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2年的毒胶囊事件之后,今年工业明胶又在食品界活跃起来,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工业明胶生产有污染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工业明胶生产有污染吗
继2012年的毒胶囊事件之后,今年工业明胶又在食品界活跃起来。
近期辽宁营口警方破获一起工业明胶大案,犯罪嫌疑人2012年以来先后从河北、山东等地购进工业明胶800余吨,销往全国8省161个县(市、区)的1000余商户,用于制作皮冻等食物或作为食品添加剂进行市场销售,涉案总金额超过1亿元。
皮冻、凉粉还能吃吗?很多人在问,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再次被触动,工业明胶非法添加为何屡禁不止?何时才能杜绝这种违法现象?
屡现非法添加
“以后我要是想吃果冻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以后我要是想吃老酸奶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以后我要是感冒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2012,皮鞋很忙……”2012年“毒胶囊”事件、老酸奶风波之后,网友的调侃让很多人印象深刻。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给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经调查发现,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然而直到今年,毒胶囊仍未绝迹。6月份,浙江警方查获可疑空心胶囊1595箱和206袋,共计1.355亿粒,其中大多数胶囊销售去向不明。
虽然2012年陷入工业明胶风波的果冻、老酸奶进行了辟谣,但人们心中疑云难消。2014年央视3·15晚会再度曝光工业明胶被用于加工糖果、酸奶等食品。一些知名品牌如金冠、雅客、蜡笔小新等上游供货商被曝使用有毒明胶。
据媒体统计,2013年至2015年,全国至少有13起非法添加工业明胶的案件,涉及江苏、山东、河南多个省份。
据了解,辽宁的工业明胶案,目前已抓获相关犯罪嫌疑人32人,扣押用于加工有毒有害工业明胶65吨、有毒有害皮冻3798.45公斤,但涉案产品的流向还没有完全确定。
“添加工业明胶的产品,去向一般不是大型超市,而是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这些地方集散功能比较强,消费者往往以低价作为选择产品的标准,给了这些非法添加工业明胶的产品可乘之机。”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分析。他认为,目前追溯体系建设的不完善,让问题产品很难追溯到源头,也很难查得出去向。
“劣币驱逐良币”
工业明胶的滥用导致了明胶这种食品添加剂的污名化,很多人对明胶开始“谈虎色变”。
明胶作为增稠剂,广泛应用于酸奶、软糖、皮冻、粉条、酱油等产品中。按照相关规定,制作食品级和药品级的明胶的原料是动物的皮和骨骼,应该是健康的、新鲜的,并且通过检疫的。
工业明胶广泛用于板材、家具、火柴等。制作工业明胶的皮革废料在行业内俗称“蓝矾皮”,含多种重金属,其中主要是铬,会破坏人体骨骼以及造血干细胞,长期食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甚至癌症。另外还可能含有铅、汞等有害物质,对人体肝脏、血液产生危害。
“价格低”“卖相好”是工业明胶非法添加到食品中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河北一位明胶销售商向《民生周刊》记者透露,制作食品级明胶的原料和工艺要求较高,食用明胶价格一般是每千克40元左右,而工业明胶则为每千克12元左右。两倍多的价差让一些人铤而走险。
食品添加工业明胶后肉眼很难分辨,甚至卖相更好。辽宁营口工业明胶案犯罪嫌疑人张某坦承,“以前做皮冻颜色不好看,还爱化,换了这种皮冻粉(工业明胶)好多了,颜色好,还不爱坏。”
“工业明胶是一种混合添加物很难检测。”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执法人员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工业明胶早已被列入原卫生部发布的食品非法添加“黑名单”——《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可能添加的食品品种包括冰淇淋、肉皮冻等,而检测方法一栏显示“无”。
“工业明胶的滥用已经让粉条等产品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上述执法人员表示。多位粉条生产企业负责人对这种现象深有感触。
一位粉条加工企业负责人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国内粉条价格竞争太激烈,正常控制原料进行生产,成本可能比现在的市价还高。而经销商为了利润,把价格压得很低。由地瓜、土豆制成的粉条可以不加明胶,但由玉米、小麦制成的低端粉条,一般都得加明胶或明矾,否则成品率会很低。食用明胶价格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为了降低成本,可能选择低廉的工业明胶。
如何杜绝
工业明胶购买十分便利,辽宁营口工业明胶案犯罪嫌疑人崔某便是主动向千余商户推销工业明胶。
按照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应当具有与所生产食品添加剂品种相适应的场所、生产设备或者设施、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制度,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食品添加剂的经营目前不需要办理许可证。
在阿里巴巴采购批发网站上,食品级、工业级明胶经常在一起售卖。河南郑州一个主营食品添加剂的企业页面上没有工业明胶,但客服人员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可以在食品级明胶的链接处下单,结算时客服修改价格,按照工业明胶的价格算,便宜一半。而另一个主营化工产品的企业也表示可以提供食品级明胶,并称这是企业自己生产的。
在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主任王伟国看来,一方面,根本原因在于购买明胶的生产者明知故犯,贪利忘法忘义;另一方面,将工业明胶隐藏在食用明胶后面售卖,或者化工企业售卖食用级明胶等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会诱导一些人贪图便宜购买工业明胶用于食品添加。”他表示,对此类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应该按照法律规定,严格监管;对此类食品添加剂的销售,建议进一步加强监管,明确经营者不得同时销售工业用和食品用明胶等。
“追溯体系要尽快完善。”洪涛表示。他认为,一方面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要转型升级,走向智能化,完善台账制度,实现可追溯;另一方面,工业明胶这类容易被滥用的产品应该建立追溯制度,这样可以了解它们的真实用途,一旦被用于食品就要立即处理。
对于必须使用明胶的产品,洪涛认为,应该保护一些正规品牌,让生产者、经营者都有利可图,再加上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多部门无缝衔接,有效监管,形成一个良性的、合法的生产经营环境。(《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