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褚亚玲

梦参老和尚评价师父:

老和尚对人的三种态度(梦参老和尚评价师父)(1)

老和尚对人的三种态度(梦参老和尚评价师父)(2)

认识净慧长老以前,我比较相信民间信仰,生意上、家庭上有不顺心的时候,就去找“大仙”算卦、算命、看风水。但是,很多年过去,我觉得困扰自己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有些问题还越来越严重了。

2004年,净慧长老就常到玉泉禅寺了,6月份,一位齐师兄告诉我:净慧长老来玉泉寺了,我都等了两周了,我俩一起去听老和尚开示吧。就这样,我第一次见到老和尚,见到师父第一眼,从内心里觉得师父是个慈悲、和蔼的修行人。我们就问老和尚:为什么生活这么苦?师父就给我们讲因果,种善因才会有善果,善的共业感召,才能越来越吉祥。心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当时还为我灌顶,从此我就感觉生命有了依靠。

我皈依的时候,师父送我一本《心经》,告诉我要正信,佛教不是迷信,之后又教我做事的八字方针:感恩,包容,分享,结缘。我有烦恼时就对师父倾诉,一次,我对师父说我的家庭关系不是很好,师父嘱咐我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先做得好了,才能要求别人,种善因才会有善果。我试着依教奉行,果然家庭关系慢慢和谐了。

师父的原则,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他的衣服都是自己洗的。有一次,我带着我爱人去寺里看师父,师父认真地教我爱人怎么擦桌子,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边缘,都那么专注、细心地关注到。

师父的教导看似很平淡,但是,解决了将近十年困扰我的、别人无法帮助我的、我自己也无法解决的大烦恼。

年复一年地,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老和尚的生活禅是用来在生活中实证的。因为如此受益于生活禅,我们全家都皈依了。

与师父接触四五年后,有一次,我问师父:为什么我的烦恼还是这么多?

师父说:你的事业是不是发展了?事业越大,困难越大,克服之后的成就也会越大。你回老家为乡亲做点事吧。

这样,2010年我回到家乡担任了村主任。师父教导我为官一任应持有的态度,师父给我讲“子路问政”的故事——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师父开示我说,身先士卒,做好表率,使百姓勤劳起来,自己在工作过程中还要无所倦怠。

在师父的引导下,我为村里修路、栽树,带领乡亲致富,用实际行动来展现一位学佛人做村主任应有的担当,用实际行动教化一方,在生活中弘扬佛法。我组织村里人成立了念佛团,我给提供了念佛场所,天天念佛,最多的时候,每天有四十多人。

2012年,师父生病住院,我去北京看师父,师父送给我四句话,用钢笔写在纸上:“家庭要和睦,关系要和谐。事业要发展,学佛要精进。”我一直珍藏着,这是我一生的财富。

佛教界对师父都非常的认可。我参加过一次香港的法会,当时那么多老师父,就只让师父上台去致词。师父是一位了不起的导师,梦参老和尚也曾评价师父:净慧老和尚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师父从没停下为信众们解难排惑、弘法利生的脚步。

师父辛劳至极,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不管每天休息多晚,师父第二天早上三点一定起来打坐。

我经常陪师父去法华精舍,有一次我陪师父参加鸡足山开光法会,住在法华精舍。师父说:任居士,你先休息。但是,师父并没睡,一晚上写了十四首诗偈,两篇开光法语,还写了一篇奠基文章。

不管做什么,师父从来不讲究排场。师父有机场贵宾卡,可以享受提前上飞机的特权,师父也没用过那东西,从来不显摆自己。我非常心疼师父,有一次,我们要去东北,候机得等11个小时,同行的人都想和师父说话,也没有人说一句“师父您休息会儿吧”,师父就耐心地和他们聊天,一点也没有疲倦、不耐的样子。

师父非常的慈悲,有一次,有位居士晚上很晚打电话过来,和师父谈了两个小时,师父一点也没有不耐烦。不管是工人还是教授还是老太太,师父对谁都一样慈悲。无论来看望他的人是谁,走时他总会在门外等着为他送行。有一次我去四祖寺看师父,师父早早地就打电话来问我们大概几点到。我们晚上七点来钟到的,师父一直饿着肚子等我们,等我们到了一起吃晚饭。

一位黄梅的孩子找到师父说想出家,师父告诉他:不出家也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后来我在东北见到那个孩子,原来是师父为他找到一份工作来维持生活。这孩子曾经发愿说:我一定要做一名护法的居士,报答师父的教诲之恩。现在他在黄梅县有了自己的事业,如愿以偿,成了虔诚的护法居士。

师父视钱财为身外之物,有人曾经劝师父:您看,许多寺庙搞经济开发,开发各种产品,钱来得特别快,您也这么做吧。师父说那不是正法,拒绝了。这么多年来,师父把居士们供养他的钱财全拿出来献给了各地的寺庙。

