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秦始皇,我们能想到的是一种傲视群雄的王者之气,他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也是万里长城的奠基者,同时,他的生活无疑是史无前例的奢华,于是,他建造了阿房秦始皇好大喜功,他想永葆帝王基业,于是在骊山脚下,在阿房宫的近郊,在他要沉睡千年的地方,他建造了豪华的帝王陵墓。

著名的秦始皇陵为什么不能挖掘呢(揭秘秦始皇陵的三大谜团)(1)

古代事死如事生,秦始皇始,天下皆知,我阻挡不了死亡,但是我可以阻挡永世的腐朽。于是,帝王陵自此始兴。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北邻似银蛇般逶迤曲转的渭水,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被称为人间仙境。不过,难道秦始皇仅仅因为贪恋这里的“美色”便将自己的“死后大业”安置于此吗?

著名的秦始皇陵为什么不能挖掘呢(揭秘秦始皇陵的三大谜团)(2)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关于秦始皇陵深度的记载,文中说其地宫可以“穿三泉”。《旧汉书》中也有对秦始皇陵的描述,书中用的是“已深已极”“深极不可人”之语。据说公元前210年,即秦始皇50岁生日时,丞相李斯向他报告说:我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连火也点不着了,凿时只听见空空的声音,好像到了地底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而《吕氏春秋》则记载:“浅则狐狸扬之,深则及于水泉”,即最深到泉水如此听来,莫非当年秦始皇真的将地宫挖到了地表的最深处?与他所向往的仙境的九重天界匹敌?这个谜题一直延续了两千余年,从古至今人们对其猜测不断。近年来,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对秦陵地宫深度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据最新钻探资料显示,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深。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这样推算下来,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专家们]考证的这一数据是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的,应当不会有大的失误,但秦始皇陵的地宫到底深有几许,这个确切答案还尚有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著名的秦始皇陵为什么不能挖掘呢(揭秘秦始皇陵的三大谜团)(3)

关于神秘的秦始皇陵,除了选址疑云、地宫深度之谜外,还流传着许多其他传言,比如,秦始皇的遗体是否保存完好。人们之所以会有这种猜测,是因为在《史记》和《汉书》中都有关于秦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因此,民间便开始传言:秦陵的地宫内有水银所制的五湖四海,秦始皇躺在纯金打造的棺材里,游荡在水银制成的江河上,巡视着帝国的领地。本来,这种用水银铸为江河湖海的说法,大家只做茶余饭后的闲谈,不过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却让这个谜团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通过对秦始皇陵的探测,专家的多次采样分析试验和遥感测量都不约而同地显示出——秦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出现“汞异常”。相反,其他地方的士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毫无疑问,这意味着《史记》中关于秦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不过,有专家认为,秦始皇陵内的汞超标现象可能与秦始皇遗体本身有关。众所周知,秦始皇热衷于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而古代的方士往往会在丹药中加入大量的汞,这也很可能就是秦始皇最终致死的原因。所以,人们在始皇地宫中检测出的“汞异常”现象就极可能是他遗体中含汞超标所致,而关于“水银铸江海”多半是无稽之谈。

著名的秦始皇陵为什么不能挖掘呢(揭秘秦始皇陵的三大谜团)(4)

由于汞元素有防腐的作用,所以人们]猜测,秦始皇的遗体极有可能像马王堆发现的“女尸”那般,至今仍完好无损。那么,关于这一推测又是否成立呢?

虽然单从遗体保护技术来讲,如果相距秦朝不足百年的西汉女尸能够很好地保存下来,那么秦朝也应具备保存遗体的防腐技术。但问题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正值酷暑时节,相传尸体”未运多远,便发出了熏人的腥味,为了防止腥味扩散,赵高、胡亥派人从河中捞了一筐筐鲍鱼,将鲍鱼与尸体放在起以乱其臭。这样,经过长途颠簸,直至九月,尸体终于运回咸阳发丧。

著名的秦始皇陵为什么不能挖掘呢(揭秘秦始皇陵的三大谜团)(5)

如果此说属实,那么秦始皇的遗体在途运过程中就已经腐烂,那么即使地宫中的有“水银江河真恐怕长眠于金棺之中的秦始皇也只剩一具白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