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那些让你跟炎症性肌病混淆的病变(上)》

3,线粒体肌病

线粒体疾病可有多种表现。 按临床表型可分类如下:

单纯性肌病可表现为:运动不耐受、乏力、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升高、肌痛,较少情况下包括横纹肌溶解。

除单纯性肌病外,其他类型有其他表现。比如眼外肌麻痹,色素性视网膜病、心肌病、耳聋、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肾病综合征、铁幼粒贫血、乳酸酸中毒、癫痫、胃肠动力障碍、腹泻、血小板减少、脑卒中等等。

需特别注意的是辅酶Q10缺乏。因为辅酶Q10缺乏是线粒体病中少数可治疗的类型----大剂量补充辅酶Q10可以见效或部分见效。

对于怀疑线粒体病者,建议行如下检验:

肌肉活检仍是重要的辅助诊断的手段。大规模平行测序、新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来行线粒体DNA测序是诊断的金标准。但需注意,尿液和血液检查优于单独的血液检查。

肌源性肌炎严重吗(那些让你跟炎症性肌病混淆的病变)(1)

线粒体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

二,肌营养不良症

肌营养不良症是由于肌肉组织变性所致。目前认为,这类病变是一个庞大的疾病谱。较为熟知的经典类型有:

肌营养不良症病人可有肌酶增高,肌无力、心肌病变等等。年幼发病可表现为行走发育迟缓,常见奔跑缓慢且笨拙等等。部分肌营养不良症病人可没有肌酶增高。因此不能因为肌酶不高而否定这个可能性。

肌营养不良症虽然是遗传性疾病,却未必很早发病。比如,Duchenne肌营养不良通常在2岁~3岁发病,Becker肌营养不良则是5岁~60岁发病。远端型肌营养不良在10几岁才开始有症状。

因为肌营养不良症是一个庞大的疾病谱,涉及的基因很多。因此无目的、无方向的行基因筛查是不可取的。在肌肉活检指导下,选择合理的筛查基因目标是必要的。

肌源性肌炎严重吗(那些让你跟炎症性肌病混淆的病变)(2)

小腿肌肉假性肥大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参考2

三,内分泌肌病

很多内分泌疾病都可以引起肌肉问题。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等。

这里最容易让风湿科医生误诊的是甲状腺功能减退肌病。它的经典描述是:肌肉肥大、无力、肌酸激酶升高三联征。但实际上如此经典表现的并不多。病人更多的是单纯的无力、肌酶增高。

医生要注意到病人的反应迟钝,心率缓慢,怕冷,表情淡漠等。有时,可能仅仅能从甲状腺功能检验里发现。

库欣综合征主要是肢体肌肉萎缩、无力。而肌酶增高的并不多见,哪怕有也是很轻度的。

糖尿病很常见,但糖尿病引起的血管梗死性肌坏死很少见了。但遇到肌肉疼痛、肿胀和伴随的压痛时,要想到梗死性肌病可能。

肌源性肌炎严重吗(那些让你跟炎症性肌病混淆的病变)(3)

甲减、甲亢都可以引起肌病

四,总结

风湿科医生切忌把所有的肌无力、肌酶增高的病人都看做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对于儿童来说,代谢性肌病、肌营养不良症是儿童期特异性肌病里最常见的类型。虽然儿童皮肌炎很常见,但儿童特发性肌炎是很少见的。

因此,没有皮肤症状而以肌无力、肌易疲劳等症状起病时,我们应该首先考虑代谢性肌病、肌营养不良症,而不是特发性肌炎。

对于成年病人来说,代谢性肌病、肌营养不良症相对少见;但也不可忽视。

还有一个误区:看到糖皮质激素治疗改善症状而认定为炎症性肌病。其实一些代谢性肌病是可被糖皮质激素治疗而改善症状,肌酶下降。

参考资料:

1,UpTotate临床顾问

2,《Neuromuscular Disorders》(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