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

语言的发明

是为了隔绝心灵

倒插门小伙不说话(倒插门与嘟囔嘴)(1)

【图片来源】手机摄影:陈霖

【瞧瞧说】

持续地用这一首歌《走着走着就散了》,不仅仅是因为懒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永恒的改变

成长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聚可以是散

能让我们铭记的,往往不是团圆,而是遗憾

有多少心,在拥抱亲吻中越来越远

有多少情,在相爱相杀中越品越淡

有多少人,在爱到极致后强作欢颜

有多少伤,在恨到骨髓时甜蜜破茧

如果是爱,就不必问长久还是短暂

我们本该心心相印,无需一言

如果一定需要说话,我希望,脱口而出的是

爱、赞美、希望、梦想和依恋

爱情的世界里,到底有多少悲伤佯装坦然?

倒插门小伙不说话(倒插门与嘟囔嘴)(2)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十九年前的那个冬天的黄昏,王桂灵是飞到我面前的。

这一魔幻的到达方式,在当时和以后的所有时间,出现在我的记忆中时,都是她在飞,从未改变。

停下来时她的脸是惨白的,她气喘吁吁,她上气不接下气,她说:“瞧瞧,走,我们去看一下王青奇吧。”

她说这话的时候,是在高三那年极寒的冬天,一个周日的傍晚,我们已经坐在晚自习的教室里。

王桂灵和她口中的王青奇,都是我高一时的同学,王青奇在当时还是我的同桌,长着红脸蛋,很秀气的一个女孩子。高二时分文理科,她俩都是理科,所以和我不在一个班了,平时见面打个招呼,并没有过多的来往。

所以,当她以这种样子出现在我面前,提出这样的要求时,我有些诧异,更多的是犹豫。要知道,高三的我们,旷课是极严重的自杀式行为。

而且她喊我“瞧瞧”。这个小名,在高中时除了公主丽丽、娜子之外,极少有人如此称呼我,我不明白连好朋友都算不上的王桂灵,为什么会如此尴尬地喊我小名。

也许她根本无暇关注我的犹豫,就直接拉起我的手向外跑,她继续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她爸喝药死了,王青奇心疼疯了,绝食三天了!”

我没有再多想,这一消息如同五雷轰顶。

有什么,能大过生死?

除了我们俩,另外还有一个女生,好像她们和王青奇都是从小的同学。

我至今不明白,王桂灵是凭什么认定我有资格去看望并劝慰一个绝食的同学的,毕竟,除了曾经同桌过,我和王青奇并没有额外的友谊可言。但是这个飞来飞去的越来越晚的傍晚,同样气喘吁吁的我,早已把这个疑问视为微不足道。

王青奇,没有了父亲;现在,她想要把自己也变没有。

我们,要去阻止这一切。

路上,很奇怪,大多数时间是沉默,我甚至没有打听王青奇父亲的死因。他为什么好好的喝药死了呢?

在农村,喝药,是最常见的一种自杀方式。但是,我们不用“自杀”这个词。而“喝药”,则是指喝的是农药。我三叔,就是在奶奶的冷暴力下,不堪心理重压选择了喝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中途,只有王桂灵简单说了几句,说平时王青奇与父亲关系最好,父亲最疼爱她,所以,父亲死了,王青奇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想要随父亲而去,一直水米不沾牙。我们要去劝劝她,一定要让她走出来。

坐在一辆三轮车上,晃到王青奇家时已是晚上,沉默的灯光昏黄而凄凉。只见她躺在母亲怀里,闭着眼,脸上是干涸的泪痕。

她母亲一直晃着她哭:“奇奇呀,奇奇,你不能这样啊,你说一句话,你吃一口饭……”

在我的记忆里,王青奇的母亲也是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个子很高,长得也大气,她那天抱着女儿的痛哭,很大声,后音里是“哦哈哈……”像一种绝望的古怪的笑一样。这种古怪的感觉,也一直持续到现在。

一个女人,失去了丈夫,接着面临失去孩子的可能,她一定悲痛极了。

我是有些害怕的。我学着像王桂灵那样去抓着王青奇的冰凉的手,我说青奇,你醒一醒看看我们,青奇,你喝一口水吧。

我的声音是平静的,我一直不会我们家乡女人通常的那种嚎啕大哭法,我觉得我的话很无力,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不会用极端的方式来表达悲痛。

而王桂灵显然老道多了,她的声音急切而真诚,饱含深情,她说你睁开眼看看,瞧瞧来了,瞧瞧也来看你了……

她还是称我为“瞧瞧”,这让我很不适应。在我和王青奇是同桌时,她是直呼我的大名的,我在怀疑像王桂灵这样说,王青奇根本不会知道是我来了。而我的到来,真的具有她所期望的意义吗?

我们不能呆太久,因为还要赶回学校,第二天还要上课。任我们如何无法无天,也不敢彻夜不归的。而且,即使我们有胆子,王青奇家里刚刚经历变故,她又这个样子,我们如何呆得住?

