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梅州概况

梅州是广东省地级市之一,位于广东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东邻福建,北连江西。梅州是闽粤赣交界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号称‘世界客都’,是客家人的聚焦地,明清以来客家人以梅州的主要出发地,迁徙四海,祖籍梅州的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达900多万人,是全国重点侨乡,也是港澳台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台湾500万客家人中就有180万祖籍在梅州。梅州辖梅江区、梅县区等两区和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兴宁市等六县市,管辖面积1.58万平方公里,2019年末户籍人口545.85万人,常住人口438.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5.68万人。祖籍梅州的海外华人、华侨500多万人。梅州是共和国元帅叶剑英的故乡,著名演员或歌手张国荣、黎明、曾志伟、罗大佑等祖籍都是梅州,荣获世界长寿之都的称号。

梅州经济的主要支柱(广东梅州经济和产业分析)(1)

二、梅州历史  

南北朝时南齐永明二年,(483年),分海阳县设程乡县,包括了今天的梅江、梅县、蕉岭、平远及丰顺县一带,面积相当大,此为梅州建县之始。后晋开运二年,程乡县升为敬州,管辖程乡县一县,这是梅州设州的开始。宋太祖开宝四年(971),改敬州为梅州,“梅州”的名称即始于此,距今1000多年了。后来在宋代,梅州几度撤建,但程乡县一直没有变。

元代至元十六年(1279),改梅州为梅州路,设总管府,几年后又改为梅州。明代洪武二年(1369),废梅州,保留程乡县,属潮州府管辖。

梅州经济的主要支柱(广东梅州经济和产业分析)(2)

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乡县升为嘉应州,辖地包括程乡、平远、镇平及兴宁、长乐(后两县以前为惠州府管辖)五县,称为“嘉应五属”。嘉庆十二年(1807),升嘉应州为嘉应府,几年后又降为嘉应州,仍领平远、镇平及兴宁、长乐四县。宣统三年(1911)嘉应州改回梅州,1914梅州改名梅县。

解放初属兴梅专区,下辖梅县等7县,与今天的梅州市管辖一致,后改属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等。1965年成立梅县,1979年梅州镇升格为县级梅州市。1988年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辖7县1区。1994年兴宁撤县设市(县级),2013年撤销梅县设立梅县区。

梅州经济的主要支柱(广东梅州经济和产业分析)(3)

三、梅州地理

梅州地处广东东北角,五岭山脉以南,地势北高南低,山系主要由武夷山脉、莲花山脉、凤凰山脉三列山脉组成。梅州地形复杂多样,其中山地面积占24.3%,丘陵及台地、阶地面积占56.6%,平原面积占13.7%,河流和水库等水面积占5.4%。平原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内,梅州主要盆地有兴宁盆地(面积320平方千米)、梅江盆地(面积约110平方千米)、蕉岭谷地(面积约100平方千米)、汤坑盆地(面积约100平方千米)。

林地面积11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近74%,森林蓄积量超过410万方。土特产的丰富,主要有金柚、茶叶、脐橙等。

梅州经济的主要支柱(广东梅州经济和产业分析)(4)

四、梅州经济概述

2019年梅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7.06亿元,居广东第17位,领先于河源、潮州、汕尾和云浮四市。增长率为3.4%,仅高于揭阳和中山,居广东各市倒数第3位。2020年前三季度梅州GDP871亿,微增0.3%,增速居广东中游水平。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19.03亿元,比上年增长4.1%,经济贡献率为20.7%;第二产业增加值370.89亿元,比上年增长3.0%,经济贡献率为31.7%;第三产业增加值597.14亿元,比上年增长3.4%,经济贡献率为47.6%。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8.5:31.2:50.3。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59亿元,下降5.7%;其中税收收入60.58亿元,下降12.9%。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3.84亿元,其中民生类支出368.6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3.1%。

梅州2019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近5000万人次,增长7.8%。其中接待过夜旅游总人数2400万人次,增长7.8%。国内外旅游总收入550.02亿元,增长9.1%。

梅州经济的主要支柱(广东梅州经济和产业分析)(5)

五、梅州产业分析

从梅州经济概述来看,梅州第一产业增加值210亿,经济贡献度20.7%,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比值;但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非常薄弱,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基础不错,梅州旅游资源也丰富,很有潜力可挖。

从工业来看,梅州2019年轻工业下降3.9%,重工业增长6.1%。这说明梅州工业资源错配,工业经济失调。以下是具体分析:

梅州经济的主要支柱(广东梅州经济和产业分析)(6)

1. 优势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5%,其中纺织服装业增幅最大(达66.0%),其次是建筑材料(增长11.0%),食品饮料业基本保持不变,家具制造业降幅最大(达39.3%),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下降29.7%,金属制品业下降6.3%。

2.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6%。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下降2.9%,医药制造业下降3.5%,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252.2%,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21.3%。

梅州经济的主要支柱(广东梅州经济和产业分析)(7)

3.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5.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7%。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下降2.6%,先进装备制造业下降15.2%,先进轻纺制造业下降18.4%,新材料制造业增长7.1%,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下降1.3%,石油化工业增长35.3%。

4. 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1.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7.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增长29.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9.7%。

梅州经济的主要支柱(广东梅州经济和产业分析)(8)

六、梅州产业政策建议

结合梅州的资源优势、区位交通条件,我们建议梅州重点发展以下产业:

1. 蔬菜种植和加工

梅州地形以丘陵及台地、阶地为主,占了总面积的近6成,这种地形适合种植蔬菜和水果(水果在粤东和粤西形成了优势,尤其是粤西的水果优势更是突出,仅高州一个县级市水果产量就与梅州全市五县二区的总量相当)。梅州的蔬菜种植已具有一定规模,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蔬菜产量225万吨。

梅州经济的主要支柱(广东梅州经济和产业分析)(9)

我们建议梅州进一步扩大蔬菜(种类相对少,不宜太杂)种植规模,同时围绕蔬菜建立包括种植、收割、交易、包装、盗链运输等一条龙,并延长供应链,向食品加工、饮料等方向发展,建设大食品工业。面对以广深为首的超过10万亿的珠三角市场和以厦泉樟为主的超过2万亿的闽南三角州市场,梅州的蔬菜产业及食品加工产业有广大的消费市场作支撑,具有其它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建议梅州建设成类似山东寿光蔬菜基地一样的专业产业。

梅州经济的主要支柱(广东梅州经济和产业分析)(10)

2. 文化旅游业

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将军之乡、长寿之乡、金柚之乡、温泉之乡,被誉为“世界客都”,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著名革命老区。2019年旅游总收入550.02亿元,基础不错。

梅州主要旅游区有:

1)名人故居:叶剑英纪念园、黄遵宪故居人境庐、丘逢甲故居等;

2)红色纪念:“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园、三河中山纪念堂;

3)宗教胜地:千年古刹阴那山灵光寺、千佛塔、释迦文化中心;

梅州经济的主要支柱(广东梅州经济和产业分析)(11)

4)历史和民族景点:中国客家博物馆、客天下旅游产业园、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大埔“父子进士”牌坊、泰安楼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百侯名镇旅游区、客家围龙屋;

5)自然风景区:泮坑瀑布、梅县雁南飞、雁山湖旅游度假村、松源王寿山、兴宁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五指石、蕉岭长潭胜景、镇山国家森林公园、丰溪自然保护区、

6)人为旅游区:丰顺汤坑温泉、龙鲸河漂流,热矿泥山庄等;

梅州应建设从丰顺到梅州到蕉岭、平远的旅游产业带,规划旅游政策、策划旅游主题、确定旅游项目、明确旅游路线、保护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质量,依靠珠三角和闽三角的庞大市场资源,建设梅州的旅游品牌,打造旅游产业链。

梅州经济的主要支柱(广东梅州经济和产业分析)(12)

3. 其它产业

除了以上产业,梅州还有培育印制电路板、电子电声、汽配、家电等超百亿先进制造业产业,以及光伏、水电等发电设备制造企业,针对这些产业梅州并没有太多太长太深的产业基础、人才优势、技术积累,可以作为特色产业进行扶持(如丰顺的电子电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是困难的。

梅州经济的主要支柱(广东梅州经济和产业分析)(13)

祝梅州经济越来越好,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

关注@ 蚕丝观下,探讨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