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全市上下16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市于2015年摘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今年,我市将首次接受全国文明城市复检测评,面对新的测评体系,我市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升级版”,将面临哪些硬指标?为此,近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第四次全国文明城市复检(全国文明城市复检有哪些硬指标)(1)

资料图

测评体系有新变化

从1999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提出,我市始终把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作为创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各部门把创文工作的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在取得全国文明城市的桂冠后,我市更是坚持创文常态化建设,锻造了善打硬仗、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形成了凝心聚力、团结拼搏的强大合力;实施“城市五拆”、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公厕、停车场等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和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一批又一批“最美宝鸡人”,一个又一个道德模范荣登“中国好人榜”,一朵朵文明之花盛开在西秦大地。

全国文明城市每三年评选表彰一届,今年是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表彰年,也是我市自2015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后,首次接受全国文明城市复检测评。据市文明办工作人员介绍,因为复检与创建用的是一样的测评体系,所以复检并不比创建容易。而且今年7月,中央文明委颁发了《全国文明城市(地级以上)测评体系(2017年版)》。新版《测评体系》由牢固的思想道德基础、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长效常态的创建工作机制3大板块、90项测评内容、188条测评标准构成,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

与老版测评体系相比,新版增加了众多内容,在指导思想上,强调建设崇德向善的城市、文化厚重的城市、和谐宜居的城市。在测评内容上突出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对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工作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增加了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等内容。例如,新版测评体系要求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提高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要编制专项规划,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要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有效支持农村改路、改水、改厕、旧村改造,推进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帮助治理农村面源污染;要支持农村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村、文明镇创建。

市文明办工作人员介绍,在测评方法上虽然还是采用网上申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三种方式,但在操作细节上更注重过程,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实地考察。例如,安排测评人员到城市公共交通指挥中心,随机调取某时段的监控录像,据此对市民文明交通行为进行测评打分。

高标准创建仍需努力

接受复检测评既是对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工作的检验,也是深化创建、补齐短板、整改提升、提高品质的需要。据了解,对照新的测评体系,我市的创建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据介绍,新的测评体系标准更高、测评范围更广、测评方式更全、测评手段更新,复检测评对我市的常态化创建来说将是更为严格的考验。以交通管理为例,根据测评体系规定,市区主干道每 5公里违章停车不超过 2辆。车辆、行人各行其道,无闯红灯、乱穿马路现象。显然在这些方面,我市创建工作还需继续加强,目前我市车辆乱停乱放问题仍比较严重,市区主干道行人横穿马路、闯红灯及人车争道现象也时有发生。对此,市公安交管部门增派警力严格管理,科学指挥,加大硬件投入,扩大监测范围,正进一步规范交通行为。同时,市规划、住建部门也加快新停车场建设进度,为优化交通秩序创造良好条件。

第四次全国文明城市复检(全国文明城市复检有哪些硬指标)(2)

资料图

城市管理也是新测评体系中的重要部分,特别是提出了城市精细管理的要求。例如,垃圾清运及时、分类处理,无脏乱差现象,公共厕所保洁及时、无明显异味;依法规范管理,公共秩序良好,无违章停车、占道经营、小广告乱张贴现象。虽然我市有较好的城市管理经验和基础,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管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今年以来,快速发展的“共享单车”本意是打通都市出行“最后一公里”,但乱停乱放、恶意损坏现象十分普遍。此外,有些道路旁的早市、夜市并未进入规定的市场,造成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影响了市容环境和交通顺畅。对于老问题,我市相关部门近期加大执法力度,狠抓出店经营、占道经营、流动摊贩、夜间烧烤整治,优化市容环境,目前已初见成效。而对于“共享单车”无序停放的问题,仍需有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发力,创新方法大力整治。

新的测评体系对社区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原来要求环境绿化美化、卫生状况良好、无脏乱差现象外,还增添了路面硬化、平整,排水设施完善,无明显坑洼积水等标准。而我市部分老旧小区未能及时改造,加之物业管理水平低下,仍存在楼道内乱堆乱放、小区内乱搭乱建,人行道地砖、健身器材存在脏、旧、破等问题。

常态化创建打造“升级版”

我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的实施意见》,把创文工作纳入全市各级日常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管理,使软指标变成了硬杠杠。《实施意见》从体制机制常态化、四区及各部门工作常态化、创建活动常态化、重点工作常态化、宣传教育常态化、考核奖惩常态化六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完善了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市级领导包抓网格、部门包抓片区、干部包抓点位、四区和市级各部门坚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例会等制度,做到思想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

因此,对照新的测评体系,我市许多工作已是未雨绸缪。例如,测评体系要求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去年,我市对运行多年的数字化城管进行了升级改造,城市管理初步实现了由数字化城管到智慧城管的转变。今年初,我市又确定了35个市级智慧城市项目,年内建成智慧社保、智慧教育、智慧养老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建成,将最大可能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让群众真正进入智慧生活。新测评体系提出要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支持农村改路、改水、改厕、旧村改造。近年来,我市突出重点,坚持净化先行,着力清“三堆”,治“三乱”,美“三口”。同时,还通过实施农村气化工程、农村路网建设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森林围村工程等,带动环境卫生大改观、群众生活大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域覆盖,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观。此外,在新测评体系中提出的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开展道德模范专题宣传,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支持农村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等方面,我市相关工作也都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我市在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不但着力加快追赶超越步伐、提升宝鸡硬实力,更加注重提升文化软实力、城市美誉度、群众获得感,扎实开展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完善行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行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标行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行动、未成年人环境优化行动等“十项行动”,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将常态化创建的触角,深入到机关、企业、校园、社区、村镇等基层单位,形成全民动员、全员参与的良好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