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勣才智过人,在并州统兵多年,麾下僚属不胜枚举,是我朝最会打仗的统帅。但你对他无恩,恐怕难以令他心服,如今我将他贬黜外放,如果他立刻离去,我死之后,你便将他重新召回,以礼相待,委以重任,如若他有所迁延,你应当毫不犹豫的将其诛杀,以绝后患。”

唐太宗病入膏肓之机,针对李世勣的问题,留给了太子李治最后一道政治遗嘱。而李世勣的生死,将完全取决于他自己。

这是唐史读物《血腥的盛唐》中记载的李世民离世前的一段叮嘱,他对李世勣既爱又恨,爱他的才,恨他总在关键时刻保持中立。李世勣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诉的故事的主人公,那么李世勣是谁呢?

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单雄信私交甚笃。历经三朝,唐高祖李渊赐他国姓,唐太宗、唐高宗屡屡以他为将,征讨四方。而他,也是极少数在高宗时得以善终的前朝老臣,更是唯一被武则天开棺暴尸的功勋元宿,一生谨慎小心的李世勣,到底是如何得罪了武则天呢?

李勣支持武则天当皇后 李世勣有大恩于武则天(1)

李世民对李世勣动了杀心

李世勣是曹州人,本名徐世勣,字懋功。十七岁时,参加翟让领导的瓦岗军,并在运河两岸大肆掠夺公私财物。

不久后,参与杨玄感兵变的李密逃亡到瓦岗寨,受到李世勣的亲切招待。李世勣知道李密乃天下英雄,声名显赫,便与王伯当共同劝翟让让位,以此收买人心,扩大瓦岗寨的势力。

李密上位后,李世勣多次击败王世充的进攻,被李密封为东海郡公,他与王伯当也成为了李世民最重要的左右手。独自领兵时,李世勣奇袭黎阳,开仓放粮,十天之内招募了士兵二十万,功劳显著。

李密虽然名扬四海,却心胸狭窄,容不下粗人翟让,引发了瓦岗寨内讧。李世勣是翟让旧部,也被砍成重伤,单雄信则跪地求饶,保全性命。

自此,李密不再信任李世勣与单雄信,李世勣伤好后,被赶到黎阳守粮仓,单雄信也是屡屡受到排挤。邙山之战,李密兵败,向黎阳仓逃亡,走到一半时便止步不前:

“诛杀翟让时,李世勣被乱兵砍成重伤,又被我赶到了黎阳,他能不记仇吗?如今去投奔他,无异于羊入虎口。”

李密的小心思让他错过了一次翻盘的机会,放弃李世勣后,李密与王伯当投奔李渊。

李勣支持武则天当皇后 李世勣有大恩于武则天(2)

李密并不相信李世勣

李密走后,瓦岗旧部投奔到李世勣麾下,实力依然雄厚。他将土地人口造成册,送往长安李密处,借此为李密邀功。李渊对此大为感动,赐他国姓“李”,并封李世勣为英国公。

然而,李密野心太大,不久后叛唐逃亡,遭到盛彦师的伏杀。听闻李密被杀,李世勣悲痛不已,上表收拢李密尸身,以君王之礼将他葬在了黎山。

窦建德攻杀宇文化及后,大败李世勣于黎阳,并以其父李盖为质,迫使李世勣投降。李世勣假义投降,趁机谋诛窦建德未果,趁乱逃奔长安。

李世勣来到长安,跟随李世民四处作战,从征王世充,俘虏了结义兄弟单雄信。李世勣以所有官职为代价,换取单雄信一条性命,却被拒绝。

预感到李世勣救援不成的单雄信临终时埋怨他:“我就知道你办事不利啊。”

单雄信怨恨李世勣救他不成,李世勣反而割下腿上一块肉,送给单雄信,并照顾他的家小一生。

李勣支持武则天当皇后 李世勣有大恩于武则天(3)

单雄信被杀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勣改名李勣。他又跟随李靖奔袭东突厥,俘虏了不可一世的颉利可汗。贞观十五年,李勣亲自带兵攻打薛延陀部,斩杀名王,俘虏五万余人,回朝后,却遭遇暴疾,看病的郎中给他开了一个罕见的药方,将人的胡须碾成粉末,当作药引。

李世民听说后,立刻前往李勣府中,剪下自己的胡须,赐给了病重的李勣。当李勣手捧着这几缕皇帝的龙须时,他感动的热泪盈眶,甚至磕破了头。明初朱元璋将晒干的粪便赐给臣子,尚且博得满堂彩,更遑论李世民此举了。

