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资治通鉴》中有一段:赵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请易以十五城。后蔺相如携和氏璧入秦,这才有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和氏璧,名重天下,然而其之由来,却源于一个悲壮的故事。

和氏璧的由来简单一句话概括(和氏璧的由来源于一个悲壮的故事)(1)

第一次献玉,被砍掉左腿

相传,楚人卞和得玉璞于荆山之中,献给楚厉王,楚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 “石也。”王以卞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第二次献玉,被砍掉右腿

及楚厉王薨,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奉其玉璞而献给楚武王。楚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 “石也。”王又以卞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和氏璧的由来简单一句话概括(和氏璧的由来源于一个悲壮的故事)(2)

第三次献玉,终得和氏璧

楚武王薨,楚文王即位,卞和乃抱其玉璞而哭于荆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楚文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 “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卞和曰: “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视之石也,忠贞之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楚文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宝焉,遂命曰“和氏璧”。

和氏璧的由来简单一句话概括(和氏璧的由来源于一个悲壮的故事)(3)

据传,最后秦始皇得到和氏璧,命玉工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为传国玉玺。

其实,世间之人,将宝石美玉视为砂砾石头,将忠贞之士看成行骗之徒,岂不多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