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丽孝义的历史传奇

省城太原半年来天旱少雨,早晨响了本年度第一声春雷。心情大好,出门到孝义古村落昔颉堡踏青。

颉,是不常用的生僻字,但是不应该不认识,轩辕黄帝时,先人仓颉(jié)创造了汉字,使中华文明有了底气。颉,又是多音字,用到地名读(谢)。

头一次听说孝义市有个昔颉(xiè)堡,钻在吕梁山东麓的黄土山坡旮旯里。下堡镇昔颉堡村被国家命名为第4批传统文化古村落。村里还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黄河九曲锣鼓龙门阵。百度之后更为吃惊。哇!众里寻他千百度。春秋战国时代赫赫有名的奇才大儒田子方,原来是昔颉堡的人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然是强烈的向往之情。

应了昔颉堡村的相邀,走一遭昔颉堡。

孝义市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城市,已连续多年在全省县区GDP排行榜中拔头筹。

介休沙堡历史(山西孝义历史的文化大料)(1)

孝义的历史文化,“一虢生两瓜”,应受重视。春秋虢国移民,一是衍生出早先的瓜衍县,二是衍生出土著地方的主流姓氏郭姓。瓜是虢的简便称谓,郭是瓜衍生出来。

孝义在古代最早置瓜衍县。据说这个“瓜”是“虢”演变而来。小虢城遗址在汾阳,孝义仍有大虢城的遗址。春秋时黄河岸边山西平陆县和河南三门峡一带,有北虢国。后来虢国被强大起来的晋献公灭国了。一来晋国拓疆扩土,二来为防止虢国人反抗复国,晋国便将部分虢囯人肢解,迁徙到几百里之外的吕梁山麓,晋水之西。于是孝义汾阳等地面上就有了虢城。大概虢字儿难念又难写,乡亲们索性用“瓜”替代了复杂的“虢”字儿。瓜人基因优秀,这块沃土又好养人。经百年繁衍,人口大增。后来晋国称霸时代就置了“瓜衍县”,成为华夏最早的9个县份之一。随千年历史变迁,又变为兹氏县,中阳,隰州等县州所辖。

隋唐之前,瓜衍县已更名为永安县。当时川蜀一带也有个永安县。大唐荣耀,重名更改,由震古烁今的大唐皇帝李世民亲自钦点了县名,孝义县。忠孝仁义,把人间顶级的赞美冠给了这片土地。

唐太宗李世民给孝义县吃了偏饭,是因为当地传颂的民间佳话感动。一是孝义郑兴“割股奉母”二是“义虎救樵夫”。此外还有地理山水有佐料,县内有一条孝河。大禹为替父亲鲧赎罪,孝父开凿的一条疏浚河流。

现在孝义市整理历史文化,多讲的是古代的孝子郑兴,义虎救人

孝子郑兴为服侍生病的老母亲,废弃功名。寸步不离,三年和衣而睡。穷困至极时,母亲奢望想喝碗肉汤。于是他割下自己大腿部的肉,煮汤孝敬母亲。事迹感动百里。

介休沙堡历史(山西孝义历史的文化大料)(2)

介休沙堡历史(山西孝义历史的文化大料)(3)

义虎出现的神迹,是砍柴的老乡从山崖上坠落到深沟,恰好有老虎巡山时发现,便背着伤重的老乡送到村落,及时挽救了生命。从此义虎声名彻孝河两岸。

大贤鸿儒田子方忠孝仁贤,可能是一时被忽视了的闪亮文化光束。

地方文化,千古风流故事一定会渗透到代代相传的土地里,神是人造出来的,优秀文化的牌子灌注了古今积淀的人文加持。

(二)昔颉堡的前世今生

昔颉,是美丽的词汇,水草肥美,鸟雀腾飞的好地方。

昔颉堡地处孝义市区的西部约15公里,占有下堡镇23个行政村中独特的交通优势。处于晋中盆地与吕梁山脉的过渡丘陵带。这里是矿山资源的富集区,所储铝,煤等在全省乃至全国居有地位。昔颉堡村有6百余户,2千多人口。古老的村庄依山而建,负阴抱阳。自高处俯瞰古城堡,鳞甲片点,余光犹存。仍可想象当年的恢宏气势。

到了昔颉堡村委会,新老两代村委领导给我们介绍了村史村情。这个村落绝大多数的男女都是田姓。老少两位田姓书记激情四射,侃侃而谈,对家乡的这份深情溢于言表。接着带领我们来自省城的一行人观瞻了古村的城堡遗址。

介休沙堡历史(山西孝义历史的文化大料)(4)

老田家的人,昔颉堡的村人,都十分欣慰自己流淌着田姓的血液,庆幸自己是田子方的后人。

田子方何许人也?

