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有所谓“炼字”的说法。所谓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正所谓画龙点睛,又所谓一字千金,往往一字之差就能够决定诗词的好与坏,或者是神品与上品。

所以唐代诗人卢延让在《苦吟》诗里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杜甫也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歌之无穷魅力,也正显示在推敲炼字之中。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诗词的读书人。关注我,和我一起来看看古人推敲炼字的故事吧。

第1个,贾岛的推敲。

我们之所以说“推敲”,乃是因为唐代诗人贾岛的一段趣闻。当年大诗人韩愈带着手下人出门,没想到一个人冒冒失失骑着驴,冲撞了韩愈一行人。

韩愈手下就把这个人拉到了韩愈面前,才发现这个人便是诗人贾岛。原来此时贾岛正在构思一句诗,他在反复考虑是“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好。

韩愈本身是大诗人,他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经过一番研究,韩愈说:“我觉得还是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

最终,一首绝妙好诗就出来了:“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关于反复推敲的诗句(5个推敲炼字的诗词佳话)(1)

第2个,一字师的故事。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

本来齐己对自己这首诗是很满意的,觉得写得很漂亮。然而,齐己把这首诗给诗人郑谷看的时候,郑谷却提出了意见。

郑谷说:“既然说是早梅,数枝算不得早,不如改成一 枝 更好。”

齐己听了十分佩服,而人们就把郑谷称为齐己的“一字之师”。这种炼字上的水平,的确显示了诗人的才华和勤奋。

关于反复推敲的诗句(5个推敲炼字的诗词佳话)(2)

第3个,王安石的改诗。

王安石是宋代著名诗人,他有一首《泊船瓜洲》流传千古:“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其实这首诗也不是王安石一挥而就写成的,而是经过多次修改而成的。原来这首诗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写成春风又到江南岸的。

但是王安石想来想去,觉得不太好,于是又改为了春风又过江南岸。但是一读,感觉还不行,又改为了春风又入江南岸。接着,王安石又改为了春风又满江南岸。

总而言之,王安石改来改去,改了十几遍,终于选定“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字之别,使得整首诗意境大为不同。这一个“绿”字也被公认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

关于反复推敲的诗句(5个推敲炼字的诗词佳话)(3)

第4个,任翻改字。

明代的《麓堂诗话》记载,有个叫任翻的诗人在台州一个寺院的墙壁上写下了两句诗:“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当时写诗的时候,任翻是很满意自己的作品的,他觉得自己的诗写得非常棒,十分满足。

等到任翻离开寺院了,走了数十里的路,任翻又想起了自己的诗,忽然觉得不妥了。

他认为,“前峰月照一江水”应该改为“前峰月照半江水”,这样既符合景物的真实,也比较有韵味。

于是任翻心痒难耐,觉得应该赶回寺院去修改一下自己的诗句。他于是不顾数十里的距离,急匆匆赶回到寺院。

关于反复推敲的诗句(5个推敲炼字的诗词佳话)(4)

没想到,任翻在墙壁上看到的,已经是“前峰月照半江水”了。原来,当时有个围观的读书人,他认为任翻这句诗不妥,还是“半”字更好,所以主动替任翻改了字。

任翻看到这样的结果,十分佩服那个读书人,于是感叹说:“台州有能人啊,厉害啊,佩服啊。”

第5个,苏小妹炼字的故事。

民间故事里,苏小妹是苏东坡的妹妹,历史上并无其人。据说有一次,苏东坡、黄庭坚和苏苏小妹在一起评文论诗。

苏小妹想要考考这两个大诗人,就说:“有这么两句诗:‘轻风细柳,淡月梅花’,如果当中各嵌一字,该填什么字才最恰当呢?”

苏东坡说:“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黄庭坚说:“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关于反复推敲的诗句(5个推敲炼字的诗词佳话)(5)

而苏小妹却不断摇头:“你们两个的诗,都缺少韵味啊。”两人就请苏小妹公布答案。

苏小妹说:“前加‘扶’,后增‘失’,就成了‘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淡雅,不俗。”苏、黄二人听了,不觉拊掌叫好。

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词佳话呢?欢迎留言哦。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