无论这药方是否会发挥治疗李勣疾病的作用,他都让李勣成为了一个对李世民死心塌地的忠臣。

李勣支持武则天当皇后 李世勣有大恩于武则天(4)

李世民拉拢李世勣

然而即便如此,李世民也没有放弃敲打李勣。在给于李勣恩宠时,李世民也永远不会忘记玄武门之变中他的袖手旁观。他对李密的忠心,对单雄信的义气,反衬到李世民身上,都是无尽的嘲讽。

因此,李世民病重时,一纸诏书将同中书门下的李勣贬为叠州都督。李勣深知,这是李世民对他的试探,一旦他稍有迟疑,便会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从朝中出来的那一刻,李勣连家也没回,急匆匆的赶赴叠州。太子李治见李勣如此识时务,便在李世民去世后一个月将他重新调入长安,官封尚书左仆射。

李世民此举,除了试探李勣的忠心,以及借故培植唐高宗的声望以外,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借谨慎小心的李勣对抗霸道无比的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在贞观末年已经权倾朝野,与褚遂良达成联盟,年幼的皇帝唐高宗无力对抗他的亲舅舅,因此,必须有一位智计百出的重臣压住阵脚。

李勣支持武则天当皇后 李世勣有大恩于武则天(5)

李勣对抗长孙无忌

唐高宗与长孙无忌因立武则天为后的事情争得面红耳赤,双方都寸步不让。为了替唐高宗夺回丢失的天子权力,李勣适时的劝道:

“此天子家事,何须外人操心。”

李勣用了一句话就扳倒了长孙无忌,同时迎合了新皇后武则天。

公元667年,75岁的李勣攻灭高句丽,回朝后病重而亡,临死前唯独放心不下长孙李敬业,他曾多次想要将其打杀,却被弟弟李弼劝阻。

唐高宗为李勣举办了一场超规格葬礼,他仿造霍去病墓,修建了一座类似阴山、铁山和乌德鞬山一样的陵寝,以此纪念这位功勋卓著的元老重臣。然而李勣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唐高宗病逝后,武则天临朝听政,李勣的长孙李敬业在扬州举起了反旗,喜欢改名的武则天立刻恢复了李敬业的原有的姓氏徐姓,并将徐世勣以及徐敬业的父亲开棺暴尸,平定徐敬业之乱后,斩尽徐世勣子孙,一代名臣,最终仍旧是其族尽灭。

李勣支持武则天当皇后 李世勣有大恩于武则天(6)

武则天灭李勣一族

李勣曾在病重之机向其弟李弼讲过:“我亲眼见到了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这些人辛苦建立的家业毁在了不肖子孙手中,如今我将离去,恐怕我的家族也要倾覆在这些后辈手中啊。”

在《血腥的盛唐》中,李世民是最喜欢玩弄帝王权术的皇帝,而与他过招最多的恰恰是李世勣。从玄武门之变后分赏,赐胡须作为药引,披御袍托孤到临死前的贬黜,都被李世勣一一化解。古人的智慧、权谋斗争在本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血腥的盛唐》,我们可以窥探古人的思想方式,了解他人成功以及失败的原因,比如同样是托孤的大臣,长孙无忌为什么落得个流放被杀的下场,而李勣却能安享晚年,受到唐高宗的礼遇。

李勣支持武则天当皇后 李世勣有大恩于武则天(7)

《血腥的盛唐》作者王觉仁

现在关于唐史的许多古籍中,主要以编年体为主,尽管翻译成白话文,读起来也是相当吃力。而众多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唐史读物,大多以叙事的方式,不假思索的将其全面展开,缺乏深度,往往偏离历史的真实面目,或者用过度夸张的口吻,构造一个极端另类的帝王、谋臣。《血腥的盛唐》就不存在这样的困扰,这套书我已经读了很久了,受益匪浅,与以往读的关于唐史介绍的书籍相比,它依托于正史的记载,并进行微观程度的细节分析,心理分析,全方位展示一个有血有肉,却不是处处阴谋论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作者王觉仁用他独到的见解,逐一剖开历史的真面孔,不管你是否是历史爱好者,唐史爱好者,都能从此书中学习到更多为人处事的方式和道理,也能在恢弘的大唐三百年中理解什么是生活,生存。如有兴趣,可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