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将面临最贵寒冬(面对欧洲被美国忽悠到衰落的深渊)(1)

文/刺客

自从前总理默克尔退休之后,德国就从欧洲抵御美国战略控制的第一线“退休”了。现在的德国,在朔尔茨政府的领导下,几乎成为欧洲最听美国话的国家之一。为此,德国为协助美国利用乌克兰战争打压俄罗斯的行动,不惜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

德国不行了,法国就成为了欧洲制衡美国影响的“主要希望”。面对欧洲被美国一步步忽悠到衰落的深渊,巴黎急眼了。据《参考消息》报道,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日前在法媒刊文,呼吁欧盟委员会研究各种可能的选项,从而保住欧洲的制造业。

欧洲能源价格不断飙升,进一步推高电力和其他工业原材料价格。欧洲很多企业的生产难以为继,不得不减少生产甚至宣布破产。所以,勒梅尔在文章中指出,能源价格的形势及其对欧洲大陆的影响很严重,价格飙升对欧洲企业的竞争力、盈利能力和欧盟的经济运转带来巨大威胁。因此,他呼吁欧委会“降低能源价格,并出台政策对企业提供补贴,作为保住欧洲制造业的一种手段。”

难怪勒梅尔会如此着急火燎,因为欧洲的能源供应形势越来越严峻。近期两条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相继发生神秘爆炸事件,导致欧洲在较长时间内,无法再从俄罗斯获得天然气供应。这对欧洲制造业来说,无疑是最为致命的打击。

欧洲制造业因上述原因影响,已经陷入困境。美国则没有停止对欧洲盟友进行捅刀。美国新近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将欧盟企业排除在经济补贴、以及减免关税等福利的清单之外。美国此举,显然是对欧盟企业的歧视。不过,在整个欧元区,只有法国政府站出来呼吁欧盟,对美国此举进行调查,以便找到其违反世贸组织相关法规的证据,便于欧盟展开报复性措施。

美国利用能源危机对欧洲盟友的伤害还不至于此。据观察者网报道,美国趁欧洲企业在能源危机环境下受尽煎熬的机会,出台一系列针对欧洲企业的优惠政策,鼓动欧洲企业在美国投资建厂。有外媒声称,受此影响,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都计划前往美国。

美国与欧盟虽说是盟友,但双方在经贸方面却是竞争对手。美国挑起乌克兰战争,并拉拢欧盟参与其中,其中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借此削弱欧洲在工业制造和经贸等领域上的竞争力。美国此举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长期控制欧洲创造机会。

乌克兰战争爆发,引发欧洲能源危机危机的大爆发。美国在极力鼓动欧洲盟友对俄罗斯能源实施出口禁运的同时,却又以高出十倍的价格向欧洲出售天然气。现在看来,欧洲成为这场危机的最主要受害者之一,而美国却从中赚取巨大的战略和经济利润。

由此而引发的后果,就是欧元区制造业深陷困境,从而给美国趁机挖墙脚创造难得的契机。实际上,美国套路欧洲的手段本身非常拙劣,稍有理智的人就能看得出来。只不过,欧洲那些决策者都让所谓“民主价值观”冲昏了头脑,被美国断了活路还将对方当成“救世主”。

德国没有默克尔,变成了欧洲的“太监”,对美国欺凌欧盟的行径敢怒不敢言。而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的那些议员,几乎都是美国安插在欧盟领导层的“代言人”。他们没想过阻止美国对欧洲的掠夺,反而沦为美国欺凌欧盟的主要帮凶。

欧元区如果再没人站出来反对美国的欺凌,欧盟将会从国际棋局的着棋者沦为棋子。所以,法国站出来,从政府层面上呼吁欧委会出台有效措施,保住欧洲的制造业,阻止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掠夺。

不过,就目前欧洲形势来看,如果无法获得其他更多欧洲国家的支持,单凭法国一家是很难以阻止美国。更何况,法国虽说在欧洲是大国,但想要领导犹如一盘散沙的欧洲,团结起来制衡美国,马克龙似乎还没有这种政治魄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