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投名状》中看清朝的灭亡

文/晨曦水滴人生感悟

不爱人才,爱奴才;不爱学术,爱权术。——王朝衰落的开始

导语:《刺马案》被称为晚清四大奇案之首,两江总督马新贻在军营重地遇刺身亡,举国上下莫不称奇。以马新贻为原型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投名状》便是其中之一。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庞青云遇刺中可以窥探清廷的腐朽与衰败与清朝灭亡的原因。

姜午阳为啥杀庞青云:是谁杀了庞青云(1)

借平乱起家,庞青云可谓能臣

庞清云原本是军机处某营的统领,作战勇敢、性情耿直胸怀一腔热血想要济世安民、一展才华于乱世。则奈何上级不容,遭同仁排挤大敌当前庞清云冒死杀敌可左翼的“魁”字营却坐视不理,于是庞清云全军覆没装死逃过一劫。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扬州瘦马童养媳也是二虎的老婆,两人之间产生了一段情愫。后来与赵二虎、姜武阳结为兄弟,三人带领二虎的八百人重投陈公门下加入了攻打苏州、南京太平军守军的作战中。庞清云可谓智勇双全用步兵弓箭、短兵器对战太平军的火枪大获全胜,进城之后严整军纪处死了两名奸淫妇女的士兵。后来杀降太平军四千余人,夺下南京。在战斗过程中庞清云充分表现出来了一名军人所必需的果敢、刚毅与无畏,庞清云可称将才。

姜午阳为啥杀庞青云:是谁杀了庞青云(2)

庞清云和宋江一样武略有余,智谋不足“愚忠”断送了他的姓名

”魁“字营是姜大人心腹,姜大人是舍不得让自己人出战减弱自己实力的。指望”魁“字营支援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可庞青云却意识不到导致自己全军覆没。庞青云意识到了“魁”字营对自己不利可面对这样强大的政治对手却束手无策,在姜大人的一再逼迫下“山”字营带头裁军。后来他为了不让对手抓住自己的把柄说自己护短(二虎私分军饷),狠心杀害了兄弟二虎。在太后面前,他替百姓减免赋税俨然一副为民请命的百姓代理人模样犯了慈禧的大忌却浑然不知。其实他应当在私下里奏报太后陈情事实,然后太后当中下旨减免苏州赋税,这样朝廷得了民心,他的想法也得以实现对大家都好。可他却凭借自己的军功当众向太后提出意见,等是实在逼迫太后同意减免赋税,使太后威严受到挑衅,朝廷脸面无光。这时太后杀机已定,无可挽回。他不杀二虎朝廷还有所忌惮,可他却自断臂膀犯了宋江杀李逵的错误把自己置于死地。庞青云其实和宋江一样,看不懂朝廷卸磨杀驴的本质终究只能是和宋江同样的结局。

姜午阳为啥杀庞青云:是谁杀了庞青云(3)

内政不修,起义还会重起,“庞清云”们的死换不回政局稳定。

没了太平军还会有“捻军”、义和团、革命军,可这是当时的慈禧没有想到的。像庞青云这样死忠清廷、甘愿赴死的人在当时已经不多了,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却因为他是个“外人”就用枪暗杀了他。庞清云没有死在杀敌的战场上,却死在了“自己人”的算计之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清兵入关秦淮名妓“李香君”倾尽家财抗清,可是明朝昏君奸臣却辜负了他,于是他只能血溅桃花扇以死明志。如今战乱四起,清廷摇摇欲坠。可慈禧却把屠刀伸向了,助他平乱的人可谓“作死”。不作死就不会死,清廷最后还是亡在了内斗上。慈禧死后,清廷到了隆裕太后当政的时期,随后鬼子六恭亲王奕䜣、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这些晚晴肱骨之臣相继离世。剩下的摄政王载丰、庆亲王奕劻难挑大梁,良弼被炸死后清廷失去了最后可以依重的力量。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只能重用袁世凯并将军政大权一并交出,袁世凯可没“庞清云”们那么乖而是看准时机在革命党和清廷之间斡旋,最终结果了大清江山。

姜午阳为啥杀庞青云:是谁杀了庞青云(4)

人才的凋零终于导致清朝无人可用,清朝在袁世凯的威逼之下终于颁布退位诏书。从此以后,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王朝走向了尽头。

作者:晨曦水滴人生感悟,90后自媒体创作者,爱好文学、历史、科技、时尚大人,希望我的文章可以帮到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