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单位里一位领导办理了退休,这事让不少同事大吃一惊!

因为目前这位领导才58岁,要再过两年才到60周岁的退休年龄,怎么突然就退休了呢?

一些同事暗地里猜测,可能是这位领导自己主动向组织申请了提前退休。因为按照《公务员法》,公务员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可以向组织申请提前退休。

但是一些人又觉得不太可能,因为按照本地目前的收入情况,退休后每年年终的奖金就没有了,退休意味着收入至少减少一半,从经济层面来说提前退休是非常不划算的。

同时,这位领导已经临近退休年龄,单位并没有安排很多的工作给他,他基本处于退二线的状态,有时间有钱,正常怎么也不会想着提前退休呀!

后来在一次聊天中,人事科的小李说出了原因所在。原来这位领导档案中的出生日期比身份证早了两年,所以按照档案的时间,这位领导已经达到退休的时间了。

单位里不少同事这才明白,原来办理退休看的是档案里的年龄,而不是身份证上的时间!

退休年龄档案为准还是身份证为准(到底是以身份证年龄为准)(1)

档案,是我国所特有的一项文件,从出生到死亡,档案记录了一个人一生的轨迹。

早期,存在着不少人事档案年龄造假的情况,通过改大年龄在入党、入学、参军、招工、录干时伪造符合的资格条件以便获利。在中后期通过违规认定或造假,改小年龄延长政治生命,以便获取丰厚的利益回报。

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误,导致出现了档案上的年龄与身份证上的年龄不一致的情况!

退休年龄档案为准还是身份证为准(到底是以身份证年龄为准)(2)

对于现在的企业职工,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中,档案的影响微乎其微,完全感知不到。

但是对于体制内的人员,档案依然非常重要,关系到他们的整个政治生涯

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试,单位在政治审查的过程中,需要调取个人的档案进行查看,了解个人是否存在污点或不宜录取的情况。

录用之后,对于之前有工作经历的人员,在转正定级确定工资标准的时候,需要通过档案内的记录来确定参加工作的时间。

在提拔晋升的时候,很多时候档案中的年龄差一两岁,就会影响到能否再往上走一步。

退休年龄档案为准还是身份证为准(到底是以身份证年龄为准)(3)

但是修改了档案年龄,不一定是好事!

我国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有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比如一些地区规定:

办理《就业失业证》一年以上,并参加社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带相关资料到户籍所在地社区办理申请,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灵活就业人员,可以按比例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

因为个人档案是不能随便查看的,所以办理《就业失业证》是以身份证和户口本上的出生时间为准,享受年限也是以身份证的出生时间为依据,按身份证的出生时间计算,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就不能再继续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

对于一些身份证年龄比档案年龄更大的人员,按照档案年龄他们还不能办理退休,但是按照身份证年龄他们又不能够领取社保补贴,这就非常尴尬了。

退休年龄档案为准还是身份证为准(到底是以身份证年龄为准)(4)

随着目前干部队伍的的年轻化,队伍中绝大多数同志是建国以后出生的,具有规范的干部档案和户籍登记,一般不存在因历史原因造成出生日期遗忘或登记不准确的问题。

所以,在1999年国家下发了《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明确:

对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实行居民身份证与职工档案相结合的办法。

当本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不一致时,以本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

2006年,中组部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干部出生日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

在办理干部录用、任免等事项时,要对干部的出生日期进行认真核对,确保无误。

对个别干部的出生日期,档案记载与户籍登记不一致的,应当以干部档案和户籍档案中最先记载的出生日期为依据。

所以目前办理退休,都是以本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