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的奋斗史(门外汉老张的这一年)(1)

清晨,华亭市公安局西华派出所社区民警张东海与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入户走访工作,这是他离开森林警察岗位,从事社区民警岗位的第一年。

老张的奋斗史(门外汉老张的这一年)(2)

“老李,最近怎么样?”张东海招手向散步的老李打招呼。

“张警官,啥都好。这要感谢你,要不是你帮着调解纠纷,我们一家人还真是'难过'啊!”老李跑来拉着张东海的手激动地说。

老李原本一人独居,女儿和女婿考虑老人上了年纪,一个人住不放心,便将老李接到自己家照顾。没成想,女婿和老李因为一些家庭琐事发生矛盾,老李越想越气,于是将女婿告到了派出所。

接到警情任务后,张东海立即上门走访调查,了解事情原委。

老李见派出所派人上门心里泛起了嘀咕,怕将女婿处理重了,自己也没法向女儿交待,这个家也没法待了。

得知老人的诉求后,张东海向所长汇报了这件事,大家决定通过治安调解的方式处理。为尽快化干戈为玉帛,张东海先后3次上门对老人女婿进行劝解教育,同时又与老人一起拉家常,帮助老李早日解开“心结”。

“虽说干的是‘苦口婆心’的工作,但能把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就值了。”经过耐心工作,老李一家人重归于好,老李和女婿彻底放下了心结,张东海出门时又嘱咐老李女儿做好“中间人”,维系好家人关系。

“只有心里装着群众,工作中想着群众,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群众才会接纳你。”当社区民警这一年,张东海从一个“门外汉”,到群众认可的“好警察”,他深知群众的事无小事,“脚下有土”方能“心中有谱”。张东海这样说也这样做。一年来,他走遍了辖区300多户人家,厚厚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家长里短,谁家有困难、哪些人需要特别关注他都了熟于心,他说:“唯有深入到群众中间多听多看,才能把群众的事情办好。”

张东海负责的辖区,出租房屋多,外来务工人员多,人员流动性大,邻里之间经常为一些小事闹得“不可开交”,充满“烟火”味。

面对这些情况,他总是面带微笑,耐心做好调解工作,他说:“藏在巷子里的‘烟火’味,最抚凡人心。”时间久了,他就成了这些“外来人”的贴心人,谁家有事情、有矛盾都愿意找他出面解决,他也就有了“张警官”“老张”“张大哥”这些昵称。

“警察的‘威信’从何而来,来源于你对群众办了多少实事,来源于群众对你的认可。”张东海感触颇深。

老张的奋斗史(门外汉老张的这一年)(3)

2021年7月,一名高龄流浪老人引起了张东海的关注。老人是聋哑人,谁也说不上他在外流浪了多少年,张东海和乡镇府工作人员联系到周边几个派出所的民警,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华亭市各个乡镇,也没有找到老人的家属,经过政府协调,老人最终被安顿到西华镇敬老院。

如今,老人在敬老院安享晚年,逢年过节,张东海都会去看望老人,每次见到他,老人如见到亲人一般,拉着他的手比划半天,张东海从老人眼里看到满满的幸福。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岗位虽变,但张东海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在乡村、在企事业单位、在学校、在街道,张东海的足迹从未中断,调解矛盾纠纷、安全检查、法制宣讲、反诈宣传……他用声传递平安,用爱守护平安,正如他所说:“择一事终一生,身穿警服,能为群众踏踏实实办几件实事,就是最大的幸福!”

老张的奋斗史(门外汉老张的这一年)(4)

发布:甘肃省公安厅政治部宣传处

编辑:藏蓝 时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