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23:00,深夜的番禺莲花山港,潮水拍打着海岸,岸边停靠的几艘已经“下班”的客船,像被托在水做的摇篮里似的,晃晃悠悠打着瞌睡。远处,一艘从香港国际机场启程的客船,专门护送从那里回国的23名湖北籍旅客自穗入境,她也像一个带着星光的小摇篮,从天际从海边缓缓驶来,光点愈来愈大,船儿愈驶愈近……

欢迎回家,我们是中国海关

“兄弟们,咱们的船回来啦!”客运码头的工人师傅吆喝着大家伙儿准备接锚架梯,迎接旅客同胞和驾船凯旋的同事。

3名身着白色防护服的番禺海关莲花港旅检科关员有序步入客舱,面向全体旅客举起欢迎手牌。

“欢迎大家回家,我们是中国海关,现在登船为大家进行入境前的卫生检疫工作,有需要帮助的旅客请随时告知我们,感谢各位同胞的配合。”隔着口罩、防护面屏和护目镜,开头自我介绍的曾焕权副科长今天格外提高了嗓门儿,他说希望可以把家门口的温暖传递到每一名旅客,让他们都听到祖国和人民欢迎他们回家的声音。

检查陆续开始,测量体温、核对《健康申明卡》和证件、询问身体状况、旅行史和途径地,每个步骤、有条不紊,一边检查一边还逐个向旅客询问“还需不需要口罩?我们有为你们单独准备。”

全部人员检查完毕,全部正常。

23名旅客在番禺海关莲花港旅检科同志的引领下,陆续走下客船,依次通过入境通道,他们的行李物品经过检查检疫,也已经安然的等候在由番禺区政府安排的护送大巴上。

国门一线战疫(坚守国门战疫)(1)

从恐慌到从容的船员工人

岸边归途的这艘客船上,也开始了下班前的清洁整理工作,船舱上又飘起淡淡的消毒水的味道,不过这对于一线的工作人员来说,这些日子的公共场所,这种味道,已被习以为常……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每天每艘每个角落的莲花山客运港都在日常卫生清洁基础上不光提升了消毒标准,番禺海关的卫生检疫专家,专门组织客运公司船员工人们开展了疫情防控和自我防护培训。

“看新闻每天都在增加确诊病例,平时自己了解的防护措施又不知道对不对,要不是海关同志们手把手教我们手套、口罩怎么带,用什么消毒最好,多久消毒一次、更换一次,紫外线灯怎么用、发现异常旅客怎么隔离怎么防护,我们这些开船的也心慌啊!而且在海关在自己防护物资都这么紧张的情况下,还调剂了防护服给我们船员用,真是患难见真情,我们现在从容多啦,一定与海关同志一起守好出入境关口!”船员们想着、说着、回忆着,口罩上的眼圈已泛红……

莲花港旅检科科长黄小钢说:“本来工人师傅们搬完行李是要去休息的,看我们海关在往船边走,他们不约而同的起身走过来帮忙。这些师傅们也是防疫战中不可忽视的逆行人啊,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国门一线战疫(坚守国门战疫)(2)

同舟共济 守望相助

“今天加航接机场航班接回重点地区旅客,需要大家支援”

“我在”

“我来”

“我可以”

......莲花港旅检科黄小钢科长刚刚在科内微信群里发出的征集,已经收到大家的秒回不断。

“大家伙儿主动放弃轮休,一条条的请战信息,让我一个大老爷们儿顿时红了眼眶......”莲花港旅检科科长黄小钢握着手机,微信里请战的信息还在继续,他自己,这名老党员也已经连续在口岸一线带队奋战多日。

第二天上岗前,黄小钢一如往常为坚持列队的同志们嘱咐注意事项、派发防护口罩。

同志们向他竖起大拇指说“黄科,您真棒!”

“不,是我们真棒!”

来往出入境的旅客将行李放上行李检查机,通过人体探测门,向值守的海关关员竖起大拇指。

黄小钢在给一个戴着口罩的小男孩儿核对《健康申明卡》,小男孩儿望着护目镜里的海关叔叔说“您真威武!”

“小朋友,是我们全中国人民威武!”黄小钢拍着孩子的肩膀,冲他做出“加油”的姿势。

夜色里,莲花山客运港的灯箱招牌格外亮眼。接到莲花港客运公司报告,今晚加开的“回家船”已驶向“摇篮”,出发前往香港国际机场。客运港出入境通关大厅里,国门卫士们又整装待发,准备迎接即将到家的同胞了……(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春燕王忠耀 通讯员刘玮娜、伍杏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