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时光##演艺名人堂##演技实力派#

只因无意中瞟了江青一眼(只因无意中瞟了江青一眼)(1)

1965年至1976年,全国共有20多个舞台艺术作品被冠之以“样板戏”称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最早搬上舞台的8个,即: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如今,样板戏的内容已经过时,但它在伴奏与舞美方面的创新,使其有别于传统戏剧。加之样板戏通俗易懂的特点,不少唱段、唱腔,流行甚广,成为几代人的记忆。那些曾经参演过样板戏的演员,年龄都在70岁以上了,有些已经离世。他们当年在舞台上群星闪烁,熠熠生辉,离我们普通观众既近又远,有许多内幕是我们不清楚的。盘点一下他们的演出经历,和辉煌之后的现状,对于社会的正常发展,应该是有借鉴意义的。

一、《红灯记》

演员阵容:钱浩亮饰李玉和、刘长瑜饰李铁梅、高玉倩饰李奶奶、袁世海饰鸠山。

钱浩梁,1934年出生,6岁随父学艺,1943年进入上海戏曲学校,1962年选调中国京剧院一团。著名京剧老生和武生,文革时期改名浩亮。钱浩梁在《红灯记》中扮饰演李玉和。在他之前,李玉和的扮演者是李少春。李是建国后中国京剧院一团团长,江青嫌他身材不够“英雄形象”,就让B角钱浩梁替代了他。李少春文革中惨遭迫害,于1975年逝世,年仅56岁。

在此期间,钱浩梁却因扮演李玉和受到重用,当了三个月的文化部副部长。文革结束,钱浩梁接受审查,被定性为“犯有严重政治错误,免于起诉”。1982年恢复自由,1983年与夫人曲素英同往河北省艺术学校任教。1989年10月,《新体育》杂志为庆祝创刊40周年,邀请钱浩梁夫妇露演,观众强烈要求他演唱《红灯记》。盛情难却,他清唱了一段“提篮小卖”,受到长时间热烈鼓掌。钱浩梁最后一次舞台演出是在2016年重阳节。

刘长瑜,生于1942年,祖籍无锡,1959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京剧旦角,国家一级演员。曾随于连泉、华慧麟、雪艳琴、赵桐珊等名家学艺,1958年拜荀慧生为师。1965年在中国京剧院首次公演的京剧《红灯记》中,刘长瑜扮演李铁梅。1983年在京剧《春草闯堂》中扮演春草而荣获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与洪雪飞的大气相比,刘长瑜的长相是那种小家碧玉式的类型。

只因无意中瞟了江青一眼(只因无意中瞟了江青一眼)(2)

刘长瑜饰李铁梅

《卖水》是刘长瑜的成名作。她擅演的传统戏目有《红楼二尤》、《辛安驿》、《桃花村》、《四郎探母》等。“文革”期间曾拒绝过江青给的“党票”。1996年任中国京剧院常务副院长。

高玉倩,1927年生于北京,8岁入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先后师从王瑶卿、于连泉、韩世昌、雪艳琴、欧阳予倩、程玉菁等。1947年加入焦菊隐主办的北平艺术馆,演出新京剧《桃花扇》、《新蝴蝶梦》、《九件衣》等。1950年调入中国京剧院,演出剧目有《凤凰二乔》、《彩楼记》、《吕布与貂蝉》等。1964年改工老旦,嗓音高亮,富有激情,在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扮演李奶奶,有精彩表现。后在电视剧《西游记》中扮演过高老太太。

袁世海,1916年生人,幼年入富连成科班学戏。袁世海出科后,先搭尚小云班演戏,在尚主演的《九曲黄河阵》、《玉虎坠》中扮演配角。袁世海为得到深造,拜郝寿臣为师,技艺力求精益求精。袁世海嗓音宽亮浑厚,他将自己特有的炸音与圆润之音调和使用,呈现刚劲明爽效果,咬字发音真切清透,注重造型完美,有“活曹操”美誉。1960年代,他在样板戏《红灯记〉中扮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在样板戏《平原作战》中扮演日军龟田队长。

袁世海是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以架子花脸闻名。代表作有《盗御马》、《论英雄》、《将相和》、《野猪林》、《响马传〉等,是第二届金唱片奖获奖艺术家。2002年病逝,享年86岁。