《庄子.外篇田子方》,《左传》等史料有记载。田子方是春秋时期响名列国的奇才大儒。他是孔圣人门下七十二贤人之一,是孔子的名徒子贡的得意门生。排辈分是孔子的徒孙。春秋时代崛起于黄河岸畔的魏国,君主是雄才大略的魏文侯。魏文侯仰慕田子方,便请他做了国师。田子方高风亮节,贫贱不欺,富贵不淫的行为故事,如“田子方赎马”,“金殿不谄王子”等轶事典故,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田子方后来还到齐国做过相国。他在华夏历史文化碑林留下了显赫一笔。在孝义的这片土地上,有孝子郑兴,有义虎救樵。赫赫田子方,更兼忠,孝,仁,贤,给后人留下灿烂的文化光辉。

2600多年前,晋献公假虞伐虢,灭了黄河北岸的虢国,田氏嫡族就随虢人北迁到今天的孝义昔颉村,扎根延续,枝叶繁盛为今天的昔颉堡一大家。老田书记说,田子方这一脉,加上流落海内外的宗亲后裔,估约有5万人之多。

秦汉唐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田氏只是华夏大树的一叶。存续千年的文明足迹,没有详尽的史料记载。

昔颉堡村的现存城堡型残破建筑群,据考证是元末明初的遗存。整个城堡规模宏大,有多处是三进院,五进院。院落各成一体,又有作坊,军事兵丁院落,枢密房,议事客舍等公共类功能的系统。整个建筑群落与晋西北的山势河气自然和谐,窑,房,楼层叠错落,甚为壮观。虽在残破之中观古忆古,仍觉贵而不丽,雅而有俗。浓淡相间,更显出卓而不群的气度。

昔颉堡现存的文史宝贝,是来自于6、7百年前的创造,如今虽然是斑驳陆离,残垣破墙。但由于昔颉堡村人的敬畏心,对宗族文化的充分尊重,大片的古城堡遗址保持了原貌,城郭家院的轮廓仍旧清晰。有的院子的窑洞,门楼,砖雕石刻等保存尚好。昔颉堡是元明时代原创的城堡,民居,建筑规制与样本规模大,窑洞式建筑特点渗透了黄土高原农耕文化的特色,是研究北方地区大院文化的重要标本。

介休沙堡历史(山西孝义历史的文化大料)(5)

昔颉堡现存较完整的院落,是田氏建于大清乾隆年间的近代一支。有代表性的一户,是本族先人田丕黼一门。亦官亦商,五世同堂,盛极一时。承继了先祖田子方的基因。春秋时,先人田子方师从子贡。子贡是孔子学生中的达人,也是当时的财富大王。田子方当然也有商业天分,持家有方。所以田丕黼承继了人祖的天分,使昔颉堡田氏复兴一时,成为孝汾地区的有名的望族。

(三)历史文化瑰宝,田氏城堡型民居建筑群

本人是一个普通的旅行者,跟随昔颉堡田书记进入古老的建筑群遗址,有一种久违的莫名的兴奋。作为田氏一族的后裔族人,乡土亲缘,血浓于水。能与先人对话,自然倍感荣幸。

残垣断壁,飞石片瓦,杂草纷繁,眼里一片虽是残破的景象。却能感到历史的温暖。原滋原味的历史,看的见摸的着的沧桑。一砖一瓦的倾诉,每一页都是精彩。根本不须任何解说员给你描绘时空,此时此刻你就置身于历史之中。除了感叹就想拍照打卡。

这才叫文物旅游。

十年前去过欧洲历史文化名城罗马,曾经留下震撼性的印迹。残破的古斗兽竞技场,凯旋门,方尖碑,古罗马议事厅,古老柱础,块砖片石等原味建筑与古物,至今仍历历在目在心。那种无声的描绘赛过那些海量历史文献的絮叨。鲜活的历史实在的放在那里,一万个人会有一万种想象力。

北方民居现在代表性作品有祁县乔家大院,灵石王家,万荣李家等复修过的大院子,可以阅读过去。但都加入了现代人的主观营养。昔颉堡这处遗址,有人说是田家大院,有的冠之以城堡。本人以为涵盖略不足,所以才说是“田氏城堡型民居建筑群”。

介休沙堡历史(山西孝义历史的文化大料)(6)

昔颉堡的遗址依丘陵地势而建。不同于北方其它大院。田氏族建筑都是砖砌窑洞式民居,精巧坚固。中国文化的宗亲血缘文化,塔型繁衍,以硬件的形式活脱脱毕现于田氏一族。伦理尊卑,风俗毛细,盛衰痕迹,一部鲜活的不朽历史石刻。儿孙安家立户,各自居于一所。兴衰分别,富贵差异。每处院落有各自的独立故事。可全都居于一处有高墙城门,系统封闭的堡城之中。

