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数活动是自然数概念的形成以及理解运算的基础

现在的儿童,由于在学前阶段都有数数的经验,所以有很多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中往往忽视数数的教学。学生真的会数数吗?由于汉语一字一音,有节奏有韵律,因此学前儿童的数数类似于念歌谣,并不理解数的意义。但这为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基础,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经验深入挖掘“数数”的教育价值。

六年的数学负数重难点(有温度的数学)(1)

首先,“数数”活动是学生形成“数概念”的基础,没有“数数”这一过程,学生对数的理解是不深刻的。通过一个一个地数,学生知道了某个集合的数量,通过2个2个地数或者5个5个地数,丰富了对“数”的认识(例如数列的变化规律),进一步认识数的特性,例如5个5个地数,末尾的数字要么是0,要么是5。正着数或者倒着数能进一步发现“自然数列”的内在规律。

其次,数数活动中蕴涵丰富的数学思想。在数数时,尤其是“点数”(手指指着物体数数)时,学生必然要用到“一一对应”的原则,说一个数对应一个物体(或手指)。而“一一对应”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和法则,它能够建立起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是学习函数的思想上与方法上的储备。另外,在数数时学生必须有序地数,否则就会漏数或者重复数,从而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有序地观察、有序地思考也是数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六年的数学负数重难点(有温度的数学)(2)

最后,数数为学生理解四则运算打下基础(最好结合数轴进行,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往前数就是加,往后倒着数就是减,几个几个往前数就是乘,几个几个往后数就是除,能够数到“0”就是“整除”,不能数到“0”还剩几个就是“有余数”除法。在学习加减法运算的初期,学生就是用这种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的。结合“数轴”数数也能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例如,加减法运算相加减的是“计数单位”的个数,“有余数除法”实际上是被除数中包含多少个(整数个)除数(除数作为一个“单位”),不够一个单位的就是余数。

小数点儿说:记得我上小学前,并没有学前班,也没有条件上幼儿园,到了年龄直接上一年级,入学条件就是当着老师的面从1数到100,惊慌失措的我数到20后就乱的不知所云,可能是老师看我认真而胆怯的样子怜爱之心泛滥,竟然“破格”把我录入了。不过小学的数数活动还是让我很难忘的,正数、倒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上学路上三五个同学一起数,放学比赛数……,现在回想起来,数学学习不吃力的原因可能就在于这种数数的基本功。现在的数学课堂被学生的活动、探究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不是反对探究学习),仿佛数数的声音少了,数数的活动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有的老师抱怨学生没有规则意识,学到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定律时学生想怎么算就怎么算,根本不考虑运算规律和顺序,我想究其原因应该是学生没有理解运算的数数原理,数感就在数数间,数出数学的道理,数出数学的基本功岂不是趣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