二、《沙家浜》

演员阵容:谭元寿饰郭建光、洪雪飞饰阿庆嫂、万一英饰沙奶奶、马长礼饰刁德一、周和桐饰胡传魁。

谭元寿,1928年生人,10岁入科班。曾祖为谭鑫培,祖父谭小培,父谭富英。是文武兼备的京剧老生,1964年扮演郭建光。现在他的长子谭孝曾、孙子谭正岩也都是工老生,这是中国连续七代的老生世家。

阿庆嫂的扮演者最早不是洪雪飞,而是赵燕侠。赵是京剧大师,曾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等多位艺术家同台演出。1964年,赵燕侠主演现代京剧《芦荡火种》(后改名《沙家浜》),成功塑造了阿庆嫂这一艺术形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的亲切接见。后因江青送她了一件毛衣她没有穿,得罪了江青,被换下,从此十多年没再演出。

赵燕侠的退出,给洪雪飞提供了机会。洪雪飞原为昆剧演员,后改唱京剧,1964年被调入北京京剧团饰演阿庆嫂。洪雪飞具有疏朗大气的特质,她的阿庆嫂扮相洒脱,一招一式干净利落,“智斗”唱段使她闻名全国。1979年,洪雪飞重归昆剧,1995年赴新疆演出途中遭遇车祸身亡,终年52岁。

扮演沙奶奶的京剧演员万一英,是全剧演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演的却是剧中年龄最大的角色。参加《沙家浜》的演出是她个人艺术生涯中最难忘的一件事。

马长礼,1930年生人,谭富英的徒弟,马连良义子,老生演员,在《沙家浜》中扮演刁德一,将一个外表温文尔雅、内心狡猾奸诈的刁德一刻画得惟妙惟肖。

周和桐,京剧净角演员,工架子花脸,北京人,在京剧《沙家浜》中扮演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魁。《沙家浜》“智斗”一场,原来只有阿庆嫂和刁德一两个人的对手戏,胡传魁一边呆着去了。江青提出要把胡传魁拉到矛盾里来,展开三个人的心理活动。周和桐饰演的胡传魁,很好地表现了胡的江湖气,以及仗义、豪爽、缺少心机的性格特点。周和桐出生于1920年,逝世于1986年,享年66岁。

三、《智取威虎山》

演员阵容:童祥苓饰杨子荣、沈金波饰少剑波、齐淑芳饰小常宝。

杨子荣的扮演者最初不是童祥苓,而是另一名京剧武生李仲林,其父为京剧名丑“小桂元”。轮到李仲林再取艺名,便添加了一个“小”字,叫小小桂元。李仲林演杨子荣有很长时间,同时也是该剧的导演,只因有一次无意中用眼瞟了江青一下,恰恰被江青看见,就说李仲林不尊重她,为此将他撤下换上了童祥苓。

童祥苓出身梨园世家,工老生,8岁时即在四姐童芷苓的引荐下学戏,文武兼备,做工精细,善于刻画人物,演唱富有韵味。在《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中分别饰演鲁肃、孔明、关羽。

《智取威虎山》早在1958年就开始排练演出,几经修改,主角几易其人。1968年因拍电影《智取威虎山》,江青最后选中由童祥苓来扮演杨子荣。文革中童家班遭到批斗,童祥苓也受到牵连,童祥苓遂将扮演杨子荣视为童家班“将功赎过”的机会,兢兢业业,不敢丝毫马虎。童祥苓的眼睛很有特点,天然的欧式大双眼皮,目光炯炯有神,其英雄扮相别具一格。

1993年,为帮助失业的儿子,童祥苓提前退休,参加各类演出筹措资金,然后用这笔钱开了一家小饭馆。如今他与妻子在上海安度晚年。

少剑波的扮演者沈金波,原名沈小秋,京剧老生,北京人。沈家是五代梨园世家,沈金波的叔叔沈玉才,是才艺超凡的琴师,中国京剧院原版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京胡,便是由沈玉才操奏。沈金波1970年在京剧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中出演少剑波,后调到上海戏曲学校任教授艺,任教导主任直至退休。1990年因患癌症医治无效溘然长逝。

