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馆#

十二年前的南沙天后宫(博物馆小记3赤湾天后宫)(1)

2019年,赤湾天后宫重新修复完正门与牌坊的时候想去来着,但是没去成,那时候也没想到居然会三年都没机会去,如今重游,不得感慨时间的流逝真是可怕!

这座在小南山下赤湾村旁的“赤湾天后宫”在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发展。

十二年前的南沙天后宫(博物馆小记3赤湾天后宫)(2)

2012年的赤湾村

赤湾天后宫是明清时期新安八景中的第一景。赤湾天后古庙创建年代不详,但明、清两朝曾多次修葺。

天后庙,一在南山赤湾,永乐八年,中使张源重修;天顺七年,兵科给事中王汝霖、行人刘泰、刑科给事中陈嘉猷、行人彭盛夫重修;万历八年,海防同知周希尹、知县邓凌云、王维翰、梁大皞、邱体乾重修;万历十五年,知县丘体乾重修;万历四十四年,知县王廷钺砌大门外月池,跨以石桥,桥前为牌楼,周以砖垣,为石窗十二;崇祯五年,知县乌文明重修牌楼,庀石为之;崇祯八年,副总兵黎延庆重修前殿,更塑神像,以后殿为寑殿,大门左、右各建官厅,及中殿左、右官房;岁有田租,顺治十三年,都督张、守备张应科重修。乾隆初年,埠商倪重修;嘉庆二十二年,总督蒋、提督林、知县孙海观重修。

《宝安县志》记载,至清末,赤湾天后宫已“有屋大小一百间,里面有许多大小不同的佛像”,计有山门、牌楼、月池、石桥、钟楼、鼓楼、前殿、正殿、后殿、左右偏殿、阳房、长廊、碑亭、角亭等建筑20余处,加上附属建筑、庙产及祀田,占地达900余亩。

赤湾天后宫后来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1992年,南山区政府开始着手按历史原貌修复赤湾天妃庙,更名为“赤湾天后宫”。1995年,赤湾天后宫正殿落成。1997年,天后博物馆成立。1988年,深圳市政府公布赤湾天后宫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二年前的南沙天后宫(博物馆小记3赤湾天后宫)(3)

十二年前的南沙天后宫(博物馆小记3赤湾天后宫)(4)

2012年,我第一次去赤湾天后宫,走在红墙边,看墙边的细竹随风摇曳,非常幽静。透过钟楼还能望见远处的山头,如今再看周围已高楼林立。

十二年前的南沙天后宫(博物馆小记3赤湾天后宫)(5)

十二年前的南沙天后宫(博物馆小记3赤湾天后宫)(6)

天后宫不大,走走停停转转,更多是体味闹市中的安静,寻访曾经盛大的“辞沙”祭祀大典。

“辞沙”祭祀大典,是指明代以来国家使节率船队出使各国之前,在赤湾天后宫前沙滩上举行的官方祭祀海洋的仪典。

十二年前的南沙天后宫(博物馆小记3赤湾天后宫)(7)

十二年前的南沙天后宫(博物馆小记3赤湾天后宫)(8)

十二年前的南沙天后宫(博物馆小记3赤湾天后宫)(9)

看完天后宫,还可以去赤湾左炮台和宋少帝陵逛逛。

赤湾左炮台位于南山区蛇口半岛的深圳鹰嘴山顶端,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分为左、右炮台,共有生铁炮12门,现只有左炮台保存完好。鸦片战争期间,赤湾左炮台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宋少帝陵是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宋少帝赵昺的陵墓,是广东省内发现的唯一的皇寝陵。陵墓在赤湾天后宫西边约五百米处,北有小南山,南临伶仃洋。陵墓有白石墓碑,上书“宋祥兴少帝之陵”,碑背面刻“崖海潜龙,赤湾延帝”八个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