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李忠秀,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预防乳腺增生这4件事一定不能忘?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预防乳腺增生这4件事一定不能忘(说说乳腺增生怎么防治)

预防乳腺增生这4件事一定不能忘

——访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李忠秀

记者 康艳莉

近年来,许多到医院就诊的女性,经常会因检查出乳腺疾病而十分苦恼。据了解,临床检查出患有乳腺疾病的女性患者,因乳房疾病、包块就诊者占80%以上,其中50%以上被临床诊断为乳腺增生症。为此,一些女性发现乳房有硬块,就担心乳腺癌,或者一查出乳腺增生就担心癌。那么,这种担心有没有道理呢?是不是自己吓唬自己的多余之忧呢?本期健康话题,记者在“三八”节前走访了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李忠秀。

●乳腺增生,咋回事?

专家指出,乳腺增生症尽管发病率高,但它是一种预后良好的良性增生性疾病,有些乳腺增生患者有自愈倾向。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专家介绍,从临床上看,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在青春期或年轻女性中,经前有乳房胀痛、有时疼痛会波及肩背部,经后乳房疼痛逐渐自行缓解,仅能触到乳腺有些增厚,无明显结节,这些是生理性改变,不是病,也不需要治疗,属于生理性的增生。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乳腺正常结构出现紊乱,属于病理性增生,它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多发于30岁至50岁女性,发病高峰为35至40岁。

病理性的乳腺增生,以小叶腺泡、末梢导管和结蹄组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增生为特征(分小叶增生型,纤维腺病型,纤维化型)以及小叶末梢导管和腺泡高度扩张成囊为特征(乳房囊性增生病)。

●乳腺增生,怎么来的?

专家指出,目前,乳腺增生真正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但大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环境因素等有关。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是内分泌失调。由于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是乳腺增生发病的重要原因。如卵巢发育不健全、月经不调、甲状腺疾病及肝功能障碍等。

二是情绪等精神因素的影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不良精神因素都容易形成乳腺增生,另外,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等也会造成乳腺增生,而且这些不良因素还会加重已有的乳腺增生症状。

三是人为因素或不良生活习惯影响。比如女性高龄不育、性生活失调、人工流产、夫妻不和、不哺乳等原因,造成乳腺不能有正常的、周期性的生理活动。另外,佩戴过紧的胸罩或穿过紧的内衣等也属于一种人为因素。

四是饮食结构不合理。由于生活质量越来越高,随之给人们的饮食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许多人习惯了高脂、高能量饮食,以致脂肪摄入过多,饮食好了,有高血压、高血糖病的人也很多,这些也容易使女性出现内分泌失调,导致乳腺增生。另外,不少女性还有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也会诱发乳腺病。

五是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避孕药。人体长期过量摄入雌激素,将导致内分泌平衡失调,现在一些速生食品、人工饲养的水产及家禽使用的饲料中也多含有激素成分,长期食用含有激素的食物,势必会增加乳腺疾病的危险。

●乳腺增生,如何识别?

专家称,凡病皆有征兆。乳腺增生尽管诱发原因比较多,但做到早些发现、及时治疗,也不难。要做到及时发现乳腺增生,不外乎有这样几点及早识别——

首先,不要忽略乳房疼痛。专家指出,乳腺增生导致的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可向同侧腋窝或肩背部放射;部分可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劳累、天气变化而波动。这种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女性常常因工作繁忙或家庭因素,对这种疼痛采取忍、拖的方式来对待,最终导致疾病加重。

其次,不要忽略乳房肿块。专家介绍,乳房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一般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表现为大小不一的片状、结节状、条索状等,其中以片状为多见,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触痛。大部分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

此外,也不要忽略乳头溢液。专家提醒,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多为淡黄色或淡乳白色,也有少数患者经挤压乳头可见溢出溢液,如果出现血性或咖啡色溢液尤其需要谨慎。

●乳腺增生,怎样防治?

说到乳腺增生的预防,专家提出了“四保持原则”,即要保持舒畅的心情、乐观的情绪;保持良好的饮食结构,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甜食及过多进补食品,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或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类,多吃粗粮;保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调节内分泌可以对乳腺增生的预防起到一定作用;保持多运动,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避免人流,坚持哺乳,能防患于未然。

对乳腺增生的治疗,专家指出,目前治疗上基本为对症治疗。

一般来讲,部分病人发病后数月至1年或2年后常可自行缓解,多不需治疗。但乳腺增生有很多类型,生理性的乳腺增生,如单纯性乳腺增生症,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因精神、情绪及人为因素引起的乳腺增生,通过自身的调整,也会消退或缓解。

对于病理性的乳腺增生,如小叶增生型,纤维腺病型,纤维化型,乳房囊性增生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多数病人发病后数月至1年或2年后常可自行缓解,因此,如诊断确定,多不需治疗。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为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软坚散结、调补气血等作用,并可缓解疼痛。此外,尚有激素疗法,有人采用雄激素治疗本病,但这种治疗有可能加剧人体激素间失衡,不宜常规应用。

专家最后提醒,少数乳房囊性增生病可能会发生癌变(约2.5%),因此必须在3至6月内定期复查,必要时要进行活检,特别是对于单侧,病变范围局限者更应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