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二十首经典(鲜于必仁擅曲令)(1)

童叟图

鲜于必仁,字去矜,号苦斋,渔阳(今北京密云县)人。《新元史·文苑·鲜于枢传》评其“吟诗作字,奇态横生”,擅长乐府,《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奎璧腾辉"。其散曲中的写景之作,曲文华美,意境开阔;咏怀历史人物的曲作,咏史论世,格调健朗。散曲现存小令二十九首。兹录三首:

寨儿令

汉子陵,

晋渊明,

二人到今香汗青。

钓叟谁称,

农父谁名,

去就一般轻。

五柳庄月朗风清,

七里滩浪稳潮平。

折腰时心已愧,

伸脚处梦先惊。

听,

千万古圣贤评。

元曲二十首经典(鲜于必仁擅曲令)(2)

山水人家

【注】寨儿令:越调常用曲牌。又名柳营曲。定格句式是三三七、四四五、六六、五五五,共十—句十韵;汗青:史册。古代是在竹简上记事,必须先将竹简烧烤出水分才容易书写;五柳先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称:家门前有柳树五株,自号五柳先生。居处称五柳庄。后借此代指隐居之地;

伸脚处梦先惊:东汉严光在富春山隐居时,汉武帝刘秀曾将召回。时刘秀与严光同睡一床。严光夜里竟将脚伸放在刘秀的肚子上。曲中引用此典是说伴君而眠,心惊肉跳。

这是一曲吊古散曲。作者借史册、"千万古圣贤"对他们的评说,表达了对严光、陶渊明的合评与赞颂,其思想倾向一目了然。吴梅《顾曲尘谈》称其曲"尤妙"。

元曲二十首经典(鲜于必仁擅曲令)(3)

诸葛亮画像

折桂令 诸葛武侯

草庐当日楼桑,

任虎战中原,

龙卧南阳;

八阵图成,

三分国峙,

万古鹰扬。

《出师表》谋谟庙堂,

《梁甫吟》感叹岩廊,

成败难量,

五丈秋风,

落日苍茫。

【注】折桂令:双调常用曲牌。又名蟾宫曲。定格句式一般是六四四、四四四、七七、四四四,共十一句七韵。句子也可增减,特别是最后可减少或增加四字一句。同词明显不同;诸葛武侯:即诸葛亮。蜀汉兴元元年封武乡侯,简称武侯;

楼桑:刘备的故乡,在今河北省涿县;中原: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汉末,刘备、关羽、张飞曾一度逐鹿中原;龙卧南阳:即南阳卧龙。诸葛亮曾躬耕于此。徐庶在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称他为"卧龙";南阳:即今河南南阳市。这里西南处有卧龙岗,相传为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八阵图:诸葛亮创制的一种兵阵法,聚石布城;三分国峙:三国鼎立。峙,对峙;

《出师表》:诸葛亮准备北伐中原时写给蜀后主刘禅的表文;梁甫吟:又名"梁父吟"。本为乐府《楚调曲》。诸葛亮在曲中自比管仲、乐毅。岩廊:朝廷的意思。五丈:即五丈原。诸葛亮六出祁山时驻军之地。由于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秋天在此病卒。故址在今陕西省岐山县西。

这首曲历数诸葛亮在三国时的历史功业,写他文韬武略,赞他万古雄才,颂他辅佐蜀汉的功劳,记他悲剧的一生。风格沉雄,情感真挚。无限钦佩之情充溢字里行间,最后三句尽管有"落日苍茫"的感喟,但仍难抑制其无限敬仰的情怀。几处对仗工稳贴切,措句平朴,颇有分量。

元曲二十首经典(鲜于必仁擅曲令)(4)

苏轼画像

折桂令 苏学士

叹坡仙奎宿煌煌。

俊赏苏杭,

谈笑琼黄。

月冷乌台,

风清赤壁,

荣辱俱忘。

侍玉皇金莲夜光,

醉朝云翠袖春香。

半世疏狂,

—笔龙蛇,

千古文章。

【注】坡仙:对苏轼的尊称。苏轼号东坡居士;奎宿:俗称“文曲星”;琼黄:琼州(今海南琼山)和黄州(今湖北黄冈);乌台:御史台。苏轼曾因“乌台诗案”被押御史台狱;赤壁:指黄州赤鼻矶。苏轼曾游此,作《赤壁赋》;侍玉皇句:指宋哲宗召苏轼后,撒御前金莲烛送归事;朝云:王朝云,苏轼侍妄,伴苏轼二十一年后卒于惠州;龙蛇∶喻书法笔势的灵妙。也可喻文章的灵动流美。

元曲二十首经典(鲜于必仁擅曲令)(5)

山水居

苏学士,即北宋苏轼,曾任端明殿学士等官职。他是北宋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其文学成就和人生境界都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地步。本曲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由衷赞美。

作者把苏轼比作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列举了苏轼一生的主要经历:出任湖州、杭州知州时的潇洒风流,被贬黄州、海南时的处变不惊;在朝曾蒙皇帝恩遇,居家亦有爱妾相伴。荣辱得失俱忘怀,留下千古文章令人赏。人生能达到这种境界,还有何求?!

全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苏轼的仰慕之情,末三句又用鼎足对概括了他的一生,更是字字千钧,极尽褒扬。

#元曲欣赏# #鲜于必仁# #文化# #随笔# #历史文化名人#

,