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一开头,罗素告诉我们一个研究哲学家的方法,他说:阅读任何一个重要的哲学家,尤其是阅读亚里士多德,我们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研究他以前的哲学家;二是参考他后面的哲学家。意思就是要吃这个重要的鸡蛋,那就要研究母鸡的前生和后世。

形而上学是一种不可知论(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一第十九章)(1)


罗素在这里提出了重要,并说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可见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罗素觉得亚里士多德的优点是巨大的,缺点同样也是巨大的,当然也不能全怪亚里士多德,很多原因是后来的人的造成的。亚里士多德处在古希腊哲学盛极一时的末期,在他之后又过了两千年,才出现了能与之匹敌的哲学家,甚至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在两千年中影响力不输于基督教会的权威性。

亚里士多德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而这个亚历山大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前323年)】,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亚历山大东征虽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一定危害,但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亚历山大死后,亚历山大帝国分崩离析。

形而上学是一种不可知论(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一第十九章)(2)

亚历山大大帝


这个短命的皇帝在32岁的时候就征服了世界,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然而他只活了34岁,要不然世界历史又要改写。他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发展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经济,融合东西文化,并且鼓励民族间通婚,倡导民族间地位平等,亚历山大不仅创造了丰功伟绩,还曾以他尊重女性的品德而受到广泛的赞誉,因此尊重女性,礼遇女性的传统流传了下来。对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引用黑格尔的话,亚历山大的事业展现了哲学的实际用途,而阿伟贝恩则认为,如果说哲学除了亚历山大的性格外就没有别的证据来证明它自己的话,那就真是不幸了。亚历山大生性残暴、狂妄、酗酒、残酷、报复成性,而又迷信的粗鄙不堪,他把深山里的酋长的邪恶和东方专制君主的狂暴有机的融合在了自己身上。

形而上学是一种不可知论(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一第十九章)(3)


的确这样一位被世人认为是恶魔的人,很难想象是亚里士多德教出来的学生。罗素说:虽然我同意贝恩对亚历山大性格的意见,然而对于亚历山大的丰功伟绩是极其重要也极其有益的。要不是亚历山大希腊文明的传统早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对于亚里士多德和压力山大师生关系,罗素说他愿意相信亚里士多德对亚历山大的影响是零。继而罗素为亚里士多德开脱道:那时候亚历山大还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孩子,和他父亲的关系不好,并且不愿意接受教育,亚里士多德只是教导他每个城邦不应该超过十万人,而且和他教导中庸之道之类的学说。亚历山大对待亚里士多德就只能是认为他是一个迂腐的没有趣味的老头。

在这里罗素极力为亚里士多德推卸责任,并指出亚历山大那是一意孤行的,一个迂腐的无趣的老头又能怎么左右他,然而事实上亚历山大死后,亚里士多德要被审判,但是亚里士多德不像苏格拉底,而是进行了逃亡,只不过在逃亡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22年前后死掉了,享年62岁。两个伟大的人相继死掉了,虽然在一起,却相互没什么影响。

形而上学是一种不可知论(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一第十九章)(4)


亚里士多德在学术上像是一位教授一样的人物,著书立说,他的形而上学更像是被常识感冲淡了的柏拉图,更多的时候我们感觉是在用另外的语言在述说柏拉图的理论。亚里士多德的共相论意在述说多个主体这样一个性质。一个名词所代表的就是实体,而一个形容词或者类名词所代表的就是共相。一个共相的名词想要成为实体,那似乎是不可能的。

罗素说,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表面上是极其平易的,于是罗素用几个简单的例子来描述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假设我说"有足球赛这样一种东西,大多数人会认为这种法是明明白白的真理。但假如我是指足球赛可以没有足球运动员而存在,我就会很正当地被人认为是说着毫无意义的话了。同样地,人们也会认为有父母之道这样一种东西,但那只是因为有许多的父母;有甜美性样一种东西,但那只是因为有许多甜美的事物;有红,但那只是因为有许多红的东西。并且这种依存关系被人认为并不是相互的:纵令踢足球的人永远没有踢过足球,但他们还是依然存在的;通常是甜的东西可变成为酸的;而我的脸通常虽是红的,却也可以变成苍白而仍不失其为我的脸。我们就以这种方式被引|到种结论说,一个形容词其存在乃是有赖于一个专名词所意味的东西的,然而却反之亦然。

形而上学是一种不可知论(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一第十九章)(5)


亚里士多德的意思。在这一点上,正象在许多其他之点上一样,他的学说乃是一种常识上的偏见而加以学究式的表达。
但是要把这种理论弄得很精确,却不是件客易的事。假定说足球赛没有足球运动员就不能存在,但是它却很可以没有这个或那个足球运动员而照样存在。并且假定说一个人可以不踢足球而存在,然而他却不能不做任何事而存在。红的性质没有某个主体就不能存在,但是它却可以没有这个或那个主体而存在;同样地一个主体没有某种性质就不能存在,但是没有这样或那样性质它却能够存在。于是,用以区别事物与性质的那种假设的理由就似乎是虚幻的了。

形而上学是一种不可知论(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一第十九章)(6)


