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与其问他们为什么不留在京城或者就任的地方,不如先说说古代官员的迁任问题。
一、外在原因:古代官员的迁任问题咱要讲古代官员的迁任,还得先从距今莫约一千三百多年的唐开始讲起。
要说李唐是个盛世,这是大部分人不会否定的,毕竟国力摆在那里,一些事情在我们现在人这也成了家喻户晓的故事,而国力强盛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我认为就在其较为成熟的官员制度。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样说吧,大唐不是一个只有皇帝一个人要操心的时代,李家人没有学那位千古一帝一人独揽大权,将一切都包揽在自己身上,所以直至李唐没落,也没有听说哪位皇帝因为操劳过度的情况;同样的,大唐也是个不会将权利放心交到相一个人身上的时代,因为他们同时具有左相和右相,尽管,对于宰相的放纵是唐朝由盛及衰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更多的原因来自于任命宰相的皇帝。
三省六部,繁琐的工作并不是一个人处理,而是将所有的一切井然有序地分下去,细化,一层又一层地处理,最后的总汇并不会是一个杂乱无章的乱码,而是一个井然有序并且相对来说已经化繁为简的报告,可以说唐的官员制度,将整个唐的朝堂给统筹成了一个个体间平衡的集体,而正是这种平衡,造就了一个朝堂稳定的唐。
这很重要,我说得并不是这样的体制很重要,毕竟后世这样的体制也在时代的更迭中,不断地更新换代了,但他们背后的用意是不变的——制衡。我要说的就是制衡,因为古代官员的迁任问题也与制衡有关。
在古代,一个地方官员是不可能在他的任地长期干下去的,每过个几年,这样的地方官就会因为各种理由“升迁”或者“贬职”,这并不是空穴来风的担忧。
古代的信息并不发达,当一个官员长期在任地,并且已经有了一定凝聚力和影响力的情况下,有用心不轨的小人会在自己所处的区域制造一股势力,而皇帝并不好去得到这个官员在一个地方已经凝聚出势力的消息。
这样的情况轻点就是一个官员在一个地方作威作福,或者利用自己的职权谋取一些私利,严重了,小了就会是如历史上的泗水亭长,或是陈胜吴广,那样成为起义军,大了就是七国之乱,问鼎中原那样的情况,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既然前人的经验还历历在目,怎么可能还放任潜在的危险存在呢?
作为退休的官员,自己留在任地是很难解释清楚的,毕竟你没办法自证明自己没有悄悄地在任地发展过势力。
但这只是针对地方上的官员而已,对于京都这个政治中心的官员,有另一套看法。
当一个人作为长期位居朝中的重臣时,此时他的身份已经发生了改变,他就不怎么能够以自己个人的身份生活下去了,而是会被绑上一个朝中遗老的名头生活下去,这时候即便他自己不找麻烦,麻烦也会自己找上他的。
清朝的三朝老臣张延玉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首先要说,张延玉是一个小心翼翼的人,深得雍正信任,却在晚年被乾隆各种刁难。
作为三朝老臣的张延玉,晚年仍然是身居高位,可在他已经快80岁的时候,他长子的故去,令他伤心不已,身体日益衰弱,又加之最近几年他感觉到了皇帝对他的不信任,他想着:“自己也真的年老体衰了,家中的亲人也大部分也沾着他的光到了朝中为官,他现在是三朝老臣,又身居高位,真的已经够了。”于是这位老人起了辞职的想法。
可正是这辞职的想法,害得这个老人晚年各种遭难。
快80岁的老人,皇帝亲自说的身体不好不用来早朝了,他现在就想着能荣归故里,他以为皇帝是懂他的,毕竟真的是一生奉献于朝堂了,现在完全没啥用了,不如回家种田,听听乡亲们的夸赞。
但皇帝不这么想,皇帝认为他不该只是为了贪图享乐就回家,马上都配享太庙了,还这么咸鱼怎么行,继续干,只要干不死,就继续干,干死了,你就配享太庙!