师父用自己的工资和供养资助数名家境贫穷的学生,让求学的孩子顺利完成学业。师父不仅仅是佛教徒的学习榜样,同样也是社会公益事业推动者的模范。师父自己,不蓄一文钱。

师父终生都在学习,他八十岁的人了还在学习经典,不敢浪费一点时间。同时师父也是传统文化的巨匠,他提倡建立传统风格的丛林,建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寺庙,建立正法道场。师父不仅提倡之,而且践行之,推动之。

师父刚接手四祖寺的时候,那里条件还很差,满目荒凉,还有不少遗留问题,但师父接过后,短短的几年间,四祖寺一切走上正轨,社会声誉日隆,又建起了老祖寺、芦花庵,形成一个庄严的道场群,足见师父的恩德与影响力,师父为此又付出了无数心血啊。

几年前,德国建立起最大的禅修中心,经常请师父过去开示。我陪师父到德国禅修中心参访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很多德国同修已经将禅修融入生活之中,有一位德国居士已经坚持了十几年,非常虔诚。一位同修说:佛教的观世音菩萨就是我们的圣母玛利亚,圣母玛利亚不应该只是承载苦难,也应该具备佛教的平等与慈悲。这些同修最早曾经到日本学佛,后来就向师父学习,认为佛教的光大繁荣在中国。

去德国参访给我震憾很大:外国朋友向师父学佛都这么虔诚,我还有什么理由懈怠?

跟师父学佛,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给自己找规矩,守规矩,戴上紧箍咒,以戒为师,断恶扬善,做个真正的人。师父曾引用太虚大师的话开示我:“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师父说,做好一个真正的人才能谈成功。

老和尚曾经很严肃地告诉我说:发心如初,持之以恒。学佛是需要牺牲的,要牺牲利己而不利人的东西,这是很不容易的。要控制住自己的内心,给他人以正确的影响。学佛是个苦事情,释迦牟尼佛说过:以戒为师,首先持戒才可以学佛。这些话,我永远不会忘。

师父告诫我:人和人之间不要对立,要学会包容,这也是学佛人的基本条件。说到这里,师父举起两个拳头,两拳相对,师父说:不要这样。师父放一拳为掌,去包另一个拳头,告诉我:不要对立,要包容。感恩你的敌人,他是你的助缘。

由于我个人受益极多,我的家人们也都开始学习佛法,护持道场。周围的许多工人、村民也开始学习佛法,并学习师父的生活禅,用来指导自己。

师父十分注意出家人的威仪,从不说一句偏离主题的话,不嬉戏打闹。他告诉我,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师父的生活相当有条理,师父也总说学佛要有学佛的样子,居士要有居士的样子。师父总在用实际行动感召别人。

曾经有一位宗教局的领导评价师父:(净慧)长老做事严谨,很难找出缺点,为佛教培养了一大批僧才,是一代高僧大德。

今生最遗憾的事是本想在2013年4月17日去医院看师父,可没有机缘,无法在师父生前再看师父最后一眼。

4月20日,道智师打电话通知我说:师父往生了。我感觉天塌了,当时都“癔症”了,愣在当地,心里想的就是:老和尚就是一尊活佛,怎么能走?下午我到了四祖寺,看到师父。师父躺在床上,吉祥卧,一如往常,只是清瘦些。

师父在我们心中永远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是我们心中的活菩萨,怎么可能往生了呢?我们没人认为师父会走,我曾经希望等师父年老了,可以照顾师父几个月,但是现在此愿成空,已经再也不能了,师父走得太突然了。

2013年正月的时候,我跟师父说:“我女儿今年要结婚,初步选了两个日子,九月或三月。九月天气凉爽些,我们想选择九月,请师父定个日子。”师父说:“不要九月,就三月十六这一天,以后师父就管不了你们了。”

三月十六,这天恰好是师父荼毗的日子。

现在每每想起这话来,心里又酸又疼。师父早就告诉我了啊,只是我不敢那么想。

老和尚对人的三种态度(梦参老和尚评价师父)(3)

作为老和尚的徒弟,我一定要按老和尚的提倡去做,将禅法落实于生活,在生活中修行。要做好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不是用语言“劝”别人学佛,劝是劝不来的,我们自己做好了,别人看着,受到感召,自然会跟来。

师父是难以企及的高峰,师父是了不起的导师,师父是了不起的修行人,此生能做师父的弟子是我最大的福报,我要努力将师父的正法延续下去,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我不能光说不做,那我就不配是老和尚的弟子。

这一辈子,我就认准了。虽然很难,但是要乘难而上。

就如师父多年来对我的苦心教导:发心如初,持之以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