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秦汉时期著名的军事统帅。他出身贫贱,从小就失去了双亲。建立军功之前的韩信,既不会经商,又不愿种地,家里也没有什么财产,过着穷困而备受歧视的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与当地的一个小官有些交情,于是常到这位小官家中去蹭饭吃,可是时间一长,小官的妻子对他很反感,便有意提前吃饭的时间,等韩信来到时已经没饭吃了。韩信一气之下便与这位小官绝交了。

为了保住小命,弄点吃的,韩信只好到当地的淮水钓鱼,有位洗衣服的老太太见他没饭吃,便把自己带的饭菜分给他吃,这样一连几十天,天天如此。韩信很受感动,便对老太太说:“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老太太听后说:“你是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谁还希望你报答我。”韩信听了很惭愧,立志要做出一番丰功伟绩来。

在韩信的家乡淮阴城,有些年轻人也瞧不起韩信,有一天,一个少年看到韩信身材高大却常佩带宝剑,以为他是胆小,便在闹市里拦住韩信,说:“你要是有胆量,就拔剑刺我;如果是懦夫,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围观的人都知道这是故意找茬羞辱韩信,不知道接下来形势如何演变。只见韩信稍作思考,便默默地从那人的裤裆下钻了过去了。当时在场的人都哄然大笑,认为韩信是胆小怕死、没有勇气的人。这就是后来流传下来的“胯下之辱”的故事。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秦朝末年,淮阴人韩信年轻时文质彬彬,十分斯文。途中有一个恶少见韩信软弱可欺就纠集一帮人围攻他,让他求饶必须从恶少胯下钻过,韩信见寡不敌众就只好忍一时之气,从恶少胯下爬过。后来他成为一个大谋略家,帮助刘邦成就大业。

自取其辱,汉语成语,拼音是zì qǔ qí rǔ,自己做了过分的事情而招致(惹来)侮辱。出自《文明小史.第五十一回》。

胯下之辱告诉我们的道理(说说胯下之辱的故事)(1)

总结,从胯下之辱当时的情况来看,韩信寡不敌众,在生命可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适当放弃尊严,忍辱负重是符合基本的生存需要的。如果一个人生命都没了何谈尊严呢。这可以理解为弃卒保车,弃尊严保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日后借以此事来明志和激励改变,是符合常理的。

但是不要把事情搞得本末倒置,没事找事的去自取其辱,那就适得其反了。激励和心存志向不需要搞这么多苦难和屈辱,屈辱和苦难不是必须的,祸福趋避之,灾祸当然能避则避开了,同理屈辱也应当避开,而不是主动揽过来,事后再说这是胯下之辱将来必将飞黄腾达扬眉吐气得道升天之类都,那就是没事找事了,多此一举。

总之,世事当分得清这里面的界限。当然也不排除还有种情况是明明自取其辱了事后还嘴硬说是胯下之辱。毕竟世事难预料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