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相信看过这部影片的人眼前一定会出现一派极富民族风情的异域风光,耳边一定便会回响起那首曲调优美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及阿米尔和古兰丹姆那纯洁的爱情故事。将一部表现新疆边防部队与匪特进激烈斗争的反特影片拍到如此的境地,这在电影史上确实是不多见的。然而,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的影片,当年却是经历了几次起落才得以诞生的。它背后的故事如同影片中那扣人心弦的情节,一路跌宕曲折。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在哪里拍摄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诞生幕后)(1)

医院中偶遇“古兰丹姆” 赛福鼎出马敲定“阿米尔”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是根据赫哲族编剧乌·白辛同名小说改编。这部小说在出版之初便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曲折的故事情节而获得了读者的好评。长春电影制片厂当即决定将其搬上银幕,但由于种种原因,此次拍摄最终以失败告终。但长影厂领导并没有就此放弃这部难得的好戏。经过一番努力,1963年,厂领导经过研究决定再次投拍《冰山上的来客》,由于这部片子体裁比较敏感,再加上前次拍摄失败,许多导演不敢接下这个烫手的山芋,厂领导几经考虑,决定将这个任务交给当时并不出名的导演赵心水。

赵心水是军人出身,熟悉部队生活,对军队有着很深的感情,对军队体裁的片子也情有独钟。他接受这一任务后将剧本反反复复地加以研究,总觉得这个本子在生活化方面还显得不够。在征得厂领导和原编剧的同意后,他动身来到新疆体验生活,不久便按照自已的构思搞出了一个新的剧本。与原剧本相比,修改后的剧本除了保留原来的《冰山来客》一场戏外,人物情节都作了较大的改动,改得加生动,民族韵味更加浓厚。如新战士阿米尔来报到了,他看到的不再是原著中部队里的常规训练场景,而是激动人心、充满民族风情的叼羊比赛。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在哪里拍摄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诞生幕后)(2)

剧本定稿后,赵心水便带着摄制组在新疆选演员。影片中的女主角就是赵心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的。当时,赵心水在大街上转囿了十来天,就是没有找到中意的“古兰丹姆”。一次,他去医院看病取药时,在过道里遇见一个姑娘,不由得眼前一亮,这姑娘的长相、身材和气质,尤其是她那一双又大又黑充满柔情蜜意的眼睛,正是他想象中的古兰丹姆,便大步追上去堵住了姑娘的去路。害羞的姑娘急忙用纱巾遮住脸就要跑开。赵心水生怕她走掉,连忙说:“你不要害怕,我是拍电影的,来新疆物色演员,你的长相很适合我们的角色,你愿不愿意试试!”姑娘听了,连忙摆摆手:“不行不行,我怎么会演电影呢?我还在上学呢!” “没关系,你可以先试试,不行,再回来,行吗?”姑娘扑扑着大眼睛想了想,说“行”。这个姑娘就是当时还在财经学校读书的阿依夏木。那一年,她才15岁。她跟着赵心水来到剧组,化了妆,只试了几个镜头就使剧组的人高兴得跳起来了:“太棒了,就是她了!”

与寻找古兰丹姆相比,在戏中扮演阿米尔的小伙子阿木都力力提则更令赵心水费心。阿木都力力提是赵心水在球场上找到的。当时,23岁的他是新疆排球队中的“二传手”。当赵心水提出要调阿木都力力拍电影时,教练死活不同意,说:“阿木都力力提要球打得很好,球队离不开他,你们要拍戏就让另一名队员塔依尔代他去吧。”但赵心水却执意要将阿木都力力提“挖走”,他于是向当时自治区主席赛福鼎求助。赛福鼎亲自出面找到体育领导,说“长影要拍电影,要谁给谁!”赵心水这才如愿以偿。

古兰丹姆、阿米尔找到了,戏中的演员也全部到位了。当摄制组全班人马聚在一起时,大家不禁乐开了。从剧本阵营上看,《冰山上的来客》简直就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编剧乌·白辛是赫哲族,影片风俗顾问古里米尔是塔吉克族,演员马陋夫是回族,恩和森是蒙古族,白德彰是满族,扮演真古兰丹姆的是维吾尔族,还有哈萨克族演员。这样多民族的合作在电影史上还是不多见的。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在哪里拍摄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诞生幕后)(3)

