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为什么这么喜欢孙中山(袁世凯和孙中山)(1)

南京作为民国首都,相去不过百年,至今仍有许多精致的民国建筑保存良好,如宝石一样散落在城中

一百多年前,中国大地上有两个很厉害的人,其中一个被别人叫做“大头”,一个被后人称为“大炮”。

你没有猜错,“大头”就是袁世凯,“大炮”就是孙中山。

两人一生都想做大事,但到最后,孙中山成为了万人敬仰的“中华国父”,而袁世凯却成为了被人口诛笔伐的“窃国大盗”,难道袁世凯差很多吗?

其实,并不是。

孙中山出生在农户,而袁世凯出生在官宦

袁世凯为什么这么喜欢孙中山(袁世凯和孙中山)(2)

孙中山

孙中山出生在广东一个农民家庭,好在他哥孙眉很能干,于是这个弟弟从小能读村塾,长大能读西式学堂,真是幸福。

在村里,孙中山受到了太平天国遗兵冯爽观的影响,对大清充满了各种不“感冒”,而对“反清”却很有亲近感。

长大些,在广州、香港等地读西式学堂时,感受到了西方思想和体制的先进性,于是更加坚定了其反清之心。

袁世凯为什么这么喜欢孙中山(袁世凯和孙中山)(3)

袁世凯肖像 dfic

而袁世凯和孙中山的出身完全不同,袁世凯出生在河南项城,比孙中山大六岁,是大户人家,是大家族,叔祖是大官,叔叔是大官,连亲身父亲也有一顶“同知”的官帽,虽说是捐的,但怎么说也是一个官位啊!

袁世凯从小受到“各种先生”的教育,目标很明确,考取功名,然后走上仕途。可惜有点难,因为袁世凯成绩不行,这是硬伤。

从两人青少年时的生活环境和受教育情况来看,两人会不可避免地走向不同的方向,孙中山将走向革新,袁世凯会偏向保守。

孙中山不安心工作,袁世凯喜欢稳中有升

袁世凯为什么这么喜欢孙中山(袁世凯和孙中山)(4)

孙中山

1883--1885年间的中法战争期间,还在上学的孙中山目睹大清的腐败、懦弱,反清思想逐步加剧,开始发表各种反清言论,并和反清人士打得火热。

1892年,孙中山毕业了,开始了一个很有前途的西医职业,可是这个老兄并不是那么热衷工作,也不努力钻研医学知识,而是对反清大业有着格外疯狂的精力。

如果孙中山是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不好好工作,一天想着找政府的事,那么他不是被家长“打死”,就是被政府麻利地收拾了。

还好,那个时候信息并不发达,监管并不到位,对于各种思想的存在,只要不是太过,政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么,这个阶段的袁世凯在干什么呢?

袁世凯为什么这么喜欢孙中山(袁世凯和孙中山)(5)

袁世凯

袁世凯学习不力,考取功名不易,于是走了个后门,到了吴长庆军中,吴长庆是谁?是袁世凯养父袁保庆的把兄弟。

有吴长庆照顾袁世凯,袁家人很放心。

本来可以靠关系就生活的不错,可袁世凯非得要努力自己奋斗。

1882年朝鲜兵乱,袁世凯随着吴长庆去了朝鲜平乱,在平乱中,袁世凯表现勇敢且有谋略,因此开始展露头角。

其后,袁世凯在朝鲜的表现越来越出色,成功地引起了朝廷重臣李鸿章的注意,同时也被朝鲜国王李熙和王妃闵妃深深认可。

让人惊叹的是,大家还是低估了袁世凯的能力,因为在后期,袁世凯俨然成了朝鲜的“太上皇”,各种大事要事都能参与进去,不得不说能力异常突出了。

但,不巧的是,太过优秀的袁世凯,把人得罪了,得罪谁了呢?

那就是日本人,因为在袁世凯地影响下,日本在朝鲜捞不到任何好处,这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的扩张计划,就此袁世凯成为了日本人的眼中钉。

从这里看来,袁世凯更加稳健,好像影响力更大。

甲午战争后,两人都发展迅速

袁世凯为什么这么喜欢孙中山(袁世凯和孙中山)(6)

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莫大的耻辱,一心反清的孙中山看到了大清政府的无能,开始建立自己的反清组织,这个组织叫“兴中会”,这个举动,无疑给中国大地撒下了革命的火苗,这一年是1894年,具体时间是11月。

原来,不想当西医的“农民”,是个有理想的革命者。

之后的岁月,孙中山辗转游走在伦敦、越南、泰国、新加坡、日本,特别是在日本,孙中山待的时间最长,因为这里支持他的人最多,甚至还在这里娶妻生子。

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等一起,在日本成立了“同盟会”,其基础是孙中山前面的“兴中会”和黄兴之前成立的“华兴会”

同盟会的建立,吸引了无数爱国志士的加盟,这为孙中山后来大业的建立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孙中山的本意是要依靠革命志士和外国的帮助(主要是日本的帮助),推翻大清王朝,可惜并不是非常顺利。

那么甲午战争前后的袁世凯在干什么呢?

