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学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改革开放的时间,别的不说,书籍方面最有影响的舶来品就是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当时我们县的一个领导专门去洛阳买了琼瑶的全本小说,从老师的嘴里说出,令我羡慕不已(时过境迁,如今,的确不算什么了,网上到处都是,反而懒得看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要有人名?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要有人名(千古成语今日析之碧血丹心)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要有人名

我上学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改革开放的时间,别的不说,书籍方面最有影响的舶来品就是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当时我们县的一个领导专门去洛阳买了琼瑶的全本小说,从老师的嘴里说出,令我羡慕不已(时过境迁,如今,的确不算什么了,网上到处都是,反而懒得看了)。

金庸和琼瑶是很难超越的丰碑,但我们知道,风格也往往是致命伤,琼瑶这一点比较明显(但后来的《还珠格格》能一改作风,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那些粗制滥造假充的文人们写的武侠小说就让人大跌眼镜了(如今的看法),但当时还是很感了不起,不过千篇一律得很,于是乎我像宋丹丹一样冒出个想法要写一本书,她的叫《月子》,赵本山的叫《伺候月子》,我的叫《碧血丹心》,这是武侠小说的普遍名称,这样的小说叫《年子》的不会,记得有个电影叫《过年》的曾经红了。

但只写了几千字,那是上初三的时候,十四岁,之后便没了下篇,后来又写别的武侠,《演天令》,十五万字;《扬眉剑出鞘》,十三万字。

但仍然没有下文,这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如今写这些不一样的文章,不知何时才能再拾起那些,那时是用笔一笔一划地写在纸上的,辛苦自不待言。

自己没能坚持下来,人家宋丹丹坚持写了《月子Ⅱ》,自出版以来已经卖10万册,跃居图书畅销排行榜第一位,不过人家赵本山说:俺们村人一听《月子Ⅱ》出版了,全村男女老少一窝蜂地全奔村头厕所去了……村头厕所就是俺村图书馆,一般看书都上那看去。

于是又想起被后人推崇的鲁迅,当时代有个叫叶灵凤(我认为有点像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又有点左的作家,故去于1975年的香港)的作家在他的《穷愁的自传》中,让主角魏日青说:“照着老例:起身后我便将十二枚铜元从货摊上买来的一册《呐喊》撕下三页到露台上去大便。”

鲁迅也不示弱,在他的《上海文艺之一瞥》中说:还有最彻底的革命文学家叶灵凤先生,他描写革命家,彻底到每次上茅厕时候都用我的《呐喊》去揩屁股,现在却竟会莫名其妙的跟在所谓民族主义文学家屁股后面了。

五年后《阿Q正传》被改成话剧,叶灵凤又出面议论。鲁迅写道:“好像我那一本《呐喊》还没有在上茅厕时候用尽,倘不是多年便秘,那一定是又买了一本新的了。”

写了这么多,一句话:碧血丹心。我理解,就是执着,追求是痛苦的,没有人理解,更可能有风言风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最底层的也实现不了,但心不变的人……

我在微博中写道:不吃苦中苦,难得人上人,是对的,但“吃了苦中苦,还不能人上人”,就让人郁闷了。

不过看看人家金庸赖以成名的小说《射雕英雄传》电视剧中有个一段叫“铁血丹心”,才理解这“侠之大者”是经过无数人的默默无闻、自己的千锤百炼得到的。

所以,奋斗是永恒。

故而,我们看到“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就只是人们的一种寄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