过三关:“古兰丹姆”的汉语、“阿米尔”的眼神、“杨排长”的笛子

尽管找到了心仪的演员,但由于影片中的男女主角阿依夏木和阿木都力力提从未拍过戏,因此一旦进入拍摄,导演和演员还是感到了任务的艰巨。阿依夏木来到剧组之前对于电影的认识几乎是一片空白。当她看到电影里面有死人的镜头时,还以为那些人是真的死了,心想拍一部电影死这么多人,那多拍几部,人不就死光了吗?初次拍电影,对阿依夏木来说最大的困难莫过于语言关了。当时她仅仅会说几句汉语,导演的话她听不懂,赵心水耐心地对她又比又划地说戏,好在她悟性挺好,而且很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平时一有空便练习汉语,请人帮自已把握角色。没过多久,她便适应了拍戏,还不时地给剧组即兴抖出一些“包袱”来,喜得赵心水直夸她“演得简直比我想象的古兰丹姆还要好。”待到在新疆天池拍外景时,或许是回到老家的缘故,阿依夏木拍戏俨然是一位“老演员”了。可惜的是拍完这部电影后,由于种种原因,阿依夏木没有能继续实现自已当演员的梦(历时九个月的电影拍完之后,她的学业也因此中断,后来她曾一度想考中央戏剧学院学习表演,但遭到家里的反对而作罢。)对一生中只拍过一部电影的阿依夏木来说,如今古兰丹姆已成了她遥远记忆中永远的绝唱。尽管以后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和下岗的遭遇,人生的路走得很艰难,但她自已却因成功饰演了古兰丹姆这个角色而无怨无悔。

阿依夏木戏演得好,饰演阿米尔的阿木都力力提表现得也很出彩。在他所有的戏中,拍阿米尔初遇结婚的假古兰丹姆这场戏难度最大。古兰丹姆是阿米尔多年失去联系的恋人,此番相遇,阿米尔的心情之复杂是可以想见的。当时导演赵心水要求阿木都力力提眼神里要包含三种东西:一是对“古兰丹姆”的爱,二是对“古兰丹姆”嫁人的怨,三是作为解放军战士要克制和回避自已的情感。这对初次演戏的阿木都力力提来说真是太难了。为了攻克这一难关,他仔细揣摸人物的性情,“练眼”不止,待拍到第八遍,他终于通过眼神将阿米尔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受到了导演的称赞。由于他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影片播出后,他竟收到了一口袋情书,还得到了长影厂里的颁发的最高奖——小百花奖。

除了上述两位男女主角外,影片中的杨排长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角色可以说是倾注了赵心水的更多情感。赵心水本人在部队当过排长和连长,他从不简单地描写他的战友们,由梁音饰演的杨排长在剧中很多习惯和爱好都是赵心水精心设计的,其中就包括他随身携带的那支笛子。杨排长不仅喜欢吹笛子,而且还用笛子来指挥他手下的士兵,笛子在影片中成了杨排长的标志。这个在现在看来完全合情合理的小道具当时给梁音还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因为在那个年代,“吹笛子”是很可能被扣上“小知识分子情结”的大帽子的。当赵心水当时将那只笛子,实际上只是一根钻了几个眼儿的小木头交到梁音手中的时候,他觉得有点发蒙。幸运的是这只“笛子”非但没给梁音惹来祸患,反倒给“杨排长”这个形象增色不少。而梁音也凭借自已深厚的演员功底,将杨排长这个角色演得有分有寸。影片放映后,很多认识赵心水的人都说杨排长就是赵心水。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在哪里拍摄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诞生幕后)(4)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在哪里拍摄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诞生幕后)(5)

帕米尔高原上真正的“冰山来客”