袁世凯是离甲午战争最近的人,因为甲午战争的起点就在朝鲜战场。

由于没有强大的军队在朝鲜,同时,朝鲜的叶志超等率领的军队碍于各种原因,又不积极抗日,因此日本大军侵入了朝鲜,无奈的袁世凯就此“落荒而逃”,但“逃”之前,还是获得了朝廷的批准。

看到大清军事实力的薄弱,袁世凯数次申请西式练兵。没有更好办法的朝廷,再加上李鸿章的支持,最后批准了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进行练兵。

新式练兵,效果非常出众,很快成了大清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但,连袁世凯都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小站,竟然孕育出了很多个执掌天下风云的人物,比如冯国璋,比如段祺瑞,比如王士珍,再比如徐世昌、冯玉祥等。这些人在后来,都被称为“北洋系”,他们控制的政府,被称为是“北洋政府”,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看到袁世凯练兵出色,谋略也很好,朝廷慢慢将袁世凯拉入了权力中枢,这对想干事的袁世凯来说,正中下怀,因为可以进行各种工业改革,可以实现各种抱负了。

改革还是不错的,但,在中国这个大地,太能干实在不是什么好事,有人嫉妒,有人担心,于是在1908年11月,袁世凯被下野了。

但,值得称奇的是,袁世凯在这个掌有实权的阶段,对日本人一直不感冒,一直提防日本,甚至对抗日本,也许是曾经的朝鲜经历给其留下了很深的仇恨,或者是早已看出了这个邻居的狼子野心,总之,对日本很不“感冒”。

两个大人物,一个想要依靠日本人,推翻大清;一个要和日本人积极划开界限,谁能获胜呢?

推翻大清,走向共和

袁世凯为什么这么喜欢孙中山(袁世凯和孙中山)(7)

走向共和雕像

其实,孙中山也没有想到:前面多少次起义都不成功,而辛亥革命的一把大火烧起来,竟然就建立了新的国度。

容易,看来是趋势所致,水已到沸点了。

遗憾的是,辛亥革命爆发时,孙中山不在中国。这丝毫不影响孙中山在大家心目中的份量,因为不久,孙中山被请回来当了临时大总统。

此时实力最强大的人是谁呢?不是宫里,也不是孙中山,而是袁世凯。

三方都很明白,袁世凯掌握着全国最多的兵力,掌握着全国最多的国家工业资产,袁世凯偏向谁,谁就是胜利者。

袁世凯不是个愚忠的保皇派,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孙中山思前想后,认为只有让袁世凯上了民国大总统的位置,清廷才可能完全推翻。

看到了革命党人的妥协,袁世凯答应了。接下来,袁世凯进宫逼清帝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带领小皇帝溥仪退出了中华大地的政治舞台。

不退位,又能如何?实在无法立在虎狼之间。

就此,孙中山当了两个多月的临时总统后,有袁世凯接任,当了民国第一任正式总统。

孙中山务虚走上了神坛,袁世凯务实晚节不保

袁世凯为什么这么喜欢孙中山(袁世凯和孙中山)(8)

孙中山宋庆龄蜡像

袁世凯的总统当上了,孙中山不太爽,因为没有了合适的位置,心情很郁闷;袁世凯也不太爽,因为总统的权利实在太小,受到了各种制约。

于是,两人又一次有了新的目标。

孙中山新的目标是,重新建立组织,继续对抗执政者,从以前对抗朝廷转换到对抗袁世凯。

袁世凯新的目标是,推动君主立宪制,模仿英国和日本。

这次,两人谁成功了?

都成功了,只不过,一个成功得更长远,一个成功得却很短暂。

孙中山成功建立了中华革命党,袁世凯也做到了“君主立宪制”。

可惜的是,袁世凯的屁股还没热,就引起了全国的反对,甚至连自己的一些北洋小兄弟也公开反对。

因为,谁也不希望再有一个封建王朝,不希望再有一个皇帝,那是在走回头路。

就此,袁世凯成为了全国人民眼中的“窃国大盗”,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在全国展开了。

看来复辟不容易,皇帝不好当。即便强如袁世凯,在当了83天的皇帝后,不堪各种压力,身体抱恙,一命呜呼了!

曾经的功勋,大家忘了;曾经的抗日行动,大家忘了;曾经的改革,大家也忘了。

留下什么呢?留下的只是那个“窃国大盗”的贼名。

1916年,袁世凯和他的王朝倒下了。

袁世凯为什么这么喜欢孙中山(袁世凯和孙中山)(9)

袁氏旧居(又称袁世凯故居),袁世凯蜡像

而孙中山的组织开始兴起,以广东为大本营,开始大力发展。

由于军阀割据,各自为政,这为孙中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革命的火焰越来越高,发展越来越好,特别是提出“联俄、联共、辅助农工”后,更是深得民心,一日千里。

到了1925年时,国民政府已经非常强大了。可惜,孙中山在当年3月12日,离开了人世。

由于孙中山的执着和强大的推动力,让国民党政府走到了舞台的中央。

于是,后人尊称孙中山为“国父”。

袁世凯为什么这么喜欢孙中山(袁世凯和孙中山)(10)

孙中山先生史料

孙中山和袁世凯都是一时的风云人物,一个坚持务虚,最终成就了自己;一个务实,最后却惹火上身。

也许他们合作起来是最合适的,孙中山抓方向,袁世凯抓落实,但“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还是说明了他们两人无法在一起。

有些时候,纯粹的实力和“思想信仰”相比,影响可能会短些。

纯粹的实力影响现在,而思想和信仰影响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