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记得一键三连

【点赞、关注、转发】

学习硬笔书法的入门知识(那是你没学过这四步)(1)

说了这么多的软笔书法

今天来说点不一样的

说说硬笔书法吧!

在当今电脑大普及的时代,书法热不但没有降温,反而大有升温之势,尤其是硬笔书法,人们尽管可以用电脑“打”出楷、行、隶、魏等多种字体,但是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用硬笔去书写诸如笔记、作业、书信、签名、档案等。“硬笔书法教学‘四步法’”或许可以帮助学习硬笔书法。

一、引路

对于初学硬笔书法的人来说,最感迷茫的是练习硬笔字不知从何入手,有的甚至连执笔方法和坐姿都很成问题。因此,在为初学者铺路架桥时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正”。

也就是解决硬笔的执笔方法和纠正不正确的书写姿势问题。至于执笔和姿势的具体要求已有定论,这里不作赘述。 二是“三化”。

即笔画简单化、结构概括化、练习趣味化。学习硬笔书法,最难解决的是“枯燥”二字,表现在点画训练习单调乏味,结构原则繁琐无味,临习摹仿重少味。这是令初学者望而生畏的三大拦路虎。如果教师引导不得法,很容易降低学书者的兴趣,最终因索然无味而放弃。

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笔画简单化!中国汉字只有八种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钩、折、提。我们不妨将其简化,简化过程见图A。经简化后,只有,一种笔画,以爱过它的不同方向变换,又可衍生出各种点画的写法。在这一阶段的练习中,不必强求标准化,只要把线条写得挺直、干脆即可,待到下一步的“人轨”阶段再进行规范化。 结构概括化。 目前能见到的硬笔书法教材的结构原则、方法多沿袭传统的毛笔书法,一般以黄自元的《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或叶圣陶题签的《中学生字帖》为宗。笔者也曾一度效法,但学生听之茫然,总觉得过于琐碎而难以记忆,很难把握其实质性的规律和进行迁移。为此,笔者通过大量典型字例的分析、总结,将汉字结构的基本规律概括为五个字——稳妥、匀、变、自然。 所谓稳,就是重心平稳,给人安定稳妥的感觉。这是书写汉字,尤其是硬笔字的基本要求。古人就曾就说过:“字怕吊,人怕笑”。字为什么怕吊?把所写的字垂直悬挂起来观看就知道你的字节是否端正了,据说这是习书写字的第一关。观真行草隶篆各体,览古今书家碑帖,其字无不给人稳定安详之感。即使偶有不稳的感觉,也一如杂技演员的特技表演,那是一种险中之稳或稳中之险, 所谓匀,是指字中的笔画或部(偏旁、部首)之间的空间布白均匀、谐调。常言说的“计折当黑”就有这层意思。笔者认为,不匀是造成硬笔字结构难看的重要原因,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一环。 所谓变,就是要求写出来的字相同的点画或部分要有变化。或粗细不同,或方向变换,或长短各异,或大小不一,正如唐代书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所强调的:“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乘”。 所谓自然,就是说每个汉字都有它自身就是取法社会、自然万象的结果。如长短肥瘦,向背孤单,偏斜疏密等;有的字则显示为不同的几何图形,或方或圆,或飞或蹲,或跃或跳,千奇百怪,各领风骚,正所谓“长短肥瘦各有体,玉环飞燕谁敢憎“(苏轼语)。因此,我们只有本来面目书写,才显得看自然美观。 可见,稳、匀、变、自然这五个字几乎囊括了汉字结构的所有特点,“九十十二法”也好,“八十四法” 也罢,无非是这五个字引伸发挥而已。例叶圣陶题签的《中学生字帖》中所列举的结构比例关系恰是“匀”字的具体表现;“疏密大小”、“长短偏斜以及“向背孤单”等是“自然”二字生动说明。又如黄氏《结构九十二法》罗列的“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让左者左昂右低”、“直卓者中竖宜正”、“三合者中间务正”、“右边少者齐其下”、“左边小者齐其上”、“下平之字宜齐足”、“体虽宜斜而字心必正”等等,都是“稳”字的引伸发挥; 至于象“点复者宜偃仰向背以求变”、“画重者宜鳞羽参差以化板”、“重捺者须有缩有伸”、“叠趁者当或挑或驻”、“联撇恶排牙”等陈述,则是“变”字的形象写照。因此,通过以上五个字的高度概括,对汉字结构的一般特点就比较容易把握和记忆了。 在硬笔书法学习中,将笔画简化目的是先避开学书道路上这一路虎,而将重点放在结构的练习上。写好硬笔字的关键在于结构,结构不当(违背上述总结的五个字),笔画再美也会流于丑怪。

二、入轨

入轨,就是学书者引路后,使之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以免出轨或出轨,简言之,就是让习书者走正道,不走歪道、邪道。要直道前行,就必须进行严格的训练,在规范字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点画,以免信笔涂鸦,盲目自动。因此,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明了运笔的方法及各种点画的写法,所谓运笔,就是正确使用硬笔,使笔尖在纸上完成各种符合笔法要求的点画,包括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连续过程。各种点画的写法,主要是指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及其衍生点画的运笔方法。点画的训练,主要采取与毛笔书法对比练习的方法。通过对照比较,从中找出硬笔书法自身独具个性的运笔方法。

三、定向

所谓定向,就是根据个性、爱好自选一种字体(楷、行、草、隶、篆、魏)或书体(已自成风格的当代硬笔书法名家或古代毛笔书法家的法帖)临习。这好比人的目标各不相同,行走的路线自然有别。硬笔书法既然是一门艺术,也应强调弘扬个性、自成风格,不应千篇一律,仅限于实用。这样,才能给硬笔书法带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春天。 首先,详细知道临摹的具体方法、读帖的意义,能熟练掌握临摹、读帖的操作技巧。 其次,了解帖的用笔特点、结构特征及章法特色等,对帖有个全局的了解,以免临写时心中无数,“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做到“戟不虚动,下必有由”(孙过庭语)。 再次,将习作的通病进行自评并纠正。 此时,学得好的可“出帖”,或改临其他帖。如楷书拘谨者,优选临行草字帖;笔力孱弱者,可练习篆、隶书;行书浮者,可练习楷书;中有余而豪放不足者可学习米芾、王铎等人的行书等等。

四、提高

这一阶段主要是提高学书者的审美能力和拓宽知识面,解决“眼低”的问题。教学的内容包括:硬笔书法的章法布局、硬笔书法和创作与欣赏、书法简史、文字源流、书法美学、毛笔书法的用笔技巧以及书法与其他姐妹艺术(绘画、文学、音乐、舞蹈、建筑等)的关系等。

学习硬笔书法的入门知识(那是你没学过这四步)(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