《冰山上的来客》不仅以其曲折的故事扣人心弦,同时片中那别具风格的边疆风光也令人难忘。看过《冰山上来客》的人对影片中那冷峻的冰峰景色一定会记忆犹新。为了拍摄到最精彩的冰峰,剧组成员们攀爬到帕米尔高原上的博克达冰峰,在这个从来没有人烟、连地质队都不会到的地方竟然生活了20多天,真正成了“冰山上的来客”。博克达冰峰海拔三千多米,空气稀簿,连喘气都感到因难。尤其是这里气候变化无常,一会儿艳阳高照,一会儿又是雨雪交加。白天气温接近三十度,穿背心都觉得热,晚上却是天寒地冻。但剧组对此没有一个叫累叫苦,一门心思要将戏拍好。在影片中有这样一场情节:在愈来愈烈的暴风雪中,哨所和山下失去了联系,尼孜老汉冒险带着杨排长上冰峰支援,但已经晚了,坚强的一班长没能抗住天灾,冻死在了山上。此情此景,使导演赵心水也禁不住泪流满面。剧中那首《怀念战友》的歌词就是这时候从他心底里飞出来的。

拍外景苦,在内景也不轻松。出于剧情需要,在长影厂摄影棚内拍内景时也要制造出冰山的气氛,演员嘴里必须要冒白气。就为了这股子“白气”,演员每拍一段戏都要吃一大块冰,几场戏拍下来,嘴都被硕大的冰块弄得麻木不堪。尽管吃了不少苦,然而,当大家看到影片中那些“真实”的场景时还是感到了莫大的欣慰。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在哪里拍摄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诞生幕后)(6)

险些被“掐断”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鲜,哎,鲜得使人不忍离去,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来浇灌……”当年这首歌颂纯洁的爱情和友情,充满柔情和感伤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随着《冰山上的来客》的上映响遍了大江南北,并且至今还经久不衰。这首歌实际上来源于两首带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新疆民歌。作曲家雷振邦当时创作这首曲子时还特地把上一年级的女儿雷蕾拉过来试唱,边唱边改,直到满意为止。为了使歌曲在唱法上更符合影片的主题,雷振邦还对在影片中担任这首歌主唱的李世荣反复地进行指导。李世荣后来在回忆当时练唱这首歌情景时说:“那时候思想确实是比较单纯、很简单,要回避情歌。那时候这个歌应该怎么唱呢?还应该按照革命歌曲唱。故事中有关这首歌的情节是这样的:阿米尔唱给古兰丹姆不是表达爱情,而在试探她是真古兰丹姆还是假古兰丹姆。假古兰丹姆不会唱这个歌。雷振邦启发我说,在这个时候出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所以你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时候,你要有机警的心理,别有求爱的那种感觉。花儿在歌里,花儿象征着友谊,也象征着阿米尔和古兰丹姆的爱情。经过反复练习,我终于把握住了阿米尔当时的唱这首歌的感觉。”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在哪里拍摄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诞生幕后)(7)

《冰山上的来客》与影片的主题相互映照,成为建国后影片插曲的经典之作。然而,就是这样一首好歌在当时却差点被有关方面从影片中删除。当年由赵心水修改后的剧本《冰山上的来客》送到电影局审查时,电影局领导提出了两点修改意见:一是一班长不能死;二是主题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内容“不健康”,必须要拿掉。这两个地方正是剧本出彩之处,个性极强的赵心水哪里肯接受,为这事他和领导吵开了。

领导说:“你这样会犯错误的。”

赵心水哭着说:“你就让我犯一次错误吧!”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在哪里拍摄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诞生幕后)(8)

吵得结果,领导最终没能说服倔强的赵心水。正是赵心水的执着使《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影片中得以保留,并在影片公映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那个“左”风盛行的时代,人们每每听到影片中如此充满伤感和柔情的歌曲时,内心里的激动和惊喜真是可想而知了!然而赵心水本人日后却为这次“错误”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部“象征着友谊和爱情”的影片在“文革”时被打成“大毒草”,主创人员也相继遭到迫害。作为影片导演,赵心水更是受到戴高帽、蹲牛棚等种种磨难。尽管如此,每当回顾那些难忘的日子,想到自已能在电影史上留下这么一部受到观众喜爱的影片,他觉得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事实上,自《冰山上的来客》问世以来,这部影片便以其独特的风格而受到观众的青睐,片中的歌曲更是成为从那个年代过来人心中永恒的旋律。

2004年,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原班人马应中央电视台之邀作客由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栏目,当大家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怀念战友》等背景音乐中谈起当年拍片的种种经历,不仅感概万千;想到已离开人世的赵心水等,心中更是充满了对昔日战友的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