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作为我国最长的河流,其意义已经完全不仅限于一条河流了。长江在水域运输、渔业、农业等方面对我国有着重要的贡献,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纽带。但曾经长江生态系统曾被破坏,而2022年5月长江再现神秘物种——

可见对长江的保护已经初显成效,若不保护,未来国人可能将无鱼可吃。

长江又一物种消失(长江再现神秘物种)(1)

母亲河——长江

说到中国的“母亲河”,人们先想到的可能是黄河,但长江其实也是我国的母亲河。长江从唐古拉山脉的源头开始出发,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最后于上海市崇明岛注入东海,全长6397千米。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并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逊河位居世界第三长河。

同时,长江又是世界第一水能大河,湖北宜昌的三峡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依托的就是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

长江又一物种消失(长江再现神秘物种)(2)

并且长江有着丰富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据统计,长江流域有淡水鲸类2种,鱼类424种,浮游植物1200余种,浮游动物753种,底栖动物1008种,水生高等植物1000余种。

长江沿岸丰富的鱼类资源养育了中国的亿万人,鳤鱼就是曾经长江里非常常见的鱼类,而现在它竟然成为了长江里难得一见的鱼类。

长江又一物种消失(长江再现神秘物种)(3)

长江再现神秘物种——鳤

鳤鱼俗称刁子、麦秆刁、昌刁、刁杆,身材细长呈圆筒状。头部较小,酷似锥形。尾鳍有着长长的分叉,背部呈蓝绿色,腹部则为银白色,身体的侧边有一条黄绿色的条带。食物多为水生昆虫、小鱼、小虾等。

鳤鱼主要生活在长江流域,属于洄游性鱼类,只有在繁殖季节才能看到它们的出现,这无疑给它们增添了一些神秘的色彩。

长江又一物种消失(长江再现神秘物种)(4)

上世纪70、80年代,鳤鱼在长江流域有着庞大的种群数量,是长江流域重点的经济鱼类。曾有老渔民回忆,曾经一网能捕捞起1000多公斤的鳤鱼。但随着长江水利设施的建设,导致鳤鱼在内的洄游性鱼类无法逆流而上,并且在上世纪人们的过度捕捞使得鳤鱼的数量急剧下降。到现在,鳤鱼已经很难在长江流域被捕获了。

2012年,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域仅发现了一条鳤鱼,但在此后的9年时间里,鱼类专家再也没有在鄱阳湖中发现过鳤鱼的踪迹。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鳤鱼就从长江的常见鱼类变成了稀有鱼类。这不禁让人觉得有些可惜。

长江又一物种消失(长江再现神秘物种)(5)

长江的珍稀动物

曾经的长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但现在有很多曾经常见的动物竟变成难得一见的珍稀动物了。中华鲟是与恐龙同时期的物种,被誉为水中“活化石”,它在地球繁衍了1.4亿年,它曾见证了长江的变化。但由于长江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们的过度捕捞,导致它们的数量急剧下降,现在中华鲟已成为濒危物种了。

长江又一物种消失(长江再现神秘物种)(6)

白鱀豚是我国的特有物种,仅存在于长江中下游,是世界上数量最少的淡水豚类,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曾经长江中白鱀豚的数量也是非常多的,但现在这种可爱的生物已经濒临灭绝了。

长江又一物种消失(长江再现神秘物种)(7)

俗称“娃娃鱼”的大鲵也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大鲵也曾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长江流域。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以及人为的过度捕捞,导致现在大鲵的野生种群很难再见到了。

胭脂鱼也是我国的保护动物,生长于长江水系。胭脂鱼造型奇特、色彩艳丽又被称为“美人鱼”。以上的这些物种都曾是长江中最常见的,而现在大多数却濒临灭绝了,这样的情况是如何导致的呢?

长江又一物种消失(长江再现神秘物种)(8)

长江鱼类种群不断减少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活动已经给长江流域造成了环境破坏,但以上那些动物的数目减少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过度捕捞。上个世纪传统的捕鱼方式收获有限,部分渔民则为了捕捞更多的鱼,就采用滚钩、电鱼、套网、炸鱼等方式进行捕捉,这些手段可以轻松单次捕捞五六百斤鱼。

这些“绝育式”的捕鱼方式使“漏网之鱼”不复存在,一些细小的鱼苗也被捕获,一些怀着鱼卵的雌鱼同样也难逃被捕获的命运。

长江又一物种消失(长江再现神秘物种)(9)

但被捕获的幼鱼由于体型较小,对外销售的经济价值很低。通常会被当做饲料运往其他养殖场,这对鱼类种群繁衍行为造成了非常大的不利影响。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优秀的“四大家鱼”也难以抵抗这种毁灭性捕捞方式。如果再这样下去,我国将面临无鱼可吃的现象。

除了渔民们的过度捕捞,其他一些工业活动和过往船只通行同样也对长江流域的鱼类有着严重的威胁。长江沿岸居民常常发现会有一些被过往船只碰伤,或被螺旋桨割伤的鱼类尸体被冲上岸边,其中也会有白鱀豚、中华鲟等珍稀物种。以上都表现出长江生态系统已遭到破坏,保护长江生态系统的任务已刻不容缓。

长江又一物种消失(长江再现神秘物种)(10)

长江禁渔期制度

根据有关部门对长江渔业资源长达10多年的监测发现,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的衰退速度正在加快,渔业捕捞产量明显下降,一些经济鱼类资源已经走向枯竭。为解决这种情况,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和沿江省市的渔政渔监管理机构,共同组织多方力量,对长江沿岸地区的渔业经济状况、捕捞状况以及从事捕捞作业的人员状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走访与调查,在2001年正式向国家农业部提出了实施长江春季禁渔方案。

农村部并于2002年规定,每年从云南省德钦县至长江口的长江干流内实施休渔。休渔时间为:云南德钦县至葛洲坝以上流域每年的2月1日至4月30日禁渔,而葛洲坝以下至长江入海口区域为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

长江又一物种消失(长江再现神秘物种)(11)

可能会有人问到,长江禁渔期间人们怎么吃鱼呢?其实我国近二十年来一直在鼓励推行人工养殖,一些常见的鱼类人工养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市场供给绝大多数都可以靠养殖户来供应。人工养殖既解决了渔民收入看天吃饭的历史,又保护了长江流域的鱼类资源。

长江又一物种消失(长江再现神秘物种)(12)

而且相关部门也已经考虑到了像鳤鱼、中华鲟这样的洄游性鱼类。对它们来说,保证其洄游通道也是非常关键的。并且现在相关部门也定期向长江里投放人工育种的鱼苗,通过禁渔期来使鱼苗长大。从而产下更多的鱼卵,来使长江中的鱼类数量越来越多。

经过20年的长江禁渔,长江生态资源的恢复已经初见成效,时隔多年再见到鳤鱼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过度捕捞这种形式并不可行,许多鱼类的消失已经向我们证明过度捕捞对长江生态系统的破坏有多严重,因此这也显得整个禁渔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长江又一物种消失(长江再现神秘物种)(13)

鳤鱼的再次出现是对过去禁渔行动最好的成果展示,长江需要我们去保护,需要各种生物去维持长江生态平衡,一味地捕捞只会造成严重的生态后果。而20年的禁渔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一个被破坏了几十年的生态系统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的,但禁渔是完全有利于长江生态系统的恢复,将禁渔政策进行下去,长江恢复往日的生机勃勃将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说不定将来人们在长江沿岸就可以随意看到江豚跃出水面的场景。

作者:三石 校稿编辑:小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