最欣慰的当是堡城遗址尚未开发。

时间仓促,只算匆匆的过客。我们一行人觉得十分过瘾,浅尝一道文物旅游的美餐。

我们不是专家,也不敢说长道短。也勿须在此展开讲述田氏故事。

保留了一片原味遗址,就是保护了一块解读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考古学家可以寻找断代的历史证据。历史学家可以找活的物证充实文化进步的资料。建筑学家更可能找到几百年前的创造智慧,风俗家们吸取的更多,取之不尽营养的是我这类码字的手艺人。

真的感谢昔颉堡村的田氏后人,不仅仅给孝义,给山西,是给华夏民族保护了一处文化瑰宝。随时间可证,她的价值会逐渐为世人所瞩目。

介休沙堡历史(山西孝义历史的文化大料)(7)

也是因为我们这几年造的水泥文物伪货太多了。遍地造城墙,复古老房子,造鬼楼,住神不住人的死城太多了。相形之下,看到稀罕原版的昔颉堡,感触太深。

(四)昔颉堡,黄河九曲锣鼓阵

昔颉堡的历史真货,看过了眼睛永远不会歪曲。在历代官家文人的颜色丹料之下,走不歪的历史很少。

昔颉堡除了堡村建筑遗址,还有一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那就是黄河九曲锣鼓龙门阵。

非遗文化的传承者是已经76岁的田庚鑫老先生。他虽双目失明,侃侃而谈“黄河九曲锣鼓阵”,如数家珍。

田老先生说这项非遗的历史,可查的依据已有500年之久。黄河九曲锣鼓阵依易经八卦“九宫”布锣鼓表演大阵。少至几十人,多至上百人,锣鼓乐舞表演起来吸纳天地瑞气,雄浑磅礴,好看又震撼人心。每逢喜气的年庆或庙会,昔颉堡附近的十里八乡都会来看热闹。经田老先生对锣鼓古谱的润色,又增加了金属乐器铙钹。锣鼓阵容的气势更如黄河波涛,排山倒海,一泻千里。

九宫,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天地运行的解读,奇门遁甲,天地人神。九宫是代表生生不息的大地。唯有地不动,是一切变化的根基。天、人、神无时不刻都在无常的变化之中。

介休沙堡历史(山西孝义历史的文化大料)(8)

昔颉堡九曲黄河锣鼓阵,就是依九宫布置的锣鼓音乐经典遗产。也是一部集天地万象的文化写意。

锣鼓文化,是北方古老黄河文明的重要特征。沿黄地区自人祖黄帝始,各地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锣鼓舞乐。昔颉堡不在黄河沿岸,却与黄河有紧密性血缘。本人推断,本就也是一虢迁徙孝义的历史根脉。昔颉堡的先人曾生活在黄河沿岸,以至2千多年尘缘未了,黄河情结犹存。

到昔颉堡,一定要饱尝“黄河九曲锣鼓龙门阵”的快乐大餐。

昔颉堡还有吉祥的神迹。据说“昔颉”二字来自村堡依偎的昔颉山。山上有块十余亩的平地。每当夕阳西下,山上便出现一轮太阳光晕,高悬在昔颉堡头顶。人说,望到光晕定有吉祥好运到来。

站在高处扫描朦胧中的昔颉堡,田氏古建筑群落一收眼底。这不是旅游人简单看的遗址实物,咀嚼的是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是和历史文化灵魂的默语。

看文物读历史不是人鬼神情未了,是人鬼神世世代代永远的和谐。

本人一支烂笔描不好昔颉堡。离开老村返程的路上,她的幽古苍凉之美仍迴旋不散。

明天,走孝义旅游,昔颉堡一定是我们重温历史沧桑的最佳打卡走廊。

介休沙堡历史(山西孝义历史的文化大料)(9)

介休沙堡历史(山西孝义历史的文化大料)(10)

(来源:胡说胡又说)

介休沙堡历史(山西孝义历史的文化大料)(11)

介休沙堡历史(山西孝义历史的文化大料)(12)

介休沙堡历史(山西孝义历史的文化大料)(13)

介休沙堡历史(山西孝义历史的文化大料)(14)

介休沙堡历史(山西孝义历史的文化大料)(15)

介休沙堡历史(山西孝义历史的文化大料)(16)

介休沙堡历史(山西孝义历史的文化大料)(17)

介休沙堡历史(山西孝义历史的文化大料)(18)

介休沙堡历史(山西孝义历史的文化大料)(19)

介休沙堡历史(山西孝义历史的文化大料)(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