张延玉是遭不住这日子了,还是选择和皇帝委婉地说两句,希望既能保住先帝给地配享一事,又能安安心心地回乡去。
乾隆挺不高兴的,你这是什么话,搞得好像朱元璋让刘伯温告老还乡我就必须让你告老还乡一样,他还是没有太明着说,只跟张延玉说你可以回家了,也可以配享太庙。
张延玉听到这是挺高兴的,但也高兴得太早了。
他在受到皇帝的消息后,马上派自己的儿子去感谢皇帝,然后激动地第二天一早就去找了皇帝道谢。
也就是这两次感谢,让乾隆发火发大了,而他张延玉,因此被治罪。
乾隆发火不是为别的,第一点是因为张延玉没有自己来道谢,第二点是张延玉在他下旨之前来道谢让他怀疑有人泄露了军机处内的消息。
这一下子张延玉是真遭了罪,请假没请成,还把自己的爵位给丢了。
但这还是不让张延玉的退休之心有半点隐退。
一次二次不成的退休,张延玉没有放弃,这第三次退休请求,直接让乾隆差点把他配享太庙罢去,他更是因他人而被治罪抄家。
尽管在抄家之中,并没有收到任何罪证,而他也在死后配享太庙。
但经历这些不幸,其中原因不少就是来自于他的身份和地位。
他身居高位,三朝老臣,更是受到多年来受到雍正与乾隆的信任,他自己一整家都是在朝中为官,下面巴结他的人不少,虽然他深刻地知道乾隆和雍正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大臣,他一直以来也是这样去做的,但是还是想不到在最后的时候翻车了。
说明白点,不是他做的事情不对,只是底下那帮要巴结他的人有问题,他又刚好在这个时候和皇帝发生了分歧,惹皇帝不高兴了,皇帝一查,查到他头上了,要趁此借机发挥,要把之前生的气都发泄出来。
而这也算他本人要退休回老家的原因之一,大致是因为不想因为自己的身份在京城继续招致祸端,或者某些人犯错会莫名其妙地找上他,总之就是他想脱离这个身份,少受些难。
二、内在个人因素:思念家乡和培育后人
1、个人
但其实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官的,有些人只是心中怀着报复,但一时间找不到可以实现报复的方式,就想到了要去做官,而做官之后又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了,然后转而去追求那样东西了,这就和性格有关系了。
每个人的性格是不同的,有些人一辈子追求名利和仕途,有些人一辈子在逃离俗世和官场,对他们来说,做官真不是个好的选择,不如早点退休,回家种田,在家里乐得清闲也安静些;还有一些人,做官对他们来说是活路而已,而他们本身的才能并不足以支撑他们能坐上高位,而即使真正坐上高位之后,退休也会想着远离京城那座政治漩涡,因为在那个地方实在太危险了,他只是乐意在一个小地方安安心心地过着比一般人好一些的日子而已,身份上又能得到尊敬,对于家人也有便利的为官反而成了最合适的方式。
2、家族
有时候,做官并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家族,就比如张延玉。他的父亲为官,他为官。他父亲当官了所以把他和他几个兄弟拉过来了,他当官了,他几个孩子也跟着沾了他的光,当上了官。
在当时,家里人有个在当官的自己再要去当官总是有些便利的,这些便利不是直接的以权谋私,而是对于在官场上各种经验的交接,各种人物身份的认识,这样的好处是无形的,还是说张延玉,因为他父亲当官,他父亲也有一套自己的为官方式,他学习了一下,所以他继承了他父亲在官场上的小心谨慎。
总的来说,不留在京城和不留在任地都是有不得已或者一些干脆称之为任性的心情的原因,为官的仕途本来就艰难,古人们在求个平衡,在对他们不断打压的生活中,求得一些平衡好继续接下去的生活。
感谢大家的阅读,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觉得文章好的朋友们,可以给文章点个赞,关注一下吗,每天都会给您带来好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