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马努埃尔·伯格曼,一位神秘的小说作者,关于自己,他透露得很少。他成长于德国,幼年时父母离异,目前定居加州,从事过出版和电影的相关工作。除此之外,翻遍网络也窥探不到更多信息。他的个人生平介绍惜字如金,小说处女作《谎言守护人》则写得跌宕瑰丽。书中那个横跨百年的故事,诞生在新旧世界晦暗不明的交界,辗转于二十世纪初的布拉格、三四十年代的柏林、二十一世纪伊始的加州,裹挟着不同时代、不同城市的气息,幻化成一场场或绚烂,或诡谲,或可怖的魔术奇观。

魔术有哪些奥秘(关于一场神秘魔术的全部真相书评)(1)

《谎言守护人》

作者:(德)埃马努埃尔·伯格曼

译者:景丽平

版本: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10月

旧世界和新世界

借助文字的魔术,伯格曼引领我们在两个看起来各自孤立的世界间来回跳跃。那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欧洲,一个叫做莫舍的男孩出生在布拉格的犹太正统派家庭。他的出生源于一次不光彩的偷情,却被当成上帝的祝福和基督降临般的奇迹。

此时,欧洲正从黄金时代走向分崩离析。“现代”的曙光依稀显现,冲水马桶、电灯和有轨电车的闪亮登场,成了文明降临的象征;但也正是“现代”,为种族隔离、大屠杀和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拉开了序幕。莫舍从没意识到渺小的自己正站在人类历史的十字路口。比起犹太民族立于危墙之下的处境,他更关心自己的命运。

一次马戏表演,让莫舍背井离乡,背弃了自己的出身和民族,从此,他接连卷入神秘的奇遇和荒诞的遭际。伯格曼天马行空的奇观叙事,将一幕幕波谲云诡的时代画卷徐徐铺陈:对“波斯公主”的一见钟情驱使莫舍抛弃犹太身份,加入马戏团,又阴错阳差被警察奉为预言大师,穿梭于穷街陋巷和停尸房,寻找凶手的蛛丝马迹;几经波折,他如愿成了“波斯公主”尤利娅的地下情人,引起醋海生波,导致了毁灭性的灾难;他逃亡至阴云密布的柏林,化名扎巴提尼,靠着假冒的身份,竟然在党卫军高层中平步青云,甚至被希特勒看成精神导师;可当一切虚名散去,莫舍被打回了原形,成为犹太民族苦难的经历者和见证人……至善、至恶,至美、至丑,至尊、至贱,都浓缩在了莫舍前半生的奇遇当中。

与昨日世界的繁复丰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说中的另一个世界——二十一世纪初的美国加州,一个扁平而乏味的新世界。小男孩马克斯为了让感情破裂的父母重归于好,想找魔术师“伟大的扎巴提尼”来施展爱情魔咒。马克斯曾以为世界充满奇迹,真实的经历却让他失望。他发觉生活的本色是浅薄和无聊,魔术师根本没有魔法,爱情仅诞生于草率的一夜情,孩子的出生是一个无法纠正的错误,每个人都不愿为自己的行为和举止负责,就连食物都难吃得要命。伯格曼有意将新世界高度漫画化,令崇高和神圣在此无立锥之地,我们甚至难以相信它与细腻、丰盛的旧世界之间存在关联。二十一世纪无疑孕育于二十世纪,新世界无疑孕育于旧世界,可两个世界就像希腊神话里的黄金时代和黑铁时代那样相去甚远。

两个时代的相遇

两颗看似相互隔绝的星球之间,总是存在着看不见的引力。这引力在小说中化身为两个连接新旧世界的老人,魔术师扎巴提尼和马克斯的奶奶罗塞尔。他们是来自昨日的幸存者,从大屠杀死里逃生,他们的灵魂曾经立体而丰沛,却也在从旧世界到新世界的旅程中被残酷而且不可逆转地改变了:魔术师从坚贞、敏感的少年莫舍,堕落为昏聩、油腻的“色情狂”老头儿;罗塞尔由人见人爱的小姑娘、人性至善的活纪念碑,跌落成喋喋不休、人人嫌恶的老太太。在新世界里,他们被遗忘,被遗弃,变为一道无人愿意碰触的伤疤。人们只想埋葬他们在旧世界的遭遇,遗忘“犹太人大屠杀”“集中营”留下的黑洞。

魔术有哪些奥秘(关于一场神秘魔术的全部真相书评)(2)

