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悲惨世界》有感—心怀善良就是一种救赎,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悲惨世界读后感600字33篇?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悲惨世界读后感600字33篇(读悲惨世界有感)

悲惨世界读后感600字33篇

读《悲惨世界》有感

—心怀善良就是一种救赎。

《悲惨世界》是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叙述了主人公冉阿让由于过度饥饿被迫偷了一个面包。结果在监狱里度过了漫长19年的黑暗日子。出狱后以为是幸福时光会到来。但没想到却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还被永远贴上苦役犯的标签。

冉阿让带着一纸黄色通行证。无论走到哪里都被驱赶,都受到歧视和侮辱。冉阿让因此仇视这个世界,愤怒社会对他的不公正。看来,冉阿让确实悲惨到了极点。我们料想冉阿让会流落街头,然后自生自灭消失在荒郊野岭,但上帝却给他了一枝橄榄。善良的卞福汝主教收留了他。卞福汝主教的仁慈感化了冉阿让。于是冉阿让洗心革面,去恶从善,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当上了市长,化名为马德兰。

虽身陷困境,却用一颗善良之心回馈社会。

《悲惨世界》文中写道:“穷困是一个熔炉,每当需要一个坏蛋或一个神人,就把一个人接进去”,这句话很生动形象展示了一个蜕变的灵魂。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海滨蒙特勒伊曾经是一个经济萧条的城市。因冉阿让对产业进行了改革,并开设了一家大工厂,雇佣了许多工人。从此,海滨蒙特勒伊也因此欣欣向荣。文中虽没用大量的文字来描述,冉阿让是如何奋斗,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如何极力藏匿自己的身份。但我们能想象他怎样冲破重重阻力,要排除多少千难万难很才能崛起,在这个过程中,冉阿让要忍受克制内心的许多倒腾,这就是他个人内心的自渡。这也是他能够渡别人的前提。他雇用了许多工人,解决了一些人的就业问题。一场大火困住了一个妇人的两个孩子。冉阿让勇敢的跳进火里救出了孩子。他为无依无食的人获得了工作和面包,为年老和残废的工人创办了救济金,为医院和学校慷慨捐款。冉阿让把所有生的机会都留个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并没有因为自己不被社会认可,被人唾弃,而打击报复社会。更没有因为自己身处困境而失去了对生活的勇气和奋斗的激情。他以己度人,感同身受。他用博爱去普渡众生。他用博爱去普渡生活中是要帮助的人。他没有像江苏人周克华因受不了生活的压力,报复社会,杀害多人。更没有像福建福州的汪某因生活的不顺,邀请13名亲朋聚会,故意锁门,纵火报复社会,相比较而言,冉阿让是怎样的高尚情怀?是大爱,是抛弃个人心中的不快对自己进行淬炼来扶持那些弱势群体。正如弗兰西斯.培根所说:“一个人如果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我觉得这段话是对冉阿让所做的一切最好的诠释,是最高的赞誉。他用阳光战胜了黑暗,用善良去战胜了恶毒。他坚强的活着,有价值的活着,用善良做底色,开启读者明镜的心窗。我们在冉阿上身上感受到了真善美的力量,感化着我们在前行的路上,始终要心怀善心,积善积德。

正如宋朝李昌龄。在《太上感应篇》所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淤物”,如果每个人都具有这种崇高的品德,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将会越来越美好。也正如雨果在书中所说:“人生困苦历尽还未泯灭希望,哪怕长夜漆黑,也将升起太阳”。所以我们有时即便身处困境,也不能作为沉沦,作为报复社会的理由,那样你是不道德的,也最终会成为罪人,那时候你才真正被社会所抛弃了,因此无论怎样你都也不忘了做一个善良的人。

善良是一种救赎,是一种修行,善良之人理应得到善待。

常言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到头终有报。这是古人传下来的智慧,然而让人惊讶的是,据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这非迷信,而是真实存在现象。科学家统计发现,一个人心存善良,免疫细胞也更加活跃,如果长期保持这样的状态,人就不容易得病,寿命会更长,就像孔子曾说过“仁者寿”。《悲惨世界》中,苏汀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女子,一生都在为私生子的生存问题受尽煎熬,痛苦。到死也未能见到自己的亲生孩子。我对这女子是怀着一种悲悯的情感,哀其不幸,她的女儿叫珂塞特,是一个受惊虐待的孩子,生活之苦,只有雨果和冉阿让以及读者知道。后来冉阿让身份暴露后,一直被没良心的沙威“警察”追杀,但冉阿让一路逃难都没有忘记芳汀最后的遗愿就是找到她的孩子,冉阿让和芳汀萍水相逢,芳汀的遗愿却成了冉阿让后来的执念,在寻找孩子的路上,冉阿让处处被追赶,东躲西藏,都没有放弃他的信念,他认为珂赛特将是他的天使,后来,也证明了孩子在他身边给他带来了欢乐和幸福,珂赛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她,认为他是英雄,称他为“父亲”,冉阿让用父亲的身份给予珂赛特的特殊的爱,毫无血缘关系的两个人因善良互相得到了爱的满足。 珂赛特永远不知道冉阿让就是一个苦役犯。她心地是那么的纯洁,无杂念。在冉阿让的保护下,珂塞特健康快乐成长,长势楚楚动人,后来遇到了她的白马王子马留斯,马留斯给予了她真诚的爱,给她呵护。原来珂塞特是不幸的,可怜的,但在冉阿让爱的重重包围中,她成了一个幸运儿,人间的天使,这一切的幸运都源于冉阿让那颗善良的心。冉阿让的善良之举让我想到了一句话:可最考验人心的偏不是人在顺境中所展现出来的面貌,而是看一个人失意之时会如何安放他的善良。我认为这句话是对冉阿让一生的评价,冉阿让在困境中心中永存善心,他在失意时把善良安放在了需要他帮助的人身上,做出善举。

当珂赛特找到了自己的美好爱情后,冉阿让让认为珂赛特不需要他的保护了,他选择了默默地离开,他是失落的,是痛苦的,这就是爱带来的伤害,冉阿让作为一个善良的人选择伤害自己。这是一种心怀善意的“断舍离”,这是一种爱的救赎。但珂赛特和马留斯也是两个善良的孩子,感恩于冉阿让,视他为永远的父亲。在冉阿让弥留之际,他俩悲伤地紧紧握住冉阿让的手。即便天上的星星都暗淡下来,冉阿让脸上也流着幸福的眼泪,安详满足地离开人间。

后来有人在冉阿让的坟墓上的小石块上留下了一首诗:“他长眠于此身前却受尽磨难;他去了另一个世界和他的天使依依不舍。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的规律吧 ,就像黑暗消退,黎明来迎。”我对这首诗的解读:自渡是智慧。渡人是修行,只要你心怀善良之心,即便黑暗到来我们也会看到黎明的曙光。正如孟子所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而矣,故曰求者得之,舍者失之”。一个人的善良不是外界给你的,而是你自己与生俱来的一种美好品质。从生活中我们感知,你善待别人,你也最终得到别人的善待。

雨果的《悲惨世界》里面的人物“悲”而不“惨”,因为书中的冉阿让一直用善良自渡,修行。救赎自己也就救赎了别人。看来,我们只有怀有一颗至纯至善之心,才会有高尚的情操,帮助了别人愉悦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