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的数学应用非常的多了,学习很需要动头脑,有一点点的两级分化了,好的成绩很好,差的就一塌糊涂了。

接下来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六年级数学下册《课前预习单》共30页,附答案,适合人教版课本,家长可以提前看看,利用空余时间给孩子提前预习,学习无忧,成绩优秀。

六年级下册数学预习笔记人教(六年级课前预习单人教版数学下册)(1)

参考答案

1.(1)转走 (2)盈利 2.-16℃

3.存入2000元 支出500元

4.负八分之三 正六点三

5.负数 正数 省略 不能 6.0

7.正数:1.5    32

负数:-6 -5.2 -

8.8844.43 -155

六年级下册数学预习笔记人教(六年级课前预习单人教版数学下册)(2)

参考答案

1.正二点一 负六 

2.零下5摄氏度

3.正数 负数 直线

4.< < < < < <

5.正 负 小 大 小 

6.略

7.(1)右 (2)-20

8.< > > < < =

六年级下册数学预习笔记人教(六年级课前预习单人教版数学下册)(3)

参考答案

1.略 

2.略

3.27 153 (1)85% 153 (2)160×10%

16 说说略

4.30 50 

5.80 50 

6.略

7.52元 73.5元 30.8元

六年级下册数学预习笔记人教(六年级课前预习单人教版数学下册)(4)

参考答案

1.(1)5 (2)5吨 

2.略 

3.税率

4.收入额×税率 

5.利率 

6.存期

7.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8.21944元

六年级下册数学预习笔记人教(六年级课前预习单人教版数学下册)(5)

参考答案

1.6 12 8 相等 相等

 2.圆柱形 

3.略

4.长方 底面周长 圆柱的高

5.底 侧 底面 侧 周长 高

6.略 

7.略 

8.圆柱

六年级下册数学预习笔记人教(六年级课前预习单人教版数学下册)(6)

参考答案

1.略 

2.侧面积 底面 

3.3.14×20×30

3.14×(20÷2)2 2200 cm2

4.侧面积 底面 和 

5.略

6.51.81平方厘米 

7.477.28平方厘米

六年级下册数学预习笔记人教(六年级课前预习单人教版数学下册)(7)

参考答案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2.abh a3 Sh

3.底面积 高 V=Sh

4.3.14×(8÷2)2=50.24(cm2)

50.24×10=502.4(cm3) 502.4mL 能

5.长方体 底面积 高 V=Sh Vr2h

6.体积

7.(1)18.84立方米 (2)62.8立方分米

8.6750 cm3

六年级下册数学预习笔记人教(六年级课前预习单人教版数学下册)(8)

参考答案

1.两 一 两 曲 

2.高 无数 长方

3.圆锥 

4.一 一 一 圆 曲面 扇

5.顶点 一

6.顶点 底面 侧面 底面 侧面 一

7.略 

8.(□)( )( )(□)(△)

六年级下册数学预习笔记人教(六年级课前预习单人教版数学下册)(9)

参考答案

1.V=Sh Vr2h

2.(1)3 3 (2)  

3.3.14×2=12.56(m2)

12.56×1.5×=6.28(m3)

4.3 

5.底面积 

6.76 cm3 

7.2.5905 m3

六年级下册数学预习笔记人教(六年级课前预习单人教版数学下册)(10)

参考答案

1.比

2. 6 

3.(1) (2) (3) (4)比例

4.比例 比值 

5.略

6.(1)2∶3=4∶6 (2)不能组成比例

(3)6∶9=8∶12 (4)10∶5=4∶2

7.(1)24∶16 (2)6∶4

共30页,篇幅较长,只展示了前9页,利用寒假时间来预习下学期的内容是有必要的。小学数学最重要的是对一些基本的概念、法则、运算的理解与应用,预习不等于超前学习,关键在于是否给孩子独立思考的过程。随着年级的增加,即将步入六年级生活的孩子们马上也将要面对初中生活,因此家长应该培养孩子自学的能力,这也是初中或者高中学习数学所必备的技能之一。

六年级下册数学预习笔记人教(六年级课前预习单人教版数学下册)(11)

六年级下册数学预习笔记人教(六年级课前预习单人教版数学下册)(12)

孩子除了要做好课前预习外,一课一练、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易错题练习、奥数思维、专项练习也别忽略了。

六年级下册数学预习笔记人教(六年级课前预习单人教版数学下册)(13)

六年级下册数学预习笔记人教(六年级课前预习单人教版数学下册)(14)

六年级下册数学预习笔记人教(六年级课前预习单人教版数学下册)(15)

一个自学的过程,并不是要求孩子自己把知识全部学会了,而是让他能在脑海里构建知识框架,把旧的知识和新的知识串联起来,从而能够高效地吸收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