埃马努埃尔·伯格曼。

对此,过去的少年莫舍、现在的老扎巴提尼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和他们不一样。他的经历,不论是战前的还是战时的,都让他变成了一个被放逐者,人类的大家庭里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了。”在活着的人当中,似乎再没有人能够理解和接纳他的经历。他人生中唯一一次吐露集中营的真相,是在吸食迷幻药之后,他对其他瘾君子讲起万人坑,讲起尸体和其散发的甜腻腐臭。在场的所有人,都自诩为试图突破人类精神和肉体极限的冒险者,可他们只听了一个开头,就呕吐不止,抱头鼠窜。莫舍的存在着实是刻在人类生活的幸福和确定性上的疮口,他那无人理会的痛苦、悔恨和绝望就是人类同胞给予他的惩罚。他只有保持缄默才能苟活。

罗塞尔奶奶却不肯沉默。她喋喋不休地讲述,仿佛她的生命永远困在了集中营。她对每一个人讲述自己被屠杀的亲人,讲述她如何从象征死亡的“箱包工厂”找到通往自由的生路。人们以冷漠回馈她的讲述,家人躲着她,孙子马克斯认为她的经历比干涸游泳池里的枯叶还没意思。

大屠杀仅仅过去了几十年,人们用了三代就抹除了历史上最污秽、最残暴、最应该被铭刻的记忆。种族灭绝、集中营、普遍性的恶,都从人类集体记忆里消失了。然而,《谎言守护人》传递给读者的一个真谛是:没有任何东西会凭空消失,即便被人刻意掩盖、遗忘,也会一直存在。一如谎言背后总有真相。

我们以为自己目睹了消失的魔术,只是因为眼睛受到蒙蔽。

消失魔术与人性的奇迹

在小说里,“消失”既是莫舍擅长的魔术,也是他的一种生存策略。初出茅庐时,他消除了自己的犹太身份。陷入连环凶案和桃色纠纷时,他从马戏团逃遁。他擅长消失魔术,还找大师定做了一个行李箱,有了它,莫舍能让任何人隐形。

但这一切,其实都是障眼法,都是谎言。它能让人们对真相视而不见,却不能让真相彻底消失。犹太男孩莫舍变成波斯王子扎巴提尼,他犹太人的身份却不会真的消失。扎巴提尼继承了莫舍父亲、犹太拉比的布道手势,把犹太教义中的神秘主义抄袭进自己的预言表演。他的成功源于他的犹太根基,对此他毫无知觉,甚至以雅利安人自居。目睹犹太人遭受迫害,他袖手旁观;希特勒向他寻求帮助,他没有进行任何扭转民族命运的尝试。他和无数成为纳粹帮凶的普通人一样,背负着平庸之恶,并因此一时间平步青云。可是,他犯下的罪同样不会消失。他姑息、纵容的恶终于将他反噬,拖入深渊。

所幸的是,身处地狱,莫舍的人性和善良没有消失,反而从懵懂中觉醒。在集中营,他用表演魔术的箱子,变“没”了小女孩罗塞尔。当然,小女孩也不会真的消失。靠着魔术创造的一线生机,她找到了通向自由之路,有机会享受漫漫人生。在她心里,莫舍施展的这场伟大的逃生魔术从未落幕,她穷尽一生一遍遍地讲述这场魔术,即便没有听众,即便没人理解。她的记忆因讲述而流传,她的讲述也抵达了终点——在莫舍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因她的讲述,才得知自己创造过无与伦比的奇迹。他的魔术表演骗过了死神,在绝境里无中生有地开创了一条生路,让小女孩幸运地成为了整个家庭唯一的幸存者。而她的生命又生发了七个新生命,创造了七段完全不同的人生旅程……

消失魔术最精彩的部分不是某件东西消失了,而是消失之后,它又重新出现。事实上,《谎言守护人》这部小说也可以看做一场消失又重现的魔术。在故事里,真相被遮蔽了,又被再次发掘;记忆蒙尘了,又被精心擦亮;过去被掩埋了,又被重新召唤。对于残酷的战争和灾难,人们可以选择视而不见,但终究,每个人都不得不回溯生命的源头。就如小男孩马克斯,只有在奶奶罗塞尔“想当年”的讲述中,在魔术师扎巴提尼重现过去的魔术里,才能领悟到自己生命的价值。那是比漫画书和比萨饼、父母打嘴仗闹离婚、生日宴会大出风头更宏伟的东西。它伏线千里,从莫舍的生命、奶奶的生命绵延到马克斯的生命,从七十年前的集中营流转至今天的加州。它牵引着马克斯从自己的小世界走向自己的民族和其背后的历史,并且,在他眼前展现连死亡和最严酷的暴行也无法打垮的勇气与尊严。

马克斯称它为奇迹。

而我觉得,那是世界在无尽的荒诞、残忍的间隙,展现出的一道仁慈的光。其实人的生命就像野草一样,无论经历过多少次火烧和践踏,只要这道光乍现,生命便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蓬勃地生长。这就是生命的魔术——

“只要存在,只要活着,就已经是一种祷告。”伟大的扎巴提尼如是说。

撰文丨刘丹亭

编辑丨宫照华,肖舒妍

校对丨薛京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