沈金波舞合形象如玉树临风、稳重潇洒。其唱腔清润高亢、荡气回肠。其嗓音天赋具有独特的金属声,他演唱的“朔风吹”一段,成为京剧史上的经典代表之作。

刀马旦齐淑芳,在《智取威虎山》中饰演小常宝。她自幼受其嫂嫂、中国著名京剧武旦张美娟的精心传授。1958年,16岁的齐淑芳为毛泽东演《三战张月娥》,原戏是三个男的打一个女的,毛泽东认为不公平,后改成降伏讲和,还她粮草,共同对付朝廷。1960年齐淑芳在北京吉祥剧院演出引起轰动,此后在民族文化宫演出,周恩来亲自观看,当看到18岁的女孩在台上又翻又打又唱很高兴,认为她很有发展前途。京剧大师梅兰芳更是上台紧握她的手,连声称赞:“后起之秀!后起之秀!”

齐淑芳除演《智取威虎山》中的常宝外,还演了京剧电影《打孟良、打焦赞、打韩昌》中的杨排风、京剧电影《磐石湾》中的海云。1988年上海京剧院由齐淑芳带团去美国演出,后定居美国,在纽约创建“齐淑芳京剧团”,每年演出100多场。

四、《海港》

同《沙家滨》等几个样板戏比较起来,《海港》在八个样板戏中,精彩度和受欢迎程度,都要弱了许多。她的演员阵容,知名度也远不及前面几部样板戏。如果不是圈内人士,很难有谁能清晰记得剧中的演员。

全剧表现了码头工人的高涨的革命热情和复杂的敌我斗争,核心人物是装卸队书记方海珍。这个角色原本由童祥苓的四姐童芷苓扮演,童戏路极宽,善于刻画人物,她师从梅兰芳、荀慧生,兼学程砚秋、尚小云,有次在上海天蟾舞台演出,她把四大名旦的代表作一个人全唱了,引起极大轰动。但不知是何原因,扮相好、会演戏的童芷苓却不被江青看好,撤下了她的角色,而换上了李丽芳。

只因无意中瞟了江青一眼(只因无意中瞟了江青一眼)(3)

童芷苓

李丽芳工青衣,程派旦角,也是很不错的演员。她1952年加入总政京剧团担任主演,1958年响应“支边”号召,赴西部组建宁夏京剧团。1967年调上海京剧院饰演方海珍,成功塑造了方海珍的艺术形象。李丽芳经常主演的剧目有《佘赛花》《穆桂英挂帅》《吕布与貂蝉》《花木兰》等数十出。2002年4月29日逝世,终年70岁。

另一位主演朱春林扮演马洪亮,但朱春林在闲谈时说:“人生一辈子,吃在广州,穿在上海,死在台湾(不火化)”有人拿了这话向剧团反映,朱春林的角色很快便被撤下。

把朱春林撤下后,因为形象已经定型,只有儿子朱文虎与他相似,便让朱文虎接替父亲饰演马洪亮,化妆后几乎没有分别。说起来也是一桩趣话、笑话。马文虎后来任上海京剧团业务副团长,自编、自导、自拉、自唱,多次出访国外。

说到《海港》能够跻身样板戏,是毛泽东钦点的。1967年春,该剧赴京参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纪念演出,在中南海请中央领导审看。毛泽东看后说:“《海港》可以成为样板戏嘛,但要改成敌我矛盾。”

五、《奇袭白虎团》

演员阵容:宋玉庆扮演严伟才、方荣翔扮演王团长。

宋玉庆,山东省京剧团演员,1941年出生,6岁学戏,唱、作、打皆很出色。1964年,文化部在北京举办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22岁的宋玉庆在《奇袭白虎团》中饰演侦查英雄严伟才,成功塑造了现代军人的形象,引起巨大轰动,吸引了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盖叫天等京剧大师的高度关注,公认宋玉庆是一个前途无量的京剧天才。

他因为在样板戏电影《奇袭白虎团》中出演严伟才而闻名大陆,其中精典唱段“打败美帝野心狼”更是脍炙人口,广为传唱。他八十年代初便移民美国,在美国结识了很多“美帝野心狼”。大伙聚会时,美国人知道宋玉庆是唱京戏的,要他唱上一段。有朋友悄悄告诉他唱那段“打败美帝野心狼”,宋玉庆觉得不妥。美国朋友知道原委后,连声说“喏!这没什么。”宋玉庆刚一开口,“美帝野心狼”们便笑得前仰后合,纷纷夸赞:“太有趣了!太有趣了!”

