成绩和生活习惯差。这个年纪的孩子容易出现叛逆心理,但他们还是渴望父母关怀的,这时候就需要耐心地去引导。”李煊琳告诉记者。

经过思考,李煊琳决定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深入了解这些孩子的家庭情况,和家长联手起来,共同教育好孩子。

从此,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数九寒天,李煊琳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村串户,周边20多个乡镇、半径超过30公里的学生家里,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她也了解到许多孩子的家庭故事,为孩子的未来尽一份责任。

学生小芸寄宿在外婆家,心里对父母有着怨气,家长电话不接,不和外婆沟通,与班里同学也不交流,性格变得越发暴躁。李煊琳多次与小芸谈话,在她的引导与关心下,小芸逐步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通过关爱,小芸性格开朗了许多,不再拒绝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中。

另一名叫小力的小男孩,非常调皮,学习成绩不好。刚接手这个班时,小力在摸底检测中语文只考了30多分。为了让他能够尽快赶上班级进度,李煊琳常常带这个孩子到家里辅导功课,天晚了就做饭给他吃。

在她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下,小力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更让她欣慰的是,小力的心灵也获得了成长,他改变了以往我行我素、不守规矩的坏习气,变得阳光上进。在孩子们眼里,李煊琳是老师,也是“妈妈”。

无悔青春拥抱大山

李煊琳不但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孩子的智商,还通过课外教学提升孩子们的情商,让孩子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她带孩子们春游,感受大自然;和孩子们一起参加义务劳动,体会劳动的快乐;给孩子们买文具、送衣物,让孩子们学会关爱和理解。

在她精心的“浇灌”下,这些农村里的孩子慢慢变得礼貌、用功,愿意主动去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孩子们的父母从打工地回来,无论时间多紧,都要来学校看望她,感谢她对孩子们母亲般的关爱。

李煊琳深知,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为了提高业务素养与教学水平,她自费购买教育心理学相关书籍,一有空闲就翻阅。

在工作中,她积极参加江汉油田教育集团各种学习与活动,撰写学习笔记上万字,心得体会多篇,分析每堂课成功与不足,字字句句都倾诉了她对教师工作不懈的理解和钻研。

多年的努力工作和爱心付出,使她成为了村民和孩子口里的良师、身边的益友、学校里的精英骨干。她扎根山区小学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得到了各方的赞扬和好评。8年里,她连续获得了多项荣誉:“国培计划——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优秀学员、江汉油田“局模范教师”、江汉油田教育集团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2018年获得“第四届潜江市道德模范”称号。

“曾有不少人建议我离开龙尾山,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去大城市当一名老师,获取优厚的待遇。说实话我也犹豫过,但是一想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双眼,想到村里人朴素、感恩的情怀,这些成为让我留下的无穷动力。”李煊琳说道。

每天晚上,加班后的她仍然一个人穿过炸山口。眼前那段山口里的窄路,一边通往自己的家和未来,另一边通往一群人的家和祖国的未来,她犹豫片刻,眼前为她设置的路灯亮了,她迎着亮光,执着而又满怀希望地穿过了山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