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拍摄于2004年,导演陆川,中国第六代杰出导演。同年该片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影片奖。
电影是为无处可逃的快速奔跑着的藏羚羊拍摄的,更是为誓死捍卫藏羚羊、保护藏区生态环境的护林战士们拍摄的。
美丽、高贵的藏羚羊生活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影片拍摄之初有100多名工作人员,因为不堪拍摄条件的艰辛和困苦,最后只剩下60人,而陆川则痛失一个很好的搭档和朋友。
1995年,可可西里尚有百万只珍贵的藏羚羊。由于羊绒质地极其细腻柔软,欧美市场疯狂抢购。大范围肆意的掠杀让藏羚羊的存活数目急剧下降,短短几年不足一万。这触目惊心的数据和血淋淋的残杀,刺痛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人们。
来自京城的记者闻讯赶到青海,跟随可可西里护林巡山队员们深入可可西里腹地,半个月的朝夕相处,记录下惊心动魄的所见所闻。
故事情节很简单,对话很朴实,人物塑造看似也很单薄,有时候你会怀疑这是一部纯粹的纪录片。没有过度煽情,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是简简单单的陈述。
故事从护林队员强巴被捕杀藏羚羊的违法分子杀害,队长日泰,连夜带领队员们进可可西里,追缴残杀藏羚羊和强巴的盗捕分子说起。
- 一个人的队伍。行程第二天,他们来到不冻泉保护站。由于人手紧张,这里只有一个队员阿旺坚守。
一人一屋坚守了三年。队长他们一个月或者数月来一趟,给阿旺送口粮。还有,看看他是否安好。队长日泰说,阿旺在这里,盗捕份子不敢过来,这里的羊子就很安全。
队员们驱车走出很远很远,阿旺依然在蓝天白云下,拼尽全力使劲挥舞着双手,如一永恒的塑像。
- 一个人的流逝。随着追捕时日不断推进,队员受伤,汽车抛锚,汽油耗尽,食物短缺,队长派刘栋返回求助。
刘栋丝毫不敢怠慢,日夜兼程返乡,匆匆见女友一面,讨要了钱,采购装了满满一车,披星戴月往可可西里深处跋涉。那里,还有抛锚的三个人在漫天风雪里苦苦等待救助。
刘栋换轮胎,整理脱落的袋子,不幸一脚陷入流沙踏入死亡陷阱,他拼命挣扎奋力向上爬,无助无奈无望,一点点被吞噬,一点点消亡,直至无声无息完全被吞没,这世界安静得好像根本没有刘栋这个人的存在。
- 每一个奋力的拥抱。无论是队员们进山前和家人们尽情拥抱,还是和独自驻守的阿旺狂热相拥,每一次都是那么用力那么深情甚至煽情。依依不舍热泪盈眶,直到影片结束,你才深刻体会到,这一抱也许就是死别。
强巴走了,死于枪下;刘栋走了,死于流沙;三个队员没了,被风雪吞没;队长日泰死了,被枪杀…
用力道别,人世太匆匆;用力相拥,怀抱会空空。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一不留神就阴阳永隔天上人间。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每个人物都能找到现实里的原型。这是一支没有编制、自发组织的护林队伍。没人支持没有经费,不被关注不受保护。他们苦苦坚持了三年,只为了保护藏羚羊、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
这是一种信仰,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发自肺腑的对生命的敬仰和对自然的敬畏。日泰倒下的瞬间,拒绝了他们的收买和诱惑,生前的最后一句话也很寻常:你杀了我的羊子,你跟我走。
一张张布满风沙和烈日沧桑的脸庞,写满了冷酷和决绝。这世上哪有什么英雄,只有无畏的心和赤诚的情。哪怕深知前方渺茫生死未卜,依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在广袤天地间,人渺小如蝼蚁。可是视死如归的决然迸发出来的力量却惊天地泣鬼神,正是这区区血肉之躯,扛起了众生的希望和未来。
一年以后,政府在可可西里成立国家自然保护区并设立森林公安机关,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态环境才得以真正被重视和改善。
《可可西里》是一部关于理想主义者纯粹信仰的电影。队长对记者说了这么一句话:你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手和脸很脏,心灵很干净。也许这就是对信仰最好的诠释。
可可西里的原意是“青色的山梁”和“美丽的少女”。绝美的风景总是吸引人来到这里,是天堂,也是地狱,有最纯净的河流、草原和蓝天,也有最暗无天日的残酷杀戮。
陆川的《可可西里》绝对是他导演生涯的里程碑。简洁的对话,干净的镜头,突兀而来的意外和死亡都毫无铺垫。漫天的风沙和淋漓的大雪,纯净的天空以及深远的雪山,摄人心魄无比震撼。
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奔走的动物或行走的人类,包括大自然的各种生灵,无一不值被尊重。无论谁违背了这一规则,都将被严惩。
得空去看看这部影片吧,会让你震撼,会让你感悟,会让你珍惜现在的所有。
【END】
我是@我之烟台 。喜欢看看电影看看书。偶尔拿起笔涂个鸦,记录瞬间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