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瓷壶多(人物北京老壶)(1)

“北京老壶”—宋双才先生

与紫砂壶结缘四十余年,宋双才先生在收藏圈内以“北京老壶”的头衔闻名。这位资深藏家颇爱《易经》中的一句话:“天地未分谓之壶”。在他看来,一把好壶,就是一个大千世界;而一个爱壶者对于这个世界的探索,永无止境。

这个冬日,藏有数百把珍品紫砂壶的宋双才捧出几把爱物,让我们见识了这些有限空间之中的无限意趣。

识壶│从了解“泡茶隔夜不馊”开始

1975年,宋双才买到了人生中第一把紫砂壶。当时他在清华读书,到宜兴附近实习,听从母亲的叮嘱,用六块钱购回三把壶。除了母亲反复强调的“泡茶隔夜不馊”,彼时的宋双才对紫砂壶几乎一无所知,因此,只用行李卷草草一包,就把壶带回了北京。

27年后,宋双才无意中看到一档关于紫砂壶的节目,第一次了解了“隔夜不馊”的奥秘:紫砂矿土为宜兴独有,烧制后呈双重气孔结构,透气而不透水,茶水自然不易变质。紫砂珍稀的特性和优美的器型打动了宋双才。

但是,市场上购买了十几把壶之后,宋双才发现,紫砂壶材质、器型良莠不齐,定价也十分随意。于是,宋双才开始学习、研究紫砂壶。他每日留心关于紫砂壶的信息,查找相关资料,到各地看壶、买壶,甚至在网上做起了紫砂壶论坛的版主,“北京老壶”的名号也就此不胫而走。

学壶、寻壶、赏壶的过程中,遇到好壶,他珍视不已,不忍出售;另一方面,紫砂文化博大精深,要在收藏圈里有话语权,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客观、公正,这样的态度和胸襟,只能来自爱壶、惜壶的收藏家。

北京哪里瓷壶多(人物北京老壶)(2)

底槽清泥汤杰制大彬六方壶

鉴壶│好壶要有精、气、神

研究、收藏紫砂壶十余年,宋双才的家中摆满了各式紫砂壶;而关于紫砂壶的资料、书籍,则堆满了“老壶”的书架。多年的深研、实操,让他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紫砂壶评定准则。

“老壶”说,壶可分三类:一是实用型,即日常器皿;二是工艺品,做工精美,可批量生产;三是作品壶,这是按照一定主题思想进行的独立创作,可属艺术品范畴。

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好壶,首先应该是作品壶。而作品壶中的佳作,则一定要“精”“气”“神”兼备。

一把好壶,线条优美,比例和谐,工艺精湛。每一根线条都富有生命力,都带着伸张的弹性,充满了向外的张力。这样的壶,饱满而富有神韵,整体有着一种生命力。“多一分则嫌肥,减一分则嫌瘦”,这才符合一个“精”字。

壶为佳品,除了做工精致,还要有一种舒展高贵的姿态。这是一把壶的“气”,是气质,是风范,既有端庄自如的自在感,又藏着一股子勃发向上的气度。一把壶有“气”,就是要设计上气韵贯通,上下呼应,左右相顾。有“气”之壶,或磅礴大气,或妩媚婀娜,无论豪迈粗犷或细腻温柔,皆有动人之处。

判定壶的好坏,定要品鉴此壶是否有趣味。趣味即一壶之“神”,这神,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表之外;这神,既是传承先人,又是自成一派。“神”是人力与自然之力的完美结合,形可复制,态可模仿,而“神”则是独一无二难以重复的。这种神奇独到、无与伦比的美感,构成了壶之“神”。

北京哪里瓷壶多(人物北京老壶)(3)

清代红泥品字提梁壶

寻壶│因壶而生的机缘

秉承着独有的品鉴理念,宋双才已藏有紫砂壶五六百把,其中不乏名家经典。每当友人或慕名者来访,“老壶”就“请”出几件心爱之物,与爱壶之人共赏。品鉴之余,宋双才总会讲起他寻壶、访壶的许多往事,在他看来,因壶而生的机缘,蕴藏其间的理念,会令一把壶更有灵性,也更值得珍惜。

宋双才珍藏着一把竹篓仿生壶,当年他无意中购得此壶,刚一入手,就颇为惊叹:这把壶不仅用料、形态都是一流,最妙的是壶身的竹节造型,一根根、一层层交错而成,搭扣的节奏、空间、弧度,全都恰到好处。最为可贵的是,如此繁复的编织造型,居然一直延续到钮底,即便是看不见的地方,细节也毫无疏漏。因此,整把壶虽是泥料所制,但一眼看去,壶身满是竹子纤维质感带来的张力,活泼、轻盈而不呆板。

收到好壶的宋双才很激动,此后十余年间,他多方探求壶的作者,但始终未能找到。他只能揣测:或者是一位低调的紫砂高人,大概也已不在人世了。没想到,几年前,宋双才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来电者正是壶的作者——一位来自宜兴竹编厂的退休工人。老人说,做紫砂壶,不过是自己的业余爱好,自己熟悉竹编,就把这门手艺跟紫砂做了个结合。辗转听说有行家欣赏自己的作品,感到很高兴也很欣慰。

宋双才大为感慨:老先生并非专业人士,一生也只做这一款壶,却做出了可以传世的精品。可见,一个人,只要用心琢磨、全心投入,就真的能有所成就。而紫砂这种材质,也是有灵性的,你全心全意地付以真心,它也会诚实地全然回报。

“老壶”也曾收过一把顾景舟的壶。壶的上一个主人不识珍品, 将其置于炉上温茶,以至壶身茶迹斑斑。“但是这种斑痕并不能抹杀它的高贵,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它仍旧可以恢复原貌。”宋双才说,紫砂壶看似易碎,实则坚韧,即便一时间不被理解,不被认可,它也依然心平气和地面对。

北京哪里瓷壶多(人物北京老壶)(4)

拼泥时大彬源远堂款

爱壶│做一个能把紫砂壶说清楚的人

在宋双才看来,紫砂壶不仅能给人带来欣赏的愉悦、传递人生的哲理,还映射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深厚文化底蕴。

“老壶”说,紫砂壶与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渊源,它跟人有亲切感。上到皇家贵族,下到贩夫走卒都喜欢。“据说黄山那边有一个村,家家户户门口挂一把壶,‘壶’、‘福’同音,藏壶,就是藏福。”

一把好壶,常常融会了诗词书画印等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精华,因此,无论是对制作之人还是收藏之人而言,与壶的长久接触,既修养了心性,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而这,是蕴藏于制壶、藏壶、赏壶背后,更为深刻也更为可贵的意义。

多年来,作为紫砂壶的研习者、收藏者,宋双才一直致力于将正宗的紫砂文化传播出去,“我是一个爱壶之人,有责任把紫砂壶文化传承下去。”在他的考证中,早在明代,就有人写过关于紫砂壶的专著,可惜考察范围比较窄。数百年间,紫砂壶文化不断发展、进步,但玩儿紫砂的人多,深入研究的人少。

不研究,不考证,就会有谬误。“老壶”说,现在关于紫砂壶的议论不少,但谬误颇多,许多人对于紫砂壶的了解还很片面;另一方面,许多大师能做得出好壶,但却整理不出一套能让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

因此,宋双才一直有个愿望:整理考证关于紫砂壶的材料,撰写一部关于紫砂壶的书籍,做一个能把紫砂壶说清楚的人。

北京哪里瓷壶多(人物北京老壶)(5)

拼泥时大彬源远堂款紫泥竹篓壶 徐世朴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