扮王团长的方荣翔,生于1925年,7岁学戏,是京剧名家裘盛戎的弟子,1989年因心脏病去世。此前四年,曾做过心脏搭桥手术,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医生:“我还能唱吗?”

六、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但凡看过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没有人不知道刘庆棠的,他在舞剧中扮演党代表洪常青,英俊潇洒的大幅剧照,在文革中随处可见,是众多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不过刘庆棠的舞蹈生涯是和政治捆在一起的,文革期间,他担任中央芭蕾舞团党委书记、文化部副部长。这种并不单纯的经历,让他和四人帮有了割不断的联系。1976年10月。四人帮一倒台,他即被隔离审查,1983年获有期徒刑14年,后患肝硬化保外就医。

只因无意中瞟了江青一眼(只因无意中瞟了江青一眼)(4)

刘庆棠剧照

从秦城监狱出来后,他遭遇了两个女人,其中一个叫沙音的,对他帮助尤多。如果读者有兴趣,可在网上查阅到相关记叙。此处限于篇幅,不能赘述。

舞剧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是吴清华,在更早的电影《红色娘子军》中,这个人物的名字叫吴琼花,后来电影改编为芭蕾舞剧,江青插手其中,吴琼花就改名吴清华了。舞剧第一场有个精彩片段:常青指路,是吴清华的亮相表演。这个角色最早的表演者是舞蹈家白淑湘。她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成功地塑造了女主角吴琼花的形象。

江青插手芭蕾舞剧娘子军后,吴琼花改名吴清华,表演者也变成了薛菁华。

薛菁华出生于1945年,文革中因一次偶然机会,被江青发现同自己年轻时的长相相似,于是决定让她饰演吴清华,使其成为1970年代红透国内外的芭蕾舞明星。现为香港菁华舞蹈艺术中心主席。

七、芭蕾舞剧《白毛女》

同样是芭蕾舞剧,《白毛女》名声不如《红色娘子军》响亮。舞剧的前身是歌剧《白毛女》,后来根据周恩来“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号召,编演为芭蕾舞剧。改编时,在原作基础上作了脱胎换骨的质变。整部舞剧,以“拯救”与“解放”展开宏大叙事,迎合了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背景。

最初,由顾峡美扮演喜儿。这位喜儿在文革前期奋起造反,反戈一击批判芭蕾舞剧《白毛女》,被剧组撤下。其后扮演喜儿的演员是石钟琴,因为舞蹈量太大,又增添了张美珍、茅惠芳作为替补。

剧中喜儿的未婚夫王大春,扮演者凌桂明,1966年毕业于上海舞蹈学校,参演过《天鹅湖》《吉赛尔》《仙女们》等舞剧,1964年在“上海之春”中,还是学生的凌桂明便参演了芭蕾舞剧《白毛女》,其扮演的大春,获得好评。现任上海舞蹈家协会主席、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名誉院长。

八、交响乐《沙家滨》

指挥李德伦。这个名字,凡是进过老电影院的中国人,没有不知道李德伦的,他的名字,常常出现在电影开始时的银幕上,而且是以大号字突出显示:指挥——李德伦。

至于另一部样板戏《杜鹃山》,也值得附上一笔。其中柯湘的扮演者杨春霞,扮相秀丽,唱腔优美。演出过大量传统剧目,像《白蛇传》《凤还巢》《状元媒》《霸王别姬》《玉堂春》《四郎探母》《望江亭》《游园惊梦》等,是第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她曾在86版的电视剧《西游记》中扮演白骨精。最初,杨春霞极不愿意接手这个角色,以她上海第一旦的身份,出演白骨精,无论演得怎样出色,也是有损形象的。后来导演与她达成口头协议,在演完白骨精后,再出演女儿国国王。但后来拍摄女儿国时,导演杨洁却选用了另外一个演员。这让杨春霞很受伤害,二杨从此再不碰头。(徐敏)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青衣仙子的一维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