大概半个小时,我们回去了。

王青奇,自始至终没有睁开眼睛。也没有见新的眼泪,从她紧闭的双眼中流出来。

倒插门小伙不说话(倒插门与嘟囔嘴)(3)

回去的路上,王桂灵好像放松了。我发现,有的人天生具有掌控局面的能力,比如王桂灵。她学习成绩一般甚至很差,但她接人待物的能力很强。整个过程中,她紧张,我们就一起紧张,现在她放松了,我们也觉得松了一口气。

放松下来的王桂灵说,王青奇的父亲,是倒插门。所以,他在家里没有地位,平时是很少言寡语一个人,有争执一般也是让着媳妇。但是王青奇的母亲,是个很爱“嘟囔”的女人,有个什么事,就一直“嘟囔”个没完,不依不饶可以“嘟囔”好多天。这次,就是因为一件小事埋怨王青奇的父亲,王青奇的父亲嘴上不说,心里是郁闷的,后来受不了媳妇的“嘟囔”,竟然喝农药自杀了。

我大吃一惊,说不出话来。看来,女人“嘟囔”的威力,竟然可以致人于死地!

这次逃课事件,竟然没有受到追究,心内暗暗感叹运气好。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王青奇并没有绝食而死,很多天后她骨瘦如柴地重新出现在校园里,远远看见她,我都不知该说什么。后来她也考上了不错的大学,不知父亲早亡的阴影,会不会伴随她一辈子。

倒插门小伙不说话(倒插门与嘟囔嘴)(4)

无巧不成书。

就在王青奇父亲去世后不久,我和家人说起来这件事,母亲说:“那死的,是你伍军表叔!”

我万没想到事情能巧到这种地步,王青奇的父亲,竟然是我一个转着十八弯的远房表叔!我对这个伍军叔叔是没有什么印象的,只听母亲说,他个子有一米八多,很帅气一个人。

伍军兄弟五六个,可是家里很穷,只有一个哥哥说上了媳妇,其余几个,不是买的蛮子,就是倒插门。

“倒插门”,就是入赘的意思。通常男人娶媳妇,是把媳妇接到自己家来,生了孩子姓男方姓。可是有的特殊情况下,或是女方家里没有儿子,或是男方家里太穷,就会有倒插门的现象,也就是男方去女方家生活,就像是女人娶了男人一样。更有甚者,生下的孩子,也要随女方姓。

伍军家里,有三个兄弟都是倒插门,这在当地,成为极端贫穷的笑柄。伍军的父亲,没有太大本事,年轻时“推豆腐”,也只能够挣个裹腹的钱,哪里能给儿子们都成家立业呢?那年月,也不像现在,到处可以打工挣钱,没有足够的彩礼,没有排场的房子,想娶媳妇,历来是难的。有哪个女孩,愿意嫁给一家子全是光棍汉的家庭呢?

有一年春节,伍军父亲的老表去他家走亲戚,席间说到伍军他们三兄弟都是倒插门,这个老表喝醉了酒,说话不过脑子,指责起伍军父亲来:“老哥呀,当爹娘的懒,才会受穷。有一丝办法,不能让儿子去给人家倒插门啊,说出去,一个家里三个儿子倒插门,丢人哪!”这一番话,把当时已经七十多岁的伍军父亲给说出了眼泪。

伍军父亲懒不懒我不知道,但他这三个倒插门的儿子,确实都过得不顺心。伍军,可能是心思最重的那个。

王青奇的母亲是家中独女,从小也是娇生惯养,脾气很大。因为没有儿子,又心疼女儿,所以就想招一个上门女婿。经过媒人七拐八歪,寻到了相貌堂堂的伍军。那时候,一般家境稍微差不多的人家,也是不会让自己儿子倒插门的。倒插门,真的像那个很老的老表说的一样,很丢人,所以王青奇母亲在见了不知多少个歪瓜劣枣后,一眼相中了帅气的伍军。

伍军结婚后,一直孝顺岳父母一家,也让着经常无理取闹的媳妇,但还是免不了受窝囊气。

先是岳父一家要求生下孩子随母亲姓王,伍军答应了。结果,王青奇就叫“王”青奇了。姓王也是伍军的孩子,伍军对王青奇很是宝贝,父女俩一直感情非常好,好到让王青奇母亲嫉妒的地步。

谁承想,岳父一家又提出了更过分的要求,想要让伍军改姓王。伍军无论如何不能答应,就此埋下了矛盾的根。

在婚后的二十年里,因为这件事,从来没有太平过。只要夫妻之间有一点不和,王青奇母亲就会骂个不停,骂到最后一定会骂到倒插门这件事上,进而说到改姓,说到王青奇只和父亲最亲,言语中不乏轻慢之词。

伍军就是为这个,才喝药死了。据说王青奇母亲最后又恨他说王青奇这唯一的女儿只和爸亲不和妈亲,气头上说了句:“和你再亲,她也姓王!”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亲眼见到,传说中,伍军一直没有和媳妇对吵,听到这一句,直接回屋,拿起窗台上剩下的半瓶“三九一一”就一饮而尽了。

我一直记得这件事,是因为我前面提到的三叔,我的即将大婚的三叔,也是忍受不了奶奶连续月把的“嘟囔”和冷脸,在准备的婚房里喝了农药。

杀死伍军的,到底是他自己的抑郁,是“三九一一”,还是“倒插门”这个屈辱的身份,抑或是媳妇长年累月不绝于耳的“嘟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