亚里士多德的神学是很有趣的,并且和他的形而上学的其余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的确神学"乃是他用以称呼我们叫做”形而上学"的那种东西的名字之一。(我们所知道以形而上学命名的那本书,亚里士多德本人并不是那样称呼它的。
亚里士多德说有三种实质:即,一种是可感觉的又可毁灭的,一种是可感觉的但不可毁灭的,再一种是既不可感觉的又不可毁灭的。第一类包括植物和动物,第二类包括天体(亚里士多德相信它们除了运动而外是没有变化的),第三类包括人的理性的灵魂以及神。

由此我们后来总结的形而上学并非亚里士多德本人认为的形而上学,我们只是用这个概念去表达亚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学之后的部分所描述的思想内容。

形而上学是一种不可知论(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一第十九章)(7)


我们下面看看赵敦华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讲义
(一)“形而上学”的含义:
从学科位置上讲是“物理学之后”的学科。
从内涵上讲,它是“一门研究是者自身以及出于它的本性的属性的科学。”认为“是者”范围最广、地位最高。在他看来,形而上学研究的东西是超越任何其他学科的,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只是“是者”的某个部分或性质。从他所讲的“是者”的意义来看,形而上学就是要把握最抽象、最普遍的知识。
(二)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尽管亚里士多德认为以前的哲学没有达到形而上学,但是我们看到他仍然与以前的哲学家有着同样的追求,一样想解决世界的本原问题、本质问题,不同的只是结果而已,这也是他为什么要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的批判的目的是否定柏拉图用理念来作为事物的本原、原因,同时也表达了他关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的思想。

形而上学是一种不可知论(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一第十九章)(8)


1、认为理念是无用的设定。
(1)在他看来,柏拉图的理念论没有达到解释个别事物具有共同本质或普遍性质的原因的目的,而且也不符合第一哲学应宁简勿繁的原则主张。
(2)在他看来,柏拉图的理念是与个别事物分离开的,在许多问题上对个别事物不能予以满意的说明:
理念自身不变不动,何以解释个别事物的运动变化;理念与可感事物相分离,何以能够解释可感的性质;理念是与个体不同的存在,何以解释个体对它们的依存。
2、认为设立分离的理念的理由是难以成立的。
他证明了认识内容和认识对象没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
3、在他看来设定两种认识对象相分离,还会造成“第三者”的逻辑悖缪。
在他看来,无止境地设定“第三者”在逻辑上是不能的。

形而上学是一种不可知论(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一第十九章)(9)


(三)形而上学的内容——实体说
1、“是者”的实体意义的逻辑分析依据:
据亚里士多德自己认为,他的实体说的提出,依据之一是对“是”的逻辑功能的分析结果。
对揭示“是者”的实体意义具有重要作用的“是”的逻辑功能:。
(1)作为判断的联结词的功能。
它起到了区分实体与属性的作用。
(2)指称主词自身的功能。
它起到了揭示第一实体的作用。
(3)表示被定义的概念与定义的等同的功能。
它起到了揭示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的作用。

形而上学是一种不可知论(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一第十九章)(10)


2、“是者”的实体意义:
(1)“实体”的含义:
他认为:“实体在最真实、最原初和最确切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表述,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也就是说实体是独立存在的,是不依赖其他东西而存在的。或者说实体就是自己存在,自己说明自己。
他因此把不是实体的存在叫做“属性”。属性就是依附于实体的存在。他认为实体比属性“在定义上、认识顺序上、时间上都在先。”他还列出了九个属于实体的属性的范畴:数量、性质、关系、位置、时间、状态、活动、受动。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含义的确认就是对世界本原的存在的确认。
(2)认为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种和属是第二实体,但有时也认为本质或形式也是第一实体。
这说明了他把个别事物看作是最具实在性的,承认个别事物的存在,认为种和属寓于个别事物之中。但也表现了他的思想的矛盾和混乱。
(3)认为现实意义上的实体是一个等级系列,根据形式与质料、实在与潜在所占比重,具体实体被分为由下到上的等级。
(4)认为最高的实体是“神”。
因此我们要弄清楚形而上学,或者说理解亚里士多德,必须搞清楚Being(是者)这个词的深刻含义,通常这个词被翻译成存在或者是,用我们中国的哲学来说就是“名”,或者说是有。

形而上学是一种不可知论(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一第十九章)(11)


从赵敦华的讲义中可以看出物理学被称为自然哲学,那一切科学都被叫做哲学,因此哲学就是对本源的追寻,也就是我们的认知,这也印证了哲学是认知论这个观点。形而上学就是要把握最抽象、最普遍的知识,形而上谓之道,因此形而上学就是第一哲学,就是用思辨去研究抽象并总结出规律。

相对于亚里士多德对实体的研究,所有的属性,譬如一个铜球,它的材质、体积、形状、重量、颜色、位置等等都属于铜球所包含的信息;再说我们的灵魂也是肉体中储存的所有的信息,于是对于古希腊学者喜欢静态的事物的研究,加上运动变化,这一切其实都是信息,信息的一连串的变化就反映了存在。

我学子这一章,目的就是要知道亚里士多德都吓想些什么,研究什么,理解了以后才能知道形而上学指的是啥,继而也就明白哲学是干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