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船上送别场景(江亭夜月送别过去古人送行为何多在傍晚)(1)

有一个奇异现象,古人许多诗“送行”为何都在傍晚?

李白:“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岑参:“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刘长卿:“归人乘野艇,带月过江村”;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另外,不少诗歌题目即已点明是晚暮相送。如王勃《江亭夜月送别》,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等。

古代交通不便,行人远行往往是晨兴暮止,何以送行多在傍晚?而且送别在于傍晚的诗绝大多数是相送“水程”。比如:

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愁。

日晓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皇甫冉《送司直》:

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

韩翃《送客水路归使》;

相风竿影晓来斜,渭水东流水不赊。

枕上未醒秦地酒,舟前已看陕人家。

这一类傍晚相送写的诗歌,大都有时乖命蹇、谪臣怨子之悲。如白居易的名诗《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飒飒。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是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臣。

对故人送行多在傍晚的现象探析,疑似的原因是:送行一般都充满别愁离绪。好友亲朋置酒相送,若从水路行,正好醉入梦乡,船舟作为交通工具,为此提供了歇宿的方便,本非傍晚相送,由于别愁难断,又有船舟供歇,一杯又一杯的送行酒便饮了下去,直至酩酊,直至天晚。若为陆行,车辆或乘马便不可能于送别中久作滞留。此外,送别后夜宿船舱可次晨开船,也可乘夜月夜间行船,别离酒后于醉梦中纡船,也可减少别离滋味。一觉醒来,或已天晓,异地景观入目而来